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進化角度解釋長胖的原因
來自專欄讓每個人都會健身。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在生物學意義上,欣然接受自己是個「吃貨」的事實。
人類為什麼都是「吃貨」?
中國人不再為吃不飽肚子發愁不過才幾十年,健康的定義已經有了新的變化。
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這些本來陌生的醫學名詞,突然進入很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里。
我們不得不開始艱難地改變自己形成於飢餓年代的頑固生活習慣,強迫自己少吃主食、少吃油膩、減少糖鹽攝入、控制飲食總量、增加運動。這一切顯然並不容易。
其實,這些年來在報紙上、網路上流傳的各種各樣的減肥、降血糖、降血脂的「偏方」「秘訣」「小竅門」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國人的集體焦慮:
面對這些彷彿外星語言的生澀名詞,這些近乎顛覆傳統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的所謂健康生活習慣,我該相信什麼?我該怎麼辦?有沒有我聽得懂、記得住的方法,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困擾我健康的問題?
因此並不令人吃驚的是,從三四十年前到今天,各種充滿錯誤的、有時甚至是誤導性的、但卻總是非常抓人眼球的醫療信息,一路伴隨著幾代中國人的成長和衰老。
只不過形式從最早的「祖傳秘方」「老軍醫」和電線杆小廣告,與時俱進地過渡到了某些貌似正規的醫療機構、花里胡哨的互聯網廣告和今天微信朋友圈裡廣泛傳播的軟文。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看過類似「常吃這幾種食物,保證遠離糖尿病」「跟著這個方法學,不用吃藥擺脫高血脂」「降糖葯/降脂葯背後的驚天騙局」之類的文字吧!
遺憾的是,至少到今天為止,科學家們和醫生們對困擾我們的代謝疾病並沒有得到什麼芝麻開門式的、通俗易記、一勞永逸而且費用低廉的解決方案。
說到底,我們這副經歷億萬年進化而來的皮囊,本來是為食物匱乏、充滿天敵、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準備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帶著億萬年進化的印記、驕傲地走進現代社會的人類個體都是「吃貨」。
我們的身體天然喜歡「多吃」,厭惡「多動」,它總是儘可能地為未知和危險的環境儲存應急能量。
因此當「吃貨」本能面對幾乎是一夜之間充滿貨架和冰箱的美味食物的時候,曾經幫助我們生存和繁衍的進化本能,卻使得超重和肥胖以及隨之而來的高血脂和糖尿病幾乎難以避免。
肥胖是不是一種病?
人人都會生病,人人也都免不了討論疾病。但是疾病這個詞其實沒有嚴格的邊界。
目前的科學證據,至少從兩個方面反駁了肥胖僅僅是個人選擇和個人意志問題的看法。
首先我們知道,有個好胃口乃是動物賴以生存的法寶。在漫長的進化史上,人類的祖先大多數時候過的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僅僅是過去一兩百年里,感謝化肥、感謝農業機械、感謝育種技術發展、感謝殺蟲劑,人類才能從整體上開始擺脫飢餓的困擾。
因此,一旦好不容易找到一點食物,把自己塞飽甚至不惜大腹便便乃是巨大的生存優勢。
因為充足的能量儲備意味著人類祖先更有可能熬過下一頓飽餐之前的饑寒交迫——經過億萬年進化淘汰生存下來的地球人,其實每一個都是天生的「吃貨」。
科學家在實驗室里也早已經發現,從果蠅到老鼠到猴子,實際上所有成功的動物物種也都是「吃貨」,沒有哪種動物能自覺抵抗美味食物(例如乳酪和冰淇淋)的誘惑,即便已經吃飽了也要勉力加幾口點心。
而這種看到吃的就食指大動的巨大進化優勢,放到美食無處不在的現代社會就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而短短一兩百年間,人類還不足以進化出能夠抵抗食物誘惑的新生物學「本領」。
其次,神經生物學的研究證明,調節食慾的大腦中樞實際受到「飽」信號和「餓」信號的雙重控制,從而能夠根據身體能量水平精巧地調節食慾。我們身體中的瘦素蛋白,就是這麼一種經典的「飽」信號。
但在已經出現肥胖問題的動物體內,下丘腦感知「飽」信號的能力會顯著下降,相反感知「餓」信號的能力卻會提升,兩者相加的結果就是肥胖的動物會更容易感覺到餓,更容易開始進食。
換句話說,貪吃暴食除了是一種「吃貨」的進化本能,還可能是一種病理性的神經生物學現象。
我個人的信念是,肥胖誠然可以通過個人行為調節來部分預防和逆襲,但是這種疾病有著超越個人意志的遺傳學和神經生物學基礎,需要更全面、科學、深入的醫學介入。
減肥的物理學
減肥的醫學手段說起來也很簡單。我們需要的唯一理論武器,就是偉大的能量守恆定律。
體重就像一架天平。
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因此如果人體攝入的能量經常性地小於消耗掉的能量,人最終會滑向營養不良乃至飢餓而死的軌道。
而同樣因為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如果人體的能量攝入總是超過能量消耗,這部分「多出來」的能量就會積累在人體中,往往已脂肪分子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組織里,這就是肥胖症的簡單生理解釋。
考慮到人體能量的來源和去處,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簡單的公式:
體重變化=(食物中包含總熱量*人體從食物中吸收能量的比例)-(新陳代謝中的消耗+體力活動中的消耗+食物消化吸收中的消耗)
基於能量守恆定律,如果我們希望減輕體重,有五個入手點:
1、減少食物攝入的總能量水平
2、減少人體從食物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3、增強新陳代謝中的消耗
4、增強體力活動中的消耗
5、增強食物消化吸收中的消耗
這五點中,我們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最後一條,「增強食物消化吸收中的消耗」。因為不少研究證明,食物中能量越多、消化吸收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這並不奇怪,消化兩個饅頭所需要的能量可能差不多就是消化一個饅頭的兩倍嘛。
而想要「增加體力活動中的能量消耗」,最好的辦法不是吃藥或者做手術,而是真正地改變生活方式:邁開腿,多運動。
這裡面一個簡單的邏輯是,體育運動對人體生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例如就有科學家發現,高強度鍛煉能夠改變身體中成百上千的蛋白質分子的化學修飾水平和生理活性!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設計一種藥物,能夠同時精確地操縱成百上千蛋白質分子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並不會有什麼藥物可以完美模擬人體的體力運動,從而促進能量消耗。
對於前三點,醫學手術和藥物有一些方法,但由於存在的各種問題,主要針對的是非常嚴重的肥胖症患者。從我們大眾的普通生活中入手的話,在飲食上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控制每天食物攝入的總熱量,二是調整所攝入食物的種類,保證營養均衡。
沒錯,市面上所有可見的減肥治療方式,都可以歸入上面某一個或者多個門類中去。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能量守恆定律繼續支配著我們的物理和生物世界,未來的減肥方法也要從這幾個方面去尋找。
【參考文獻】
1.王立銘, 《吃貨的生物學修養》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雌雄生物從性別上到心理上都不一樣?
※判斷一個物種的存在方式就是看其生命活動的形式
※我在 WorkFun,找到了時間變長的秘密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人類進化史-並不存在所謂的「第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