寶寶的第一本書應該這樣讀
來自專欄繪本&圖畫書7 人贊了文章
先聽才能說,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大量輸入:聽周圍人交流和聽家人講繪本。同寶寶說話我們從她/他出生的第一分鐘就開始了,但是關於講故事這點,很多父母並沒有特別重視。很多父母的觀點是:寶寶還小,什麼都聽不懂,注意力也不集中,等長大點再說吧。
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市面上的兒童繪本極多,以後陸續展開寫。今天先把它們粗略按年紀分類。一歲前的孩子注意力會在大幅飽滿的色彩上,因此應該選擇字少而構圖鮮明的繪本;一歲後的孩子開始有認字的意識了,這時可以引入有簡單故事情節描述的繪本了。
瑪果15個月前一共看了13本繪本。第一本是從5個月開始的,我一直反反覆復講了3個多月才終於把這本書講「透」了。這本書曾經是我們的旅行必帶,在飛洛杉磯的航班上她正無聊的哇哇大叫,一拿出這本書她眼睛就放光,立即安靜坐好聽故事。鄰座的奶奶嘖嘖稱奇,特地拍了照片說要買一本送給自己出生不久的孫子。這本有魔力的書就是:
HUG(抱抱)
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發行,國內也能買到中文版本。是硬板書材質,並且都做了圓角處理,孩子咬不爛,摔不壞,磕不到,適合10個月左右的嬰幼兒閱讀。
然而要講好這本書並不容易,因為整本書只有一個字「hug",中文翻譯是抱抱。果爹第一次看時就直接扔了回來說,我不知道說什麼。豆瓣上有些評論也說,整本書就只有一個詞還賣那麼貴。
下面我就拋磚引玉,以這本書為例談一下親子閱讀初期的幾個重點:
1. 對聲音和音調的敏感
大部分的嬰幼兒繪本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家長在閱讀時候可以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聲音。以《抱抱》為例,在翻到獅子寶寶和獅子媽媽玩耍時,我會發出「嗚吼」的聲音。嬰幼兒都會很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呢。
小寶寶雖然聽不懂話,但是它們對音調天生敏感:bobo找不到媽媽時我會很著急的說「媽媽在哪裡啊」,瑪果會緊張的大氣都不敢出,最後媽媽出現時我會歡呼「哇,媽媽在這裡啊!bobo找到媽媽啦!」,瑪果會笑到拍自己的大腿呢。
時間長了,寶寶能從音調中判斷出家長的情緒變化,是我們平常說的」察言觀色「的重要一步!
2. 專註力的培養
嬰兒的專註力是隨著年齡發展的,諮詢過加拿大的兒科醫生後,我列了個小表格幫助父母參照:
也就是說,即便是2歲的孩子,如果專註一項活動6分鐘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所以家長們在判斷自己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先參照再下結論哦。
剛開始閱讀時候,瑪果大概只能看十幾秒,對於5個月的嬰兒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隨著閱讀習慣的養成,她專註繪本的時間越來越長,9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達到2分鐘了。這種專註力穩定地影響到了其他的活動上。這對孩子學習語言有巨大的幫助,留個坑,以後展開分享。
3. 與現實世界的對照
聽過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喜歡聽自己講故事。究其根本只有兩個因素:寶寶聽不懂和家長講的太無趣。
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寶寶聽不懂?很簡單,她沒見過不熟悉啊!還是以「抱抱」這本書為例,大部分嬰兒會說的第一個單詞是「媽媽」, 這本書通篇都是小猩猩在找媽媽,所以當你反覆重複,這個小猩猩找不見媽媽了,哇哇的哭了,找見媽媽了就很開心,嬰兒就可以聽懂!
懂了這個原則你就解鎖了嬰幼兒閱讀的第一個大原則:從熟悉的現實世界引入繪本。比如最近我們出去會看到各式各樣的車,瑪果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我就引入了《坐電車出發》系列繪本,果然!她一看到紅色的車就大喊消防,看到卡車就說「卡卡」,孩子發現繪本原來也是現實世界的一個縮影啊。
那麼家長講的無趣怎麼辦?這個真的需要練習了。但是有一個真理就是:反覆練習反覆試探孩子喜歡的點,才能找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講故事方式。比如果爹是一個敘述能力很差的人,唯一擅長擬聲詞,結果效果居然出奇的好。他經常會把噗嗤,咕咚,呼嚕等擬聲詞極誇張的對著圖片說出來,寶寶經常會被逗得前仰後合。
4. 多語言的初級挑戰
這一條是針對家長的。很多家長英文不太好,但是依然想讓孩子從小有一個雙語的環境,於是花重金報英語早教班。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低幼繪本一般只有簡單的單詞和對話,家長非常容易掌握,自己練習一兩遍後就可以試探著講給孩子聽。這不僅僅是建立親子關係的好時機,也是父母成長的好契機。
如果對自己的英文發音實在沒信心,現在也有很多的親子有聲閱讀資料。但我還是堅持,在她未知巧拙的年紀,促膝而坐,聽你讀看你演,眉眼跳動,比任何所謂的「最純正發音」都更寶貴。
最後一點想強調的是,寶寶的第一本書家長千萬要做好馬拉松的心理準備,她看一頁就爬開不要把她硬拽回來,她拿起書來啃也由著她去(所以1歲前請買硬殼書)。做父母的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的目的不是讀完,而是,讀著。
如果喜歡就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職場媽雙語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