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早期報紙和現在的知乎
來自專欄歐洲城市
11 人贊了文章
今年以來,知乎對自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深刻改革,這種改革是顯而易見的。刪都刪不完的娛樂明星信息,成為娛樂圈,遊戲業,愛情專欄副刊的「知乎熱榜」,已經讓大量的高質量用戶流失。大家失去了很多共同交流的機會。
同時,在知乎APP上,增加了小視頻這個欄目,很多小視頻開始出現在知乎上。
其實,太陽底下的新鮮事雖然肯定會不同,但是有時候當你把視角拉得更長遠一些,會發現一百八十年前的巴黎報刊行業,已經做過了類似的事情。我們身處自己的生活里而看不到生活的全貌,但是我們可以藉助城市化最興旺的十九世紀的巴黎,來審視城市化這個過程中,信息傳媒行業的狀況,來分析我們自己身邊發生的變化。
當時的人民對信息更新的渴求,報刊行業的商業化變化,小欄目的靈活性和軟性主題對嚴肅材料的衝擊,都像蒙太奇一樣,映射著我們的知乎進行的改變。
下面看選段吧。
「在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當代文學活動是圍繞著期刊展開的。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形勢就發生了變化。日報的專欄給美文提供了市場。這種文化欄目的出現,集中體現了七月革命給新聞業帶來的變化。在復辟時期,報紙不能零售,人們只能訂閱。那些付不起八十法郎高價來訂閱一年報紙的人只能去咖啡館,那裡經常有一些人圍在一起讀一份報紙。
《新聞報》引進了三項重大革新:把年度訂閱費降低到四十法郎,刊登廣告以及連載小說。同時,短小醒目的新聞欄目開始搶了詳細報道的風頭。這些新聞欄目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它們能用於商業宣傳。所謂的「廣告」為它們開了路。這種「廣告」表面上是毫無利益糾葛的獨立告示。其實它是由一個出版商付費後刊登在報紙的編輯欄目上的通告,用來提醒頭一天或同一期報紙某個廣告所宣傳的一本書。
這種廣告只是開端,後來變成刊登在雜誌上,由利益當事人付費的股票交易通告。撇開新聞業的腐敗史,幾乎就不可能寫出一部信息史。
這些信息條目只需要很小的空間。是它們,而不是政治性社論或連載小說,使報紙每天都有不同面貌。這些信息版面的編排靈活多變,已成為報紙吸引力的一個因素。這些條目必須經常補充。市井閑話,風流韻事和「值得知道的事情」是它們最受歡迎的資源。
實際上,一方面是訂報費用降低,另一方面是廣告增加,專欄的重要性上升。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鑒於這種新的調整(訂費下降),報紙必須依靠廣告收入才能生存……為了獲得許多廣告,已經變成廣告欄的那四分之一版面必須讓儘可能多的訂閱者看到。這就必然有一個誘惑,即面向所有人,而不顧及他們的個別意見,並且用好奇心來取代政治……一旦有了四十法郎這個起點,從廣告到連載小說的進展幾乎不可避免。』
這個事實解釋了為什麼對這種稿件支付高稿酬的原因。
1845年,大仲馬與《立憲派報》和《新聞報》簽訂了一個合同。根據這份合同,他每年至少提供18卷作品,每年最少獲得63000法郎的稿酬。
對這種日用文學商品慷慨付酬,必然導致各種弊病。當出版社人獲得了手稿後,他們會保留這樣的權利,即他們選用別的作家的名字出版。據說,大仲馬在他的第一層住宅僱傭了一大批窮作家。」
――瓦爾特本雅明《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
推薦閱讀:
※國家中心城市已經確定了9個,剩下的1個將是誰?
※李南:在灰濛濛的城市裡寫詩
※敢說你沒中槍?盤點各大城市的戀愛起步價...!
※世界上有哪些能在市區肉眼看到雪山的大城市?——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