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金十年:輕裝上陣、長驅直入(24)

黃金十年:輕裝上陣、長驅直入(24)

來自專欄吃著核桃看「西遊」

首先,集中精力發展精神需求;其次,等到精神需求發展成熟後,反過來帶動物質需求的發展;最後,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行為需求全面發展。

明確生存與發展之間的關係

對於生存與發展之間的關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人的觀點是,首先滿足各種基本的生存需求,然後再利用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去謀求發展。

另一部分人的觀點是,發展蘊含在生存之中,將生存與發展問題合而為一,一邊生存、一邊發展。

我的看法是,能生存不一定能發展。相反,發展裡面卻包含著最基本的生存。

因此,我將發展擺在首要位置,在一個整體框架中將主要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發展上去,同時,將最為緊迫的生存需求壓縮到很小的比例。

熟悉二戰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1944年的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採用了蛙跳戰術,大大推進了戰爭的進程。

當時擺在美軍面前的有兩條選擇:一條是從外圍逐一收回被日軍佔領的各個島嶼,另一條則是隨著戰線的推進同時收復兩個毗鄰的島嶼。

但是,麥克阿瑟卻採取了第三種出人意料的選擇,他命令美軍放棄進攻下一個島嶼而只採取海洋封鎖政策,他將美軍的作戰目標鎖定在下一個島嶼之後的那一個島嶼。

這樣,只要美軍攻下第三個島嶼,夾在中間的那個島嶼就會因為外援斷絕而被迫投降,採取此種戰術,麥克阿瑟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爭進程。

將發展擺在首要位置,其道理與蛙跳戰術是一樣的,即都是在將注意力轉移到最為前沿的那一端。

現在,就讓我們仔細解析奉行前兩種觀點的人為何總是進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了。

第一種觀點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滿足各種基本生存需求這一方面,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將各種不必要的生存需求也延攬進來,進而要求在生存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此,能夠用於投入發展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所剩無幾,這一部分人就會發展緩慢。

此外,由於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事實上是多種多樣根本沒有底限的,一旦信奉此種觀點的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對於他來說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難以滿足各種生存需求。

因此,他會陷入停滯狀態。

第二種觀點應該說是一種非常穩妥的辦法,在這一部分人的眼中並沒有刻意去強調或誇大生存與發展這兩方面之中的任何一方面,生存與發展對於他們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們當然明白不生存就不可能發展,可是因為他們認為發展也很重要,因此並沒有在生存方面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他們而言生存與發展應該兼顧,應該說,在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採用的是這種觀點。

然而,這種觀點的缺陷也正在於此,因為魚與熊掌都想要得到的結果,常常是兩頭都不討好。

儘管總體上看,這一部分人仍然保持著不斷前進的勢頭,可是其進展卻總是會因為兩頭都不能全神貫注而變得極為緩慢。

不止是物質的匱乏

許多人都是這樣想的,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他們缺錢。因此,解決貧窮的方法就是,對窮人施以物質上的援助,或者通過基礎設施投入來幫助窮人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條件。

他們以為這樣就能夠使窮人擺脫貧窮狀態了。其實,這是一種莫大的誤解,其解決貧窮的方法,是建立在對窮人的錯誤的認識之上的。因而其解決貧窮的方法,在實際施行過程中總會遭遇偏差。

這一部分人,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貧窮生活,只是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想當然地理解貧窮狀態。

他們從來不曾想過,貧窮之人除了物質生活的匱乏之外究竟還缺少什麼?

一個人幾十年一直處於貧窮狀態,他的物質生活條件的匱乏是一種顯而易見的特徵,然而就算是這樣,物質生活條件的匱乏也只是表面現象,不能本末倒置地用作解釋之所以貧困的原由。

再者,一個人長期遭受物質生活條件的折磨,若干年後的今天,他的貧窮已經滲透到了內心深處,演變成物質上和精神上雙重的貧窮狀態。

拔苗助長式的物質援助,最多只能緩解一時的物質生活,卻根本解決不了精神上的貧瘠狀態。

即使從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教育這兩方面雙管齊下,也不能保障一定會改變根深蒂固的物質和精神貧窮。因為長期的物質和精神貧窮,早已衍生出第三種貧窮,即行為上的貧窮。

譬如越窮越懶,窮人說話做事情沒有底氣,其行為不為常人所理解,此種行為上的貧窮,與物質和精神上的貧窮一樣嚴重。如果忽視了行為上的貧窮,同樣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窮。

因此,一個窮人要想從根本上擺脫貧窮狀態,絕不僅僅是豐富物質需求那麼簡單。

就我個人而言,積貧積弱的局面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父母雙殘、家底微薄,絕不僅僅是找一份工作、打一份工、掙一份錢就能夠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找到貧窮的病根,對症下猛葯。

只有這樣,我在今後的活動中才能免除後顧之憂,不再遭受病根的折磨,我才有可能最終徹底擺脫貧窮狀態。

乞討的人,只要不改變其乞討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狀態,無論你施捨給他們多少錢,他們也永遠只能是乞丐。

就算他們因為乞討而過上了物質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們在精神上和行為上仍然是乞丐,是生活條件優越的乞丐。

倘若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就算是我僥倖通過打工掙得了一份家業,也難以擺脫我在精神上和行為上的貧窮狀態。

大家常說的暴發戶、土豪之類的人,就是那種在物質上擺脫了貧窮狀態,可是在精神上和行為上仍然處於貧窮狀態的人。

為了徹底擺脫貧窮狀態,也為了以後不會再在精神上和行為上留下後遺症,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未雨綢繆,將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活動,都導入到最終所要實現的那種徹底擺脫貧窮狀態的理想與目標之上。

