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主動學習有多難?
來自專欄喬幫主說職場
讓成年人做一件事有多難呢?
舉個栗子:
前幾天有個活動要看場地,我就自告奮勇了,不就離地鐵口1.3KM嘛,蹦躂著打著傘就去了。
然後,我只走了5分鐘,大汗淋漓,抬頭努力看了下遠方,真的看不到活動地點啊。。。摸出XX地圖,只走了三分之一的樣子。
走還是不走,是個問題?
結果我慫了,默默地走回地鐵站,然後還「義正言辭」地告訴老師,這個地點不合適,離地鐵口太遠,如果遇到下雨就瓜了吧啦吧啦的。
老師是好人,默默地安慰了我,還說是天氣的鍋。
讓成年人做一件事有多難呢?
舉個栗子:
前幾天有個活動要看場地,我就自告奮勇了,不就離地鐵口1.3KM嘛,蹦躂著打著傘就去了。
然後,我只走了5分鐘,大汗淋漓,抬頭努力看了下遠方,真的看不到活動地點啊。。。摸出XX地圖,只走了三分之一的樣子。
走還是不走,是個問題?
結果我慫了,默默地走回地鐵站,然後還「義正言辭」地告訴老師,這個地點不合適,離地鐵口太遠,如果遇到下雨就瓜了吧啦吧啦的。
老師是好人,默默地安慰了我,還說是天氣的鍋。
聚焦Focus
有時間擔心這個操心那個,還不如坐下來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工作和生活同時適用。
有位老師介紹過一個提醒自己聚焦的方法:
在你的電腦顯示器邊緣正中間貼一張便利貼,用黑筆畫一個點(稍微大一點),覺得煩躁靜不下來的時候,就看那張紙、深呼吸,然後只做手上的一件事,做完第一件再做第二件。
比較難的事情可以分割成小步走,一步一步完成。
學習態learning state
只所以稱之「學習態」,是因為我覺得學習不應該只是敲門磚,讀完大學、找到工作之後就可以束之高閣。
學習,應該是每個人一生都應該保持的狀態。
只不過惰性(習慣)左右你的力量,比你想像中大,且不易察覺。
保持學習態是比較難的,一是人的大腦本就是習慣走老路(捷徑)的,二是髓鞘質的生長原本就很難。
但,還是有幾種方法可尋。
01 找到你的興趣點
躺著刷朋友圈看別人如何show自己的愛好,不如真正給自己找一個愛好。
比如,畫畫、手作、攝影、寫作、讀書、健身、音樂、烘焙、騎車、戶外徒步、PPT製作、TED演講、星盤、塔羅牌……
以前會的,也可以撿起來、保持精進。
定期地、持續地去做一件事。
這是邁出的第一步,要習慣去嘗試。
不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做不來呢?
02 去分享去討論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悶在肚子里的不是知識,只是乾癟癟的字;
拿出來討論爭執總結了,才是屬於你的知識。
互聯網社交時代,很多人不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
倒不是怕得罪人,只是覺得周瑜打黃蓋嘛。
我可能是少數派。
不是要分對錯diss誰,只是每一個獨立的思想都應該被尊重。
我會覺得每次碰撞之後沉澱下來