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與獨角獸之戰:失去靈魂人物的星巴克,能完美安度風暴?

帝國與獨角獸之戰:失去靈魂人物的星巴克,能完美安度風暴?

安琪說

星巴克帝國稱霸全球三十年,幾乎成為「咖啡」的同義詞。但近年曆經種族歧視風波、股價狂跌、強敵以獨角獸姿態出世,靈魂人物Howard Schultz又在此時離去,聞名全球的海妖能再次力爭上遊嗎?

從1987年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買下星巴克股權以來,儘管消費者對其產品口感、設計風格評價懸殊,但在這31年里,星巴克挾強勁品牌實力橫掃全球,重新定義「咖啡店」這個名詞,卻是不爭事實。

要是不滿意手中的星巴克咖啡,店員願意為你重新調製一杯。相比之下,星巴克股東可沒機會享受這般禮遇,最起碼,公司無法保證讓股價漲到你買進時的價位,是苦是甘,投資人都得吞下。

短短半年,星巴克股價最多曾下跌逾20%,這不僅是3年來該公司股價首度低於50美元,亦已符合股票走勢進入熊市的基本定義。當美國經濟一片榮景,資本市場普遍處在歷史高位,失業率甚至觸及1949年以來最低點,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星巴克,股價卻頻頻下行,這家世界咖啡零售龍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星巴克的首要挑戰,是董事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以下簡稱舒茲)突然告別。一手塑造星巴克所有特質的靈魂人物乍然退位,不免令人擔心,他為公司注入的精神,乃至組建的團隊,是否也將一點一滴悄悄走樣?巧的是2018年迄今,包括香港首富、長和集團創辦人李嘉誠,澳門賭王何鴻燊,晶圓代工教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到外號「Mr.Chip」、三星電子共同執行長權五鉉,滙豐控股執行長歐智華,諾華藥廠執行長吉姆尼茲(Joe Jimenez),以及舒茲,全球商界已有好幾位傳奇人物宣告離任。

6月底,舒茲突然宣布辭去董事長,回首他大放光芒的30年創業生涯,每一步恰巧都和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遙相呼應:舒茲在1987年集資買下星巴克股權,同年張忠謀創辦台積電;兩人都曾在危局之際親手改變接班計劃、毅然回任執行長,造成人事大地震;今年兩人又不約而同相繼退休,象徵一整個傑出領袖世代,終於邁過傳承的重大關口。

最難能可貴的是,董事長回頭重新擔任執行長,並非成功保證,能像賈伯斯這樣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如同鳳毛麟角。但張忠謀回任後,推動台積電達成前所未有的獲利佳績,股價創歷史新高;2008年初,舒茲早張忠謀一年重任執行長(仍兼董事長),他也帶領星巴克撐過金融海嘯危機,讓一度虧損的公司再越巔峰,更給舒茲締造28億美元的非凡身價。

2018年6月,星巴克董事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突然告別,令人擔心,他為公司注入的精神,乃至組建的團隊,會否也將一點一滴悄悄走樣。圖為2016年,霍華舒茲在星巴克股東大會上。

舒茲「裸退」後,這種充滿人性、溫情先於制式規定的行事風格能否持續,是觀察星巴克DNA有無異變的指標之一。

舒茲出身寒微,在紐約布魯克林公共住宅的環境中長大,他是身材魁梧的運動健將,在職場,業務員出身的舒茲從不吝嗇笑容、說話時總是露出一口皓齒,他熱情、積極、主動的個性,正是星巴克店員的原型。舒茲奠定的最大貢獻,就是在公司迷失初衷之際,他再次站上火線,同時敞開心胸為員工設想。

從一起悲劇,最能看出舒茲領導特色。1997年7月,美國華盛頓市區一家星巴克發生槍擊案,店長在內的3名員工中彈身亡,原本在渡假的舒茲得知消息,立刻取消假期、包機飛往華府,在當地整整待了一周。期間,舒茲馬不停蹄拜訪當地數十家分店、安定人心,與警方開會討論案情外,他一一向喪家致哀,最後親自出席3位員工葬禮。種種舉動,讓華盛頓郵報執行長葛拉漢(Don Graham)感嘆:「你很難找到一件危機處理比這更出色,舒茲做了遠超過他該做的事。」舒茲「裸退」後,這種充滿人性、溫情先於制式規定的行事風格能否持續,是觀察星巴克DNA有無異變·的指標之一。

舒茲退休後,究竟星巴克少了些什麼,一時尚無定論,至少有件事很清楚:舒茲的經營哲學是落實行動遠比大肆廣告重要,身為全球知名品牌,舒茲多次帶領星巴克,以看似不合理、實則深具宣傳效果的手法,將個人改革意志發揚光大。如2008年初,剛回任的舒茲就拍板,將星巴克全美7千多家店短暫關門3個半小時,好讓全體員工重新花時間、專註練習如何煮好1杯咖啡,舒茲稱之為「回歸我們的歷史傳統」,當時此舉就曾引發廣泛討論,儘管損失大量營收,但換得無形的行銷效益,實在難以估算。

由此看來,雖然舒茲去年就將執行長重任交棒給凱文強森(Kevin Johnson,以下簡稱強森),但今年全美又有8千多家星巴克,因為費城事件(詳後文)停業一整個下午,學習正確認識種族議題,這種看似不張揚仍讓外界睜大眼睛的「活廣告」,實為接班之際、舒茲風格又一次飽滿展現。

