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是單獨一個人寫的,還是一整個團隊寫的?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是單獨一個人寫的,還是一整個團隊寫的?

題目:《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是單獨一個人寫的,還是一整個團隊寫的?》

作者:曲潤璉

時間:20180825

繼續閱讀計劃。看了大劉4部短篇(附寫作時間):

混沌蝴蝶1999年;鄉村教師2000年;信使2000年;吞食者2000年。

一、混沌蝴蝶 1999年 :面對戰爭與政治結合在一起,普通百姓太渺小,太無助了。借科技之力,或可一盡綿薄之力,但終究難逃家破人亡的悲慘。蝴蝶效應如果真可控,怕也難逃落入戰爭狂人手中之險。科技永遠是一把刀,起決定作用的,是握刀的手、手的主人、主人的主人和所在群體的集體意志。

二、鄉村教師 2000年 :大劉在向教師致敬,向文明與文化和傳承致敬。物質的貧窮和愚昧邪惡,如影相隨;而文化和善良,是漆黑的夜中微弱的火苗,那星星之火。希望星星之火,終能燎原。教師到死,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拯救了整個地球。或許,我們上輩子和這輩子和下輩子,做的一件件善事,都以各種隱秘的方式,拯救過銀河系,誰知道呢。大劉是想讓我們琢磨一下諸葛亮的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信使 2000年 :大劉對愛因斯坦真有感情。在自己的小說中,把愛因斯坦從墓中叫醒,給以臨終關懷。未來生機勃勃,而且未來的人,吃水不忘掘井人,這設想足夠溫暖。值得注意的是,大劉又一次設計展示了音樂的媒介作用。科學和藝術,如人類的左右手(左右腦),不可不兼顧兼得。可能也與大劉的小說性質有關:科者,科學也;幻者,藝術想像也。

四、吞食者 2000年:有一種說法,地球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比如說叫大地母親、蓋亞母親之類的。大劉走得更遠,在這部小說里,地球不光有生命,而且可以被吞食,精華取盡後,像一塊咀嚼過後的甘蔗渣。吞食者,是恐龍的後代,他們強大、恐怖、殘忍,不但吞食行星,而且飼養人類到60歲,再食其血肉。細究起來,吞食者也是宇宙的流浪者,如喪家之犬,到處掠奪,不過是為了能活下去。小說最後耐人尋味。吞食者,還能撐多久,就要滅絕呢?生命支流的滅絕,是必然的啊。被飼養的人類,幸哉,不幸哉?其實,我們現在,不也一直被地球飼養嗎,百年左右,被自然之手宰殺,葬於土中,被「大地」食用。地球上的幾個最後的人類,寧肯以身飼蟻,原因是什麼?是累了,不願再漂泊了,還是真的能夠守護住螞蟻,真的能夠長久延續地球生命?在我看來,並不樂觀。我若是吞食者,肯定優先吃20歲的嫩肉,不吃60歲的老骨頭;把被飼養者的壽命延到60歲,又是大劉的慈悲之心,慈悲之意太明顯,都有些牽強了。我若是螞蟻,只靠彈丸之地,幾具枯屍,斷難完成可循環的生態系統,難以續命幾年,又談何進化,談何延續地球生命呢。我若是地球上那幾個最後的人類,選擇倒可能與他們相同,寧肯死在地球,原因無他,累了布局。

到這裡,大劉2000年前創作的小說,我就全看了。看的過程中,有種感嘆:這真的是一個單獨的人寫的嗎?這是不是一個團隊的作品集啊,只不過全署了大劉一個人的名字。

我理解了《科幻世界》副主編姚海軍的評價:「劉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個……展覽館,裡面藏滿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像的神跡……」。是的,大劉靠一己之力,創作了一個展覽館。甚至可以說,大劉建立了一個藏品豐富、美不勝收的博物館,每件藏品,都出自大劉本人之手。

我也理解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嚴鋒的評價:「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大劉像一個低調的劍客,過著隱士一般的生活。他亮相時,世人能夠有幸見到那華麗的劍法:一劍東來,天外飛仙。

推薦閱讀:

身患絕症的孩子說最快樂的事……
用一種不太安全的存在去活著
你明明活得那麼努力,為什麼還是抑鬱了
搞工程的那點人兒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TAG:劉慈欣作家 | 科幻 | 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