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肌動學——梨狀肌The piriformis
4 人贊了文章
梨狀肌是位於臀部的下肢肌肉之一;也是六條髖關節的旋轉肌之一。
結構
梨狀肌起始於薦椎前側、部分脊椎延伸到臀部的部分、以及坐骨大切跡上緣,從坐骨大孔離開骨盆腔,並與孖上肌、孖下肌以及閉孔內肌連合彙集接到股骨大轉子。因此,梨狀肌部分在骨盆腔的後壁;部分在髖關節後側。
梨狀肌主要由下臀動脈、外薦動脈、及上臀動脈進行血液供給;由腰薦神經叢L5-S2的分支進行神經支配。
外觀
梨狀肌呈現扁平、三角形型狀、走向幾乎和臀中肌後側纖維平行。
梨狀肌將坐骨大孔分為上下兩部分:梨狀上孔與梨狀下孔。
上臀動脈及L4-S1神經由梨狀上孔穿出骨盆腔;坐骨神經、下臀動脈及神經(L5-S2)、會陰神經(S2-S4)則由梨狀下孔穿出骨盆腔。其中,會陰神經會包覆圍繞著薦棘韌帶,再透過坐骨小孔重新回到骨盆。
變異
1.有17%人的坐骨神經會從梨狀肌中間穿出。
根據Beaton的分類,最常見的變異為圖片中的B類型。2.也有可能與臀中肌、臀小肌肌、孖上肌纖維連合。
3.也有可能與薦椎不只一個連接點;或終點在髖關節囊而不是大轉子。
功能
1. 梨狀肌為髖關節穩定肌之一,這些穩定肌的主要功能為髖關節的外轉。穩定肌除了梨狀肌外還有:股方肌、孖上肌、孖下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
2. 梨狀肌隨著擺位的不同,也同時可以做出不同的動作功能:
3. 1.在髖關節伸直狀態下,外轉股骨。此動作結抗了由臀中肌、臀小肌產生的內轉。
4. 2.在髖關節彎曲狀態下,外展股骨。此動作對行走時的體重轉移到支撐腳是非常重要的,動作不平順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5. 3.髖關節彎曲到90度或大於90度時,除了外展股骨外,則形成內轉的功能。
臨床意義
當梨狀肌刺激到坐骨神經時會引發臀部區域疼痛、麻、酸等癥狀,尤其當執行:坐、牽拉、上樓梯、蹲這些動作時,癥狀更為明顯。治療師可使用FAIR test進行檢查。
治療方式有:神經肌肉技術、徒手放鬆、漸進式牽拉運動、肉毒桿菌、甚至手術。
薦髂關節主要有臀大肌及梨狀肌兩條肌肉經過。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往往臀大肌被抑制而呈現無功能或功能不足的狀態,導致梨狀肌負擔增加,進而緊繃壓迫了坐骨神經。
而臀大肌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有:薦髂關節失能、薦髂關節韌帶鬆弛、下背痛、甚至上背痛或頸痛,當然也有可能有營養、內科方面的因素。
總結
近年來的研究指出,梨狀肌症候群的盛行率比椎間盤突出更為常見。牽拉梨狀肌、電療、止痛藥物,不見得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應該評價骨盆附近的肌肉是否平衡,甚至整體性的評價,找出原凶,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健衡物理治療中心
- 河南省首家非公立日間物理治療門診
- 專註於肌肉骨骼康復
- 河南省體育局合作夥伴
- 鄭州大學高水平運動隊指定康復中心
推薦閱讀:
※運動康復學專業綜合
※康復故事16——老師對學生最大的信任與鼓勵
※斜方肌肌筋膜發病機制
※下腰痛的運動康復
※全膝關節置換術後:運動康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