舒茲另一重要貢獻是招徠新世代領導人,接棒領導星巴克。當年被舒茲回鍋取代的前執行長吉姆唐納(Jim Donald,以下簡稱唐納)亦非常人,他是沃爾瑪創辦人山姆華頓(Sam Walton)生前親自聘請的最後一位高層,在華頓請託下,唐納花3年時間改造供應流程,把沃爾瑪原本業績載浮載沉的雜貨(groceries)部門從僅在6家店陳列,拓展到140家店,博得「改造專家」美名。

管理星巴克期間,唐納確實不斷帶領公司締造高成長,但他過度執著於展店及業績數字、公司內部營運障礙一一浮現,讓舒茲為首的董事會深感不安,認為星巴克正失去熱忱與靈魂,加上成長因金融海嘯開始停滯,最終導致唐納下台,與公司不歡而散。

接班人在2009年現身。當年強森獲邀出任星巴克獨立董事,此前他在網路服務商Juniper任執行長,也曾任職微軟十餘年、是Windows及線上業務部門總裁。2015年,強森進入體制、接掌星巴克營運長,2017年3月,他又公開從舒茲手上接過星巴克創始店──派克市場店的大門鑰匙,象徵執行長之位正式交接,星巴克步入強森時代。

2017年3月,霍華舒茲將星巴克創始店──派克市場店的大門鑰匙,交予凱文強森,執行長之位正式交接,星巴克步入強森時代。

回鍋之初,舒茲就感受到星巴克必須積極發展數位領域,準備隨時回應網路時代的衝擊。會有如此強烈理念,是因為舒茲在回任前,一度發電郵向唐納溝通,但因內容迅即被發布上網,引發軒然大波,外界質疑、好奇與批評聲浪不斷,差點釀成一場公關危機。

自此,舒茲不斷嘗試與互聯網接上線的機會,隨時留心數位發展,一方面拉拔社群聲量,主動發布星巴克的營運成就與品牌形象,二方面讓星巴克不至於和習於上網的消費者脫節。如1999年6月,幾乎在網路泡沫高潮期間,舒茲宣布成立公司官網,開始在網路上販賣咖啡和廚房用品,不過市場不歡迎這次改革,當日股價暴跌15%。

到了2001年,舒茲又做了另一次非關本業的賭注,當年無線網路分為Wifi和HomeRf兩大陣營,雙方都想讓市場定於一尊;當星巴克選用Wifi作為店內無線網路規格、開始大舉建設後,找不到重量級零售業者奧援的HomeRf陣營很快敗下陣來,星巴克這次行動,無形中決定今日數位世界的樣貌:如今美國提供免費無線上網的店家,星巴克的連網速度首屈一指。

近年來,舒茲充分授權,嫻熟業務的強森全力執行,星巴克接二連三展開數位革新:2010年,公司開始提供店內免費Wifi服務,2011年,星巴克APP開通付費功能,2012年公司首創數位長(CDO)一職,負責推廣社群媒體,向數位用戶行銷與廣告,又成為Apple Pay首批合作夥伴,是推廣行動支付最力的品牌之一。2014年,星巴克在全美分店設置逾10萬個無線充電設備,每一步都走在業界之先。這種高度重視網路與數位發展的思維,也成了全球許多競爭者優先效法的對象。

強森循序漸進地長期投資,開始見到效果:2015年,全美有上千萬星巴克會員以APP支付消費,總額逾10億美元,佔總交易量達14%,這種「黏性」極高的消費習慣,讓星巴克走在數位轉型之路上,底氣越來越足。華為戰略市場營銷總裁徐文偉便曾公開強調:「星巴克是一家披著傳統外表的科技公司!」,徐文偉分析,由於消費者早已習慣以APP的線上支付和星巴克往來,「只要星巴克想跨業經營,它隨時能把上萬家分店變成銀行!」

2018年5月,世界食品第一大廠雀巢(Nestle)宣布,以71.5億美元拿下星巴克產品全球行銷權;未來除星巴克門市販售的咖啡、器材及罐裝飲料,雀巢都將獲得銷售權。

不僅如此,強森上任周年時,又拍板另一重要決策:五月初,世界食品第一大廠雀巢(Nestle)宣布,以71.5億美元拿下星巴克產品全球行銷權;未來除星巴克門市販售的咖啡、器材及罐裝飲料,包括Teavana茶飲,Starbucks Reserve和Seatles Best Coffee等品牌,雀巢都將獲得銷售權。此舉顯然象徵星巴克正式切割,將不熟悉、定價能力較低的傳統咖啡產品與銷售管道盡數劃歸雀巢,自己則將專心衝刺實體咖啡店。在此之前,TAZO茶飲品牌已被賣給聯合利華(Unilever)。

舒茲有了前次教訓,不急於讓心中的接班人進駐高位,而是培養強森從獨立董事做起,讓他逐漸掌握公司事務與品牌精神;舒茲費時6年才揭露自己的接班計劃,效果亦沒讓他失望,強森上任後大膽切割周邊商品、以細膩的線上整合牢牢綁住顧客使用習慣,數位轉型環環相扣、績效卓然,無疑是領軍星巴克迎向未來的最佳人選。

多元董事會和「最強大腦」

舒茲第三大貢獻,是網羅全球「最強大腦」成為公司最高問責機制──董事會成員。星巴克董事會一直被譽為公司治理重要案例,學者甚至以「典範」描繪其陣容;這份由眾多知名企業高層組成的名單,既彰顯美國人口多樣性,不同領域的專家也帶給星巴克更多機會,跳脫實體零售業的既定思維,締造更大營運空間。

