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搓出的「泥」到底是什麼?南北派選手可以來站隊了
4 人贊了文章
隨著氣溫升高,洗澡頻率也隨之升高。作為一個愛出汗的北方人,今天打算跟各位嘮嘮搓澡那些事。
洗澡搓下來的"泥"到底是什麼?
簡單說,我們身上的泥=皮屑+油脂+汗+灰塵。
據統計,每過一小時我們的皮膚就會代謝掉7.6萬個角質細胞。這些角質皮屑一部分飄散在空氣中(有說法是它們製造了屋子裡80%以上的灰塵),另一部分混合著油脂和汗水"粘"在身上,成為了泥。
洗澡到底用不用"搓"
沐浴液的清潔作用主要依靠成分中表面活性劑的清潔原理: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發泡性能和去污力的十二烷基(醚)磷酸酯、更為溫和無刺激性的烷基醇醚琥珀酸單酯二鈉、聚乙二醇(5)檸檬酸十二醇磺基琥珀酸二鈉、N-桂醯肌氨酸鹽等)有親水端(羧基端)和疏水端(烴基端)。
疏水端可以溶於脂肪(體表的主要污漬就是油脂),
親水的羧基露在外邊,很多個這樣的分子,會把小污漬團包成一個外邊全是羧基的團,就可以溶於水,被沖走。
通過化學反應,沐浴里完全可以解決我們日常身上的油脂汗液灰塵混合物,而唯一需要搓的只是我們身上還未脫落的費角質層。廢舊老化的角質層會引起毛孔堵塞,造成皮膚炎症(例如毛囊炎)。
尤其是背部的油脂分泌僅次於面部(十分旺盛),而且後背的角質層又特別厚,新陳代謝比臉部緩慢,約1個半月循環一個周期,所以背部本身就容易出現毛孔堵塞的現象。因此洗澡是需要搓的,但要科學的搓。
過度搓澡的危害
很多人覺得不把身上搓的通紅就說明搓泥不徹底,實際上皮膚髮紅是說明你已經傷害了你的皮膚角質層。健康的角質層是人體皮膚的最外層屏障,保護著我們不受外界細菌侵害。
當最外層屏障的角質層被嚴重破壞時:
首先水分流失加快,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起皮瘙癢的情況;其次外界刺激性物質容易進入皮膚,可能導致過敏紅疹等狀況;(例如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瘊子,是由傳染性軟疣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傳染病。由於未完全形化的角質細胞過早剝脫,使皮膚的屏障保護作用大大減弱而造成的。)角質層對於紫外線也有一定的抵禦能力,如果被削弱的話,皮膚出現色斑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澡"到底該怎麼搓
角質細胞一般的存在周期是14天,所以一到兩周正常搓一次澡並不會對皮膚有太大影響。由於搓澡巾很容易破壞皮膚角質層甚至搓破皮膚,建議用磨砂膏或浴刷代替。尤其是浴刷能夠清潔到搓澡巾清潔不到的毛孔和皮膚皺褶,後背毛孔較大油脂旺盛的男士或後背易起痘痘的朋友,浴刷絕對會開啟你們洗澡新世界的大門。
前兩天阿拉江的男同事說周末買了瓶沐浴露,回家發現背後寫著"做奢華香女人"(我敢說這種尷尬百分之80男生都遇到過。
為避免這種尷尬,推薦兩款最適合男生用的磨砂膏:
Bean body 男士咖啡身體磨砂膏
Oh baby身體去角質磨砂膏 無香型
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
MUJI 無印良品長柄浴刷
Bathfeeling 浴見 長柄豬鬃浴刷
如果實在不願意放棄搓澡巾,那麼請不要太過用力,當你搓的黑泥變成白泥的時候,就是收手的最好時機,"白泥"實際上就是你還未完全形質化的角質層。千萬不要搓到皮膚髮紅!皮膚紅了就說明角質層已經受損了。
皮膚瘙癢起皮是千萬別搓澡,感到癢是因為皮膚乾燥缺水,此時的角質層正處於最薄最脆弱的時候。瘙癢起皮不是該搓澡了而是該抹潤膚乳了。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水溫過高造成真皮層下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時,千萬不要搓澡,此時不但會破壞角質層,還容易損傷真皮層。正常洗澡水溫在35度為最適宜,根據自身喜好將洗澡水控制在30-40度之間。不要超過40度!有研究表明,44 ℃ 熱水持續接觸 6 小時左右會導致 II-III 度燙傷。
最後祝願看到這篇文章的老少爺們兒都能舒爽過夏天,下周見。
推薦閱讀:
※正確給狗的洗澡
※【狗狗知識】剛剛滿月的狗狗可以洗澡嗎?
※血管一年比一年堵,巧吃這些食物,給你的血管洗洗澡
※冬季洗澡過勤易致皮膚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