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科學打孩子的指南

一個關於科學打孩子的指南

來自專欄心語陽光,心與陽光

為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在闡述我的觀點前,首先表達:

1、「打」,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教育孩子方式。

2、父母打孩子通常也是因為自己不知道除打小孩以外的更好的教育方式。

以下正文:

你是否曾經因孩子不聽話,大動肝火,氣得想摔東西;你是否曾經試著好好說話講道理,最後還是忍不住揍了一頓效果更佳;你是否曾經恨得牙痒痒,卻因別人告知孩子是不能打的,不然孩子會有童年陰影,因而猶豫不決,最終放下舉起的手。

現今,近幾年大家對心理學日漸重視,我們能從通過網路、微信公眾號、各種書籍中看到很多批判原生家庭環境、談論人的性格如何被原始家庭影響以及探討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孩子的文章。社會新聞有關家長對孩子暴打行為的報道也時常出現。一部分人對孩子更多表達心疼、憐憫,質疑家長導致孩子的心靈創傷。一部分人卻也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認為不打就沒辦法教育,甚至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個問題油然而生,孩子該不該被打,打了會怎麼樣?

01

首先,幫助父母,第一點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為什麼會忍不住打小孩?

都說孩子是父母掉下的一塊肉。的確,父母將孩子視為屬於自己的一部分,對孩子自然有許多美好的期待與願景。父母心中,讓孩子獲得成就即是自己的成就。而這種源於父母內心的美好形象,自然而然會寄存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是將自身的自戀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優秀表現也是父母成就自我價值的一部分。

而當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所想時,那一份源自父母的美好期待與標準會打破。父母因孩子的不完美瞬間體驗到更多是自己並不完美,甚至因這樣的挫敗感而產生憤怒,然後不可控制的轉向孩子,對孩子打罵。

當孩子讓父母失望的瞬間,孩子則成為父母失敗的形象。父母的自戀破損,隨即產生的暴怒或轉向孩子,或轉向自身。

有時候父母認為自己這是為了孩子好,而實際是以孩子優秀滿足自己,忽略了孩子真實感受和情緒。

02

第二點,「打」是否真的會傷害到孩子?

打孩子行為必然會傷害孩子的身體。

但並不因這一行為直接傷害孩子心靈,甚至導致孩子心理創傷。

而是在當下,父母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情緒與信念,同時植入了夾帶否定孩子的不良信念。例如父母在糟糕地傳達著「你是個沒有用的孩子」、「你是不可救藥」、「只要你的乖孩子,爸爸媽媽才會愛你」等等,這給孩子帶來感受性影響不同。

其實,從在孩子被打的行為結果,孩子往往只理解到自己哪種的行為會導致父母如何的情緒發生,學會避免自己某一類行為產生不良的結果。而他們並不一定能正確理解父母,理解自己行為上或許有存在問題。

孩子們天生就會使用自身不成熟的自我功能,去理解、消化外界傳遞的信息,並進行心理加工。

而心理功能不足的孩子,在面對父母(投射)的那一部分不良的情緒和信念,則會(內攝性認同)接受了自己是不好的。久之,會導致孩子的自尊受損,影響自身人格健康。

心理功能好的孩子則可以能承受住父母偶爾爆發的不良情緒和信念。

即使父母並未使用「打罵」教育孩子,也可能因生活中,向孩子傳遞了自身或者與伴侶之間的不良情緒和認知,都只是換了一個花樣給孩子形成類似的傷害。

03

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三個點。

1、孩子的天性之一是渴望被關注、被肯定。父母善於對孩子表達關愛與重視,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感,幫助形成良好的心理功能。孩子期待的是自己無條件的被父母接納。

2、孩子的成長不可避免的會面對各種或大或小的挫折,這些也許來自於父母,來自身邊周遭的大小事情。孩子內心需要一個強大的客體,在自己處於無助的時候能給予保護,給予安全感。孩子甚至崇拜這個強大的客體,向他學習與靠近。

3、孩子需要以一個獨立的人格,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在與父母、與夥伴、與社會共同發展中,培養自我功能。

生活中,好事壞事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處於良好被愛被保護的場域,就可以面對這些壞事。這些壞事相對於具有良好心理功能的孩子而言,就僅僅是恰當好處的挫折,強化自我功能。

04

?簡單地來說,孩子健康心理形成,就是需要被愛、被保護、被尊重。

父母充滿愛意和堅定的表達尤為重要。然而,這往往是最難的部分。畢竟許多父母也許未曾被如此良好地對待過,父母也沒有經驗吧。

而從父母的角度思考,也許就處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孩子總不能完全不管教,任由發展。一方面卻存在各類聲音對父母說,既不能這麼做,又不能那樣做的聲音。如今,我們不缺乏心理學、教育學關於打罵孩子的負面效應的大量研究與講授。

而關於教育,簡單地劃分為「該打」與「不該打」,或者是簡單地劃分 「虐待」與「溺愛」,是對教育缺乏認識的體現。同樣如今,並不缺乏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心理學文章與課程。

我們缺乏的是,在對當下行為與情緒上的自我覺察。

我們缺乏的是,對自身不完美的認識與接納。

我們缺乏的是,不曾被好好地對待,所以我們不懂得更好地對待孩子。

如果言歸主題,這是一個指南嗎?恩,也許並不是,我並沒有真的在說該如何花式打小孩,還不怕給孩子造成傷害。也許也算是,我是在分享關於父母打孩子心理學上的思考。

父母可以打罵小孩嗎?我不建議,因為有更好的教育方式,而我們永遠不能在當下確認,這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如何影響。

父母如果真的忍不住打了小孩,怎麼辦?

父母也是可以向孩子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例如對孩子說,你剛剛的某個行為,讓爸爸媽媽很生氣、傷心等等)!我強烈建議,父母無論言語或情緒上的表達,應只針對孩子行為本質上的批評,而不能針對孩子心理與、或人格的否定。(不去給孩子下定義或貼標籤,例如,你就是沒有用的孩子等等。)

如果真的因打罵導致不可挽回嗎?我認為可以挽回,或許很難,但是真誠愛是能治療內心的創傷。

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孩子終有一天也會發現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因自身的創傷,影響與自己、與他人、與孩子的關係時,建議尋找專業人士幫助。


推薦閱讀:

不忘初心,涅槃重生
說明自己天賦不低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當代中國人阿Q精神
如鯁在喉 | 是什麼觸發了你的婚前焦慮恐懼症?
如何尋找內心的安定

TAG:日常心理分析 | 親子關係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