何以見得星巴克董事會推動公司擴張、轉型,能耐不在舒茲本人之下?直觀而言,星巴克現有12位董事,營運長羅瑟林普爾(Rosalind Brewer,以下簡稱普爾),獨立董事狄倫(Mary N. Dillon)、霍布森(Mellody Hobson)與史宗瑋(Clara Shih)是女性,對照2015年,MSCI世界指數追蹤的1621家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只佔所有席次18.1%,星巴克女性董事比率高出甚多;再以族裔區分,董事會有兩位非洲裔,華裔、印度裔、墨西哥裔各一,另有一位丹麥人,舒茲長期呼籲族群平等的意見,確有落實在公司董事會名單里,這種與川普反移民大相逕庭的立場,亦暗暗呼應了舒茲將代表民主黨出戰2020年總統大選的流言。

有趣的是,本屆董事會成員僅舒茲、強森和普爾是任職公司的內部人,其餘全是無直接利益相關的獨立董事;前幾屆獨立董事甚至一度多達11人,也就是比率高達85%。歐美大型上市公司為求最佳經營戰略,引進過半數獨立董事雖常見,達四分之三者仍少有,更別提全體成員有三分之一為女性,這也和亞洲企業的現況大相逕庭。

星巴克的董事會名單,既彰顯美國人口多樣性,亦囊括不同領域專家。

有四分之三是外來成員的星巴克董事會,自非橡皮圖章般、只懂敬待鼓掌時刻到來的「元老院」,更非多數成員身兼公司職務、必須照指令辦事的「軍機處」。

在華人社會4家證券交易所中,台灣股市市值最大的台積電公認是亞洲公司治理標竿,其董事會現有1位女性(前法務長陳國慈)、5席獨立董事,獨董占本屆成員之半;香港股市市值最大的騰訊,8席董事中獨立董事佔4席,但董事會全無女性;香港本地發跡、業務跨足全球的長和,董事會20位成員有4位女性(董事總經理施熙德、非執行董事周胡慕芳、獨立非執行董事李慧敏、王?鳴),獨立董事有7席,對比之下,星巴克董事會無論是族群多元,性別平等乃至於獨立性,顯然都較亞洲龍頭企業突出。

當經營者願開放董事會、讓獨立董事過半,其比例越高,越能客觀決策,制衡高層自身利益,公司爆發徇私舞弊的機率當然也越低,這就是輿論所稱的「獨立性」。

最重要的是,將現任星巴克獨立董事一字排開,包括全球積木玩具龍頭樂高董事長克納斯卓(J?rgen Vig Knudstorp)、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前任百事可樂執行長魏瑟普(Craig E. Weatherup)等知名經理人皆赫然在列,這些執行長各自在業界均享有世界級地位,豈會甘冒聲譽受損風險,為星巴克不當決策背書?因此,有四分之三是外來成員的星巴克董事會,自非橡皮圖章般、只懂敬待鼓掌時刻到來的「元老院」,更非多數成員身兼公司職務、必須照指令辦事的「軍機處」。

今年36歲的史宗瑋(左),曾被世界經濟論壇提名為「全球青年領袖」,2011年,年僅29歲的史宗瑋被舒茲邀請加入星巴克董事會。

星巴克的獨立董事固然有多位世界級菁英,但最能突顯公司願景者,是比較不知名的史宗瑋。

史宗瑋今年36歲,從小隨父母自香港移民美國,年輕時,史宗瑋頂著父親失業壓力,一邊打工一邊錄取全美頂尖的伊利諾州數理高中(IMSA),繼而申請上史丹佛大學資訊科學系,在史丹佛以第一名畢業後,史宗瑋又在英國牛津大學取得互聯網碩士學位,開始投身網路企業。入社會後她撰寫程式、推出臉書最早的商用分析軟體「Face Connector」,讓粉絲團操作者可自行分析用戶資訊,當使用者越來越多,史宗瑋察覺商機、創辦Hearsay Social,提供金融業者經營社群媒體諮詢服務。

隨著臉書大行其道,史宗瑋的著作《臉書時代》(the Facebook Era)被譯成十多種語言,被哈佛大學指定為教科書,她本人更被世界經濟論壇提名為「全球青年領袖」;2011年,年僅29歲的史宗瑋被舒茲邀請加入星巴克董事會。雖然史宗瑋是同時具備「三重少數」(華裔、主修理工、女性)的特殊身份,符合舒茲向來的選材標準,但獨具慧眼、邀請30歲不到的年輕人任獨立董事,放眼各大企業,近似的安排依舊罕見,在亞洲更絕無僅有,足證舒茲的領袖魅力,能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願以不同形式為公司效命。

「夥伴至上,顧客居中,股東在下」

強森接下的星巴克,本是一家久經戰陣、產品精良的優秀企業,如同「金牛」(Cash Cow)、不斷為投資人創造現金回報;但從美國市場發展看,星巴克引以為傲的公司文化,卻也在擴張受阻時無可避免地鬆動,如果公司少了不計毀譽承擔重任的靈魂人物舒茲,又對基層衍生的惡質風氣等閑視之,數位轉型再出色,恐怕也難挽救下沉的品牌。