指導方針

對生存與發展之間的關係,我已作了明確的說明。

改變命運絕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家庭長期以來所背負的使命。為此,堅決杜絕決不依靠家人、完全依靠自己之類的意氣用事。

處處落後於他人,再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我只能永遠落於人後。只有打破常規、出奇制勝,我才會有希望。

因此,堅決摒棄掉齊頭並進的模式,必須走不平衡發展道路,在力量各要素的相互轉換之間謀求強大。

我的發展是一個一攬子的人生計劃,其銜接性體現在,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成功接替確已經無法解決生存問題的家人,並從此走向康庄大道。

有得有失,身處逆境就不必想兩全其美;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什麼事都幹不成。

策略是正確的,道路是艱難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終的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跨越性的策略

譬如我之前一直以全班第一為奮鬥目標,為此拚命去追求,結果雖然實現了,但是實際上我所取得的只不過是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成就。

我並不是要否定追逐理想的困難程度,也不是要輕視努力與結果之間的權重關係。而是我覺著,之前的奮鬥方向本身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為了改變這種模式,我一定要選擇一種真正值得我去拚命努力的奮鬥目標。

我的這種想法就是一個一攬子計劃,一旦這個一攬子計劃得以實現,我就能真正達成我所想要的狀態。

事實證明,為了一點點兒小的成就而去拼盡全力,是得不償失的,我的生命和時間都是十分有限的,當我得到得不償失的成就之後,很可能已經沒有多少生命和時間再去積累了。

因此,必須選擇一種跨越性的策略,為著一種真正理想的狀態,去拼盡全力。

打時間差

按照正常的發展速度,我今天在精神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需要經過三十年才能取得。

可是,現實是我無法等到三十年後才按部就班地取得這些成就,我現在就十分需要這些成就。

因此,我轉變了一下人生模式,將人們習以為常的人生模式加以調整和對換順序,將按照正常速度三十年後才能取得的成就,提前拿過來放到現在。

雖然順序的調整,必定使我喪失了某些迫切需要的東西,但是,這樣做卻為我爭取到了三十年的時間優勢,而這足以使我憑藉此達成理想狀態。

我要改變命運,成功出於眾人,就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模式,必須依據自己的狀況,走出一條更切合自身的人生道路。

其他人絕大部分是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下成長的,因此他們走的是正常的先生存、後發展的模式。

但是,我卻是在家庭狀況極為特殊、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環境中成長的,遵循正常人的發展路徑,我只會永遠落於人後。

因此,我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將重點放在優先發展精神需求這一策略之上。

輕裝上陣、長驅直入

現階段,大膽地拋開生存問題,輕裝上陣、長驅直入。

一般人的想法是,補給線通到哪裡,軍隊就推進到哪裡,實際上,補給線也總是會隨著軍隊的推進程度而加以延長。

儘管人們都知道,拋開後勤是非常危險的,沒有誰能夠不用吃飯就可以長期發展。

但是,這絕不意味著生存與發展這兩個問題不可以分開對待。

生存問題,並不一定要由自己親自解決,在特定的情形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發展速度,可以將生存問題交給其他人解決,而自己則集中精力於發展之中。

這就是策略的不平衡性和價值轉換特性,四平八穩、面面俱到的模式,是要不得的。

天時、地利、人和我一樣都不佔,關係、背景、家底我也一樣都沒有,在此種情形中想要尋求突破,就絕不能人云亦云、遵循一般人的做法。

特殊情況要用特殊方法,適當的冒險行為是必要的。

我有時也會偶爾去想,如果冒險成為我的一個習性的話,必定會在某一天導致我的慘敗。

但是現在的我,適逢百年不遇之困境,最忌諱猶猶豫豫、瞻前顧後。

結果,連我自己也感到疑惑的是,我是對間接路線批判得最激烈的人,可是在我的實際行動中,採取的卻是我批判得最激烈的間接路線。

我想,這正是關鍵所在。

如果一個人信奉間接路線、以為間接路線總是很優越,處處為間接路線作辯護,那麼當這個人實施間接路線的時候,他必定會遭受慘敗。因為他對間接路線先入為主的迷信,已經成為一個認知上的盲點,從而導致他在實際行動中看不到間接路線的種種缺點。

相反,正是那些對間接路線批判得最激烈的人,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間接路線的種種缺陷。而當他們在實際行動中選擇間接路線時,他們才會將間接路線的缺點控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內,恰當地發揮出間接路線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

所以,最終的成功很可能是屬於這一部分人的。

追擊戰

這是一場追擊戰,拼的是速度,決勝的關鍵在於,我的速度優勢究竟能否在預定的時間段內彌補我在其他方面的劣勢。

不僅要追上,而且要打贏。

所謂我的劣勢,即是指我在物質需求上的先天性匱乏,所謂我的優勢,即是指我在精神領域中享有無與倫比的領先性。

由於我的物質需求劣勢長期嚴重,因此,按照正常的發展速度我只能落於人後。

但是,在前一段落時間,我暫時捨棄了對於物質需求的滿足,置之死地而後生,集中精力追逐精神需求。

現在,我的精神需求已經趨於成熟,是時候進行反轉,由精神優勢反過來帶動物質需求的大發展。

最終的目的,是我在物質、精神和行為上的全面發展。


推薦閱讀:

二十八任港督,一百五十五年歷史
縱觀歷史悠久的中國內衣文化進化史
亞洲第一兵工廠,被稱為「東方克虜伯」,最後卻拱手送人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