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官方認可霍去病是病死 司馬遷卻為何沒有記錄在《史記》中

西漢官方認可霍去病是病死 司馬遷卻為何沒有記錄在《史記》中

來自專欄刀墓手札品名著4 人贊了文章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相信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聽說這上面這兩句話中描述的「封狼居胥」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西漢冠軍侯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現在認為這是漢人的最高榮譽之一。

霍去病,一個遙遠的名字,卻又深深地釘在我們心中。在中國古代多少將士的最高夢想就是「封狼居胥」,然而他在22歲就做到了,成為無數後輩仰望的榜樣。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這首不正好表達了對其的敬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這句話擲地有聲,被無數後人所引用,用來表達其捨身報國的赤膽忠心。而他說到做到,一生都在為其奮鬥。

十七歲,兩出定襄,功冠全軍;十九歲,三征河西,開疆拓土;二十一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

霍去病,一個代表著青春、勇武與奇蹟的名字。

他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均是深入險境,孤軍奮戰,每一仗均是以寡敵眾,大勝而歸!

然而,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卻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突然划上了生命的句號。彷彿一顆流星一般,划過夜空,耀眼奪目,但卻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千百年來使無數後人為之扼腕嘆息!

霍去病作為一代名將,與霍去病同一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死後的葬禮描述的十分詳細,從送葬隊伍的出身來歷到他們的衣著打扮,再到墓的形狀,甚至連謚號的意義都做了解釋,但卻沒有一個字提及為什麼這個威名赫赫的無敵戰將會在風華正茂之時早卒。

關於他的死說法最多的莫過於病死了,《史記》《漢書》等正史只對犯罪或橫死的人才記載死因,對老死、病死等正常死亡的人往往只有簡簡單單一個「薨(或卒)」字。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謚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這是歷代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據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詛咒漢軍,因此水源區產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而後病倒。

霍去病病死說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麼病,沒有記載。

褚少孫的話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摺,有案可查,褚少孫也沒必要說謊,所以基本上可信的。這也就是說,官方說法是病死。

然而病死之說很難令人信服,何況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馬遷為什麼不記?他為什麼記了那麼多細節卻漏掉這個主因?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病死之說只是一個託詞,在當時根本就沒有人相信,司馬遷也不例外。他本著對史實負責任的態度,不將虛假的死因寫在他的史書上。然而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空缺。

還有人曾經猜測過是漢武帝擔心霍去病權勢太大,觸碰到了皇帝敏感的政治神經,因此對霍去病心存芥蒂,還甚至殺掉了他,但這種說法僅是後人的一種猜測而已。

據記載,漢武帝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武帝十分傷心,還調遣了邊境五郡的鐵甲兵,從長安到茂陵排成陣勢,並且把霍去病墳墓的外形修成祁連山的樣子,用以表彰他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建立的不朽功勛!


推薦閱讀:

漢書卷六十二  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司馬遷被宮刑所為何來?
司馬遷:一個男人的史詩
禇遂良 楷書 《司馬遷妾隨清娛墓志銘》
司馬遷「成一家之言」新解

TAG:史記書籍 | 司馬遷 | 霍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