「星巴克是座金字塔,夥伴至上,顧客居中,股東在下」,舒茲在著作《我如何拯救星巴克》一再強調這句話,突顯他對星巴克周遭利害關係人的優先順序。「夥伴」指的是27.7萬名員工,其中18.5萬人在全美工作。舒茲始終認定,星巴克比任何一家咖啡店更成功,長年在全球各種文化洗禮下依舊站穩腳跟,都是因為這些深具熱忱、專業和勤奮的班底。

顧客在星巴克感受的體驗:各種飲料、食品,音樂,裝潢,和店員無形的服務態度,才是星巴克真正口碑所在,串起這一切環節的核心,正是所有第一線員工。

星巴克對廣告錙銖必較,相較對手DUNKIN DONUTS的母公司Dunkin Brands,廣告預算一度占營收高達20%,星巴克同期廣告預算只佔營收5.18%,舒茲對此始終深感自豪。他曾說:「我們的成功是建立在每日面對數百萬名顧客的互動上」,意謂顧客在星巴克感受的體驗:各種飲料、食品、音樂、裝潢,和店員無形的服務態度,才是星巴克真正口碑所在,串起這一切環節的核心,正是所有第一線員工。因此,星巴克對員工的厚待,一路領先其他企業。

早在上市前一年,星巴克剛剛轉虧為盈,就推出昵稱「豆子股」(Bean Stock)的認股期權計劃,是獨步當時商界的創舉:700名美國、加拿大員工,獲准以每股6美元認購星巴克股票;由於執行員工認股期權是上市公司專屬權利,星巴克為此曾特別向美國證監會協商、取得豁免資格。

隨著營運擴充,員工醫療支出越來越大,1994年,舒茲前往白宮,與執政黨商討如何確保員工醫療保障,讓他們免於後顧之憂。到2004年,星巴克終於將兼職員工及工讀生納入全數疾病都涵蓋的醫療保險,再次成為力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先鋒。

2014年,星巴克對員工培育又進一步,有鑒於全美員工僅四分之一持有大學以上文憑,公司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共同宣布「星巴克學成計劃」( Starbucks College Achievement Plan),每周工作逾20小時的員工,都可申請參加這個總值2.7萬美元的進修課程,且不強制員工畢業後必須留在公司任職。種種努力,就是要激發員工最大生產力,從心底為星巴克賣命。

費城事件,形象重挫

「如果我們缺乏感情,對我們的價值觀失去堅定的信念,不相信我們其實是個重視人際交流的行業……那麼星巴克註定將一蹶不振。」

儘管有各種激勵、獎助和保障方案,星巴克的員工還是犯下嚴重的錯誤,而且這次情節之嚴重,簡直無可挽回。

今年初,美國費城發生顧客在星巴克店內被逮捕案(以下簡稱費城事件),公司苦心經營多年的友善形象一夕潰堤:4月,兩位從事地產業的非洲裔美國人,在費城一家星巴克等朋友,其中一人準備使用店內洗手間時,被店長以沒有消費為由婉拒,兩人後來表示,希望待友人會合再點餐。

接下來的橋段引發軒然大波。店長要求兩人離開不果後隨即報警,5名警察到場,將兩人反手上銬帶回警局。期間,周遭不斷有顧客大聲抗議,質疑警方逮捕理由,整段過程並被拍成視頻、上傳推特。至筆者截稿,這段視頻已被觀看1140萬次,推特官方數據顯示,最新一季來自美國的活躍用戶有6800萬戶,這意味著大約每6個美國當地推特帳戶,就有1個看過這段「犯罪實錄」。

2018年4月,美國費城發生顧客在星巴克店內被逮捕案,引起爭議。有不少人到事發地點的門外抗議,星巴克形象受損。

星巴克向來倡導以人為本,但費城事件淪為特大公關災難,公司形象「血流成河」,過往許多努力被一筆勾銷。舒茲曾直陳:「我們的生意模式並非賣咖啡給客戶,而是向人提供以咖啡為主的服務」,他甚至曾為讓顧客更清楚看到咖啡烹煮過程、強化感官刺激,力主將全美分店換裝機身較低的新咖啡機。舒茲的意向很明顯:咖啡固然是重要的產品,但服務本身才是讓客人每次買單,都心甘情願被星巴克收取1杯4美元的核心價值。

但在費城事件中,星巴克展現的態度與舒茲本意大相逕庭,甚至顯得推諉,原因竟只是客人沒有立即掏錢買飲料:公司最初發表的聲明,僅對所有客人表達歉意,看來並未考量兩位顧客很可能是因族裔身份受害。這進一步激發輿論與少數族裔的怒火,不僅陸續有客人在飲料杯寫上「不要報警!」,並刻意將杯子擺在店中,事發店家門外還聚集越來越多抗議人士、高喊口號要星巴克停止偽善、更加註重人權。

眼見爭議蔓延,強森終於出面聲明,公司已開除該名店長,並親自到費城向受害人道歉,當地警方也和兩位受害人各以1美元和解。為緩解公眾怒火,避免重演類似事件,星巴克選擇在4月底將全美8千多家分店停業一下午,重新教育訓練、加強店員服務觀念。

「如果我們缺乏感情,對我們的價值觀失去堅定的信念,不相信我們其實是個重視人際交流的行業……那麼星巴克註定將一蹶不振,」2008年舒茲重任執行長時的肺腑之言,如今在費城事件過後看,警醒依舊。

言猶在耳,禍不單行,7月初,又有顧客在臉書抱怨,指患有口吃症的朋友山姆到費城某星巴克分店點餐,店員應答時刻意模仿口吃,後來山姆拿到的飲料,竟然也被打上諷刺意味濃厚的「SSSAM」,讓他憤而上網爆料,控訴星巴克員工嚴重歧視顧客。

又見歧視,又在費城,又是星巴克!這兩件醜聞,都讓星巴克商譽嚴重失血。表面上,兩次費城事件都起因於員工輕蔑行事,但深究內里,特定地區經營風險居高不下,加上星巴克營運戰略思維推波助瀾,令人遺憾的費城事件發生,實有其偶然與必然。

首先,費城治安近年惡名昭彰,統計資料顯示,費城各項暴力犯罪比率都在全美「名列前茅」:全美謀殺案每千人發生0.05次,在費城卻是0.17次,整整是全國平均三倍多,費城搶劫案發生率也是全美平均3倍多;此外,性侵、暴力攻擊發生率,也是全美平均兩倍之多。

即使舒茲早已表明,全美所有星巴克皆不歡迎攜槍人士光顧,但費城治安如此風聲鶴唳,長年在這種氣氛下做生意,任何人情緒都不免極度緊繃,該位店長意外引爆爭議,可算是費城事件的偶然原因。

再者,公司營運零售店面的決策思維,是事件爆發的必然原因。數據顯示,星巴克全球現有2.7萬家分店,其中美國有1.4萬家,數量甚至超過麥當勞全美分店總和。

當公司不斷收到來自投資人的成長壓力,產品屬於中高價的星巴克分店,數量已多過平價、人人買得起的麥當勞,即便美國景氣正熱,星巴克能否繼續推動更多樂於買單中高價商品的客戶上門,進而持續成長趨勢,仍是個大疑問。

1992年星巴克股票上市時,全美分店僅165家、分布在西雅圖市和鄰近4州,26年後整整成長163倍,被視為實體零售業拓展的經典案例。公司前執行長歐林史密斯(Orin Smith)曾說:「業界從來不缺看壞我們的預言,當年我們成長至1千家分店,就有人大聲看空,認為這個數量是擴張極限,後來我們做到2千家、4千家,還是不斷有人這麼說……如今我們可是有1萬家分店!」言語中滿是自豪。

從舒茲接掌星巴克開始,他就力求複製、改良當年在米蘭出差感受到的震撼,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咖啡館,就是其中一項經營重點;早在80年代末期,星巴克便成立選址小組專職分析各地適合進駐的商鋪,該小組策略只有4個字:「不留餘地」,一旦確認商圈消費力足夠支撐,星巴克就會進駐最具地利的轉角,以此為訓練人員的前進基地,並將周遭開設20家分店為終極目標,哪怕攤薄早前開設分店業績也在所不惜。道理甚是簡單:只要搶先拿下所有適合經營的店面,對手便再無插旗餘地!以星巴克長期累積的名聲和手藝,接下來就只有教育消費者,適應星巴克定價的問題了。

早在80年代末期,星巴克便成立選址小組專職分析各地適合進駐的商鋪,該小組策略只有4個字:「不留餘地」。

星巴克選址功力幾何?從統計可略知一二。房地產研究機構Zillow回溯1997年至2013年的全美房價統計,發現只要距離住宅0.25英哩範圍內,有至少1家星巴克者,此期間房價漲幅高達96%,表現遠勝同期全美房價平均漲幅65%;最顯著例子是波士頓,鄰近有一家星巴克的住宅,房價漲幅高達171%,比全市平均漲幅高45%。住宅鄰近有至少一家DUNKIN DONUTS者,平均漲幅也有超越平均的80%,但略遜星巴克,可見其眼光精準程度。

但別忘了,舒茲眼中的星巴克,是住家與公司以外的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當公司不斷收到來自投資人的成長壓力,產品屬於中高價的星巴克分店,數量已多過平價、人人買得起的麥當勞,即便美國景氣正熱,星巴克能否繼續推動更多樂於買單中高價商品的客戶上門,進而持續成長趨勢,仍是個大疑問。

疑問可能已有解答。美國本土市場的轉折訊號,正悄悄浮現:6月底,強森承認2019年將關閉約150家美國分店,數量整整是往年3倍,也是繼2008年營運谷底、被迫一口氣關閉美國6百家據點後,星巴克再次強力收縮營運體系。同時,強森宣布將增派股息20%、開始買回庫藏股以回饋股東,此舉亦印證全美分店1萬多家的星巴克,觸及主要市場「天花板」,並非空穴來風。

星巴克歷年分店數量與股價走勢圖。若不計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星巴克股價與非美國區門市分店數量看來成正相關。

股神巴菲特曾解釋,派息意味著現金留在帳上,已無法再創造更大收益,不如將多餘現金分予股東;巴老的投資旗艦──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便從不派發現金,一來巴菲特壓寶幾乎無往不利,只怕口袋不夠深、沒有嫌銀彈太多的煩惱;二來此舉亦可為股東節省美國課徵的30%股利所得稅。

由此觀之,星巴克獲利趨緩之際收縮營運規模、還向股東增派現金,即是變相承認失去成長動能之舉,儘管股東將獲得貌似可觀的「定心丸」,識者仍難免為後續業績擔憂;尤其是公司突然宣布,財務長莫(Scott Maw)將在11月提前退休,莫年僅50歲、擔任財務長僅4年,他的去職,究竟代表業績將持續低迷?或代表強森正重整經營團隊?市場震撼、難解之餘,對星巴克的內部動蕩更顯憂心。

中國市場意外失速

星巴克要度過的第3個轉折,是競爭者忽從四面八方殺入中國市場。過去20年,鮮有外商能像星巴克這樣「兩條腿走路」,從容主導美國、中國兩個超大市場,不幸的是,繼美國市場深陷醜聞之後,中國市場也遭遇頓挫。

5月舉行的首屆星巴克中國投資者大會上,強森本來擘畫了一個「星巴克2.0」美好願景:未來5年,星巴克將大舉擴張中國市場,鎖定原本尚未布局的100個城市,將全中國分店擴張至6千家;在每15小時開1家店的驚人速度下,強森誇口,星巴克2022年在中國市場營收金額將比2017年成長3倍、營業利益也將成長2倍。

星巴克發跡之路,堪稱美國近30年最無懈可擊、最令人沉醉的資本童話。股民早把「星巴克業績必定成長」,視同「E=MC2」一般,是不可能有例外的物理定律,強森吐露的每一個字,更是強化這個牢不可破的信念。

未來5年,星巴克將大舉擴張中國市場,鎖定原本尚未布局的100個城市,將全中國分店擴張至6千家。

畢竟,星巴克業績幾乎是一條不斷突破的斜線,長期持有股票者,不必體驗如持有蘋果(Apple)歷年來的大起大落,亦遠較亞馬遜起初的連年虧損更出色;公司憑自身力量不斷茁壯,令星巴克股價比1992年掛牌價17美元整整上漲185倍(計入6次股權分割,每次皆由1股分拆為2股),等於每年成長(CAGR)達23%!同期間,納斯達克指數的成長僅不到13倍,星巴克,根本就是資本市場的常勝軍。

然而事隔1個月,童話夢醒,從來信心昂揚的星巴克忽然轉為謙遜:6月20日,星巴克發布消息指今年第2季(4月至6月,公司以10月為會計年度初始,故以官方說法為2018年第3季)中國市場營運將為「零成長」,對照去年同期營收成長8%,今年星巴克的表現簡直像是另一家公司,一家業績俯衝直墜的公司。

彷彿是牛頓定律被打破,這份財報一出,股東紛紛大呼不敢置信,但多數人或許是選擇性忽略了,這已經是最近6季度里,星巴克第5次無法達成自己設下的財務目標,華爾街很快從混亂中做出反應:拋售。當日,星巴克成交量較前日暴增5倍、股價大跌9.1%。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他對星巴克業績深感驚嚇(surprised),還有分析師抨擊,不過1個月前強森尚自信滿滿地大談光明前景,然而實證顯示公司對第2大市場的掌握根本全盤錯誤,經營團隊的能耐實在令人信心動搖。

星巴克何以在中國市場失去光環?業界廝殺升級是主因。先是英國Whitbread集團,宣布買回江蘇悅達集團所持的「悅達咖世家」49%股權,準備以全英最大的「COSTA COFFEE」品牌深耕華南市場;繼而,加拿大知名甜甜圈及咖啡品牌提姆荷頓(Tim Hortons)也找來策略夥伴、宣示未來10年將在中國開設至少1500家分店。但在混戰之中,唯一被星巴克視為眼中釘的,非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莫屬。

瑞幸的創辦人是前神州優車營運長錢治亞,她極嗜咖啡,從而察覺一個特殊現象:中國咖啡市場像個巨大魚缸,20年來,只有星巴克一尾大魚獨自悠遊,其餘「群小」只能夾縫求生,搶食星巴克留下的份額。在過往,每年的咖啡消費率成雙位數成長,最大受益者從來是星巴克。招商證券研究直指,星巴克中國市佔率高達17.3%,「比排行第2至第10名總和還多」。同時,星巴克又明確將自身定位在高價、精品路線,這與「龍頭企業是本土公司、而且往往主打大眾市場的經驗法則」有違。她察覺,市場應有一群已具需求、但渴望中價位咖啡的消費者,錢治亞決定捲起袖子自己動手。

強敵橫空出世

高手入局,波瀾不興的中國咖啡市場,頓成拳拳到肉的近身搏擊。瑞幸開業至今半年,錢治亞宣布的營業數據,已讓星巴克倍感壓力:試營運4個月,瑞幸在全中國開設逾500家分店(星巴克中國現有逾3300家分店),服務逾130萬人次顧客、銷售產品超過500萬杯。5月15日,瑞幸更在上海控告星巴克,涉嫌與多家地產公司簽訂商鋪的排他協議,「明顯壟斷市場」。

大戰開打。緊接在瑞幸展開法律戰之後,5月16日,星巴克大中華區執行長王靜瑛宣布,星巴克即將在中國推出外賣服務;8月1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終於聯袂公告,透過旗下的「餓了么」外送平台展開外送服務,9月中起將以北京、上海重點商圈的150家星巴克為試點,預定在今年年底,將服務推廣到中國至少30個城市的2千家分店。這個前所未見的策略轉折,被普遍認為是星巴克針對瑞幸步步進逼,被迫做出的戰略回擊。

6月20日,星巴克發布消息指今年第2季中國市場營運將為「零成長」,對照去年同期營收成長8%,今年星巴克的業續俯衝直墜。圖為湖南長沙星巴克。

獨角獸戰略,意在顛覆

錢治亞多次直言,瑞幸就是要在中國打敗星巴克,數據看來,她是個言出必行的創業者。

星巴克急什麼?原來在7月10日,錢治亞公布瑞幸完成A輪融資、規模2億美元,估值約10億美元。在中國被普遍視為日薄西山的實體零售業、而且是輪替最快速的「紅海」──餐飲行業,終於也誕生一隻獨角獸(未上市前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因而有人猜測,星巴克真正對手終於出現了。

錢治亞多次直言,瑞幸就是要在中國打敗星巴克,數據看來,她是個言出必行的創業者,因為高盛指出,多達55%的瑞幸門市距離最近的星巴克分店,竟不到500公尺!開業記者會上,錢治亞又指「傳統咖啡店」的消費主張是「第三空間」(星巴克主張門市為客戶在家庭、工作場合以外的第三空間),其特色充其量是「以價格帶格調」,讓消費者產生「為別人而喝」心態,話語處處針對星巴克。

既然對手擅長「以價格帶格調」,後發者如瑞幸,順勢避開高價品,轉身全力佔據星巴克無暇插旗的中階市場,戰略完全合理:瑞幸旗下所有咖啡飲料,定價都在21至27元人民幣間,較星巴克動輒一杯30元來得便宜;為瓜分市場,瑞幸展開買二送一價格戰,還以APP用戶首杯免費、每介紹一位好友加送一杯,以及明星湯唯、張震代言等手段,展開病毒式行銷,搭配在地鐵站、辦公大樓和住宅區電梯內密集投放廣告,試圖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最多消費者。

瑞幸策略深意,在避敵之所長。包括星巴克在內,所有咖啡店皆強調店內消費的美好體驗,舒茲便常以「星巴克從來不只是一家咖啡店」形容客戶在星巴克獲取的社交與互動體驗,是與飲料本身並重、甚至更難被取代的首要賣點,這也是上溯16世紀,咖啡館在阿拉伯、土耳其出現以來,人類對這種飲料習以為常的取得方式。

舒茲就曾回憶,他在1982年考察米蘭業務時的感動,是啟發他經營星巴克的重要靈感。舒茲總結道:「這個融合精湛手藝和人際交流,散發著新鮮咖啡溫暖氣息和提神香味的場所,觸動了我的心弦。」

一反傳統,瑞幸現有旗艦店、外賣店等4種型態,但以超過200家的外賣店為主,比例近半;在人潮密集商圈,瑞幸避開兵家必爭的一樓,轉往地下室或二樓角落開店,盡量降低初期成本。

同時,錢治亞喊出「無限場景」(Any moment)口號,強調咖啡不只適宜店內享用,更應主動迎向消費者身處的任何場合、地點,而且委由服務較佳、收費較高的順豐執行運送,規定是據點方圓1.5公里內,必須在30分鐘送達。瑞幸用意是透過限定線上支付,可以鉅細靡遺掌握地區消費者對產品、時間等各種變數的偏好,以及實際的購買力,進而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產品,甚至是以更具感染力的行銷手法刺激消費,當然,其中包括重金補貼用戶以低價購買咖啡。

早在瑞幸出招前,星巴克本已秣馬厲兵、準備加速鯨吞中國咖啡市場:2017年7月,星巴克向台灣統一食品、統一超商買回上海統一星巴克5成股權,本在2019年才到期的合約提前結束,統一集團獲得334.51億新台幣處分利益,星巴克自此握有全中國完整經營權。

最初,星巴克將中國市場一分為三,華北地區委請漢鼎亞太、北京三元,合資成立美大咖啡經營,現任星巴克亞太總裁王金龍,就是一手催生星巴克中國最早據點──北京國貿店的靈魂人物;華南地區代理權由香港知名食品業者美心勝出,現任星巴克中國總裁王靜瑛,便是來自星巴克與美心成立的合資公司;至於華東區(上海、江蘇省及浙江省),則讓統一集團操刀。2006年、2011年,星巴克分別買回華北、華南代理權,分店佔全中國總數多達37%的華東區,客單價最高、消費成長最可觀,則直至去年方才回收。誰知剛剛一統江湖,便有強敵上門踢館,而且這位強敵出招全不按常理,令星巴克頓時難以招架!

在越來越「懶散」的消費者面前,星巴克最具話語權的產品與充滿熱忱的店員都缺席了。

從1987年舒茲買下星巴克股權以來,儘管消費者對其產品口感、設計風格評價懸殊,但在這31年里,星巴克挾強勁品牌實力橫掃全球,重新定義「咖啡店」這個名詞,卻是不爭事實。星巴克在各地大軍壓境帶起的咖啡文化,孕育許多競爭者:除了前述幾家對手,香港及中國一、二線城市較常見的是Pacific Coffee,由台商投資、一度風行的西餐廳「兩岸咖啡」,早在2008年曾獲高盛等風投入股3千萬美元,一度備受矚目,「上島咖啡」更是在2004年就在中國經營逾8百家分店,都是當地佼佼者;至於台灣的路易莎、Cama,乃至兩大便利商店推出的「City Cafe」及「Lets Cafe」,亦儘是頗具實力的佼佼者,但經營能耐足以撼動星巴克者,迄今無一。

瑞幸全力佔據星巴克無暇插旗的中階市場,瑞幸旗下所有咖啡飲料,定價都在21至27元人民幣間,較星巴克動輒一杯30元來得便宜。

直到瑞幸橫空出世。

星巴克擅長「陣地戰」,精選人流熱點進駐,然後培訓活潑昂揚、連兼職亦享有全額保險的員工,締造整齊、出色的消費體驗,從而吸引人流,創造最高附加價值。多年來,這套戰術收穫甚豐,卻因為太成功,自絕於中國近年興起的外賣熱潮,在越來越「懶散」的消費者面前,星巴克最具話語權的產品與充滿熱忱的店員都缺席了,這顯然是帝國嚴重錯估現實造成的戰略錯誤,當引擎啞然停擺,尋求新成長動力的星巴克急忙變陣,效果幾何,大成疑問。

至於瑞幸,深知星巴克強項,避免正面較量其最擅長的店內體驗,反其道「破框而出」、打「游擊戰」,砸錢以低價、外賣產品強攻中價位客戶,試圖截留其偏好。一時間,固然話題聲勢鋪天蓋地,消費者除飲品以外的感性體驗卻是疲弱蒼白,錢治亞若以為純然倚賴補貼,便可另闢蹊徑抗衡星巴克,恐怕不久便將遭遇「前門有虎後門逢狼」的困境。

畢竟瑞幸走得再領先,業界仍有連咖啡等競爭者亦步亦趨,完全仿效對手策略,共享單車的「先知」摩拜與OFO血戰3年,雙方打的就是補貼與車隊規模,孰料最後誰也賺不了錢,又難以合併共存,創業團隊乾脆退出,這個終局便是瑞幸最該避免的借鑒。

何況瑞幸若不深化品牌,將形象與產品緊密相連,進而取得更多資金奧援,長久下來,萬一補貼燒完,公司還有多少籌碼,堪與帳上現金多達20億美元、志在必得的星巴克進行持久戰,亦令人存疑。

雙方各有優勢,也有難以彌補的弱點,無論哪一方從這場龍爭虎鬥勝出,都將有機會主宰獲利最肥美的中國市場,站在咖啡消費量飛升的浪頭上。

從舒茲退休,形同重大丑聞的費城事件,到中國市場挫敗,星巴克今年遭遇的三重轉折,前後疊加,宛如一場完美風暴,勢將深遠影響未來營運。但細探公司30餘年經營史,不難發現從舒茲退休,到發生兩次費城事件,本是星巴克將策略發揮至極後可想而知的結果。

至於中國市場的挫敗則意味著,全球商業競爭已演進至下個世代,更迭遠快過星巴克的準備;即使在美國本土基礎牢不可破,面對中國對手顛覆性挑戰,仍有一夕崩盤之危。星巴克如何借阿里巴巴這陣東風突破今日之我,勢將決定其座落在新時代的座標與評價。

星巴克從不只是咖啡館。它是個文化圖騰,又是一家從實體零售起家、在數位領域斬獲甚豐的企業,因而在資本市場揚名立萬;它是美式餐飲管理思維的終極展現,但版圖中亦處處可見全球化浪潮淘洗、融會的痕迹:米蘭咖啡文化里的密集設點和親切服務,全被舒茲留了在星巴克,義大利咖啡館習慣播放的古典樂與歌劇卻消失了,換成巴沙諾瓦(Bossanova)輕音樂和爵士樂;義大利人酷愛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沒成為多數顧客偏好,星巴克發揚光大的反而是拿鐵,員工自發研製的星冰樂,更是夏季當紅產品。

兩個月後,星巴克便要正式進軍當年啟蒙舒茲的米蘭,然而屆時,舒茲已不在陣中。這就好比過去數十年,因應產品範疇擴大,海妖商標變換數次一般,重回「應許之地」的星巴克,早已從彼時年輕、充滿活力的初創公司,成了財雄勢大、但基礎隱現裂痕的龐然巨物。新舵手強森帶領下的星巴克究竟將航向何方,從股東、消費者到數十萬員工,每個人都正睜大眼睛看。

weixin.qq.com/r/oygxKd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安琪有話說

首先,感謝各位江門微課會員的大力支持~

自公眾號2018年6月運營以來,目前我們的VIP群會員已經超過300人~對我們來說,這真的是值得鼓舞的事情,江門微課團隊一定會再接再厲,努力傳遞更多有價值、有營養、有思維的信息回饋各位讀者。

補充一句,江門微課VIP群的成員是聚集江門本地各行業有所成就,或者略有名氣的KOL意見領袖,如果你想拓展自己的人脈,或者尋求本領域/跨領域的合作交流,這裡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我們也會定期通過組織聚會,或者舉辦Party等形式讓VIP群成員有互相學習、結交朋友、拓展人脈的最佳機會。

(P.S.:入群會收取一定的會費,歸入團建活動費用,例如我們目前實行的制度是入群會費58元/人(往後會視會員質量而調整會費),我們不以此謀生,只是想以此作為一個門檻,過濾掉一部分沒有主見,隨大流或者說想抱著玩兒的心態的人士,既然你花錢了,我們就有義務讓你覺得物有所值。)

u.wechat.com/MG-WAfLkh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歡迎關注江門微課堂,Miss安琪長期招募平面設計/公眾號運營小夥伴,其他合作洽談請關注本公眾號後台留言或者添加上方本人二維碼私聊,江門微課堂工作人員會馬上聯繫你哦!


推薦閱讀:

知識小講堂丨炭燒咖啡
121年前結婚照 喝咖啡伴花盆
手沖咖啡成功公式之:自轉加公轉
美國一家咖啡館無服務員全靠信譽,居然增加了15%的收入
經期喝咖啡小心痛經加重

TAG:美食 | 星巴克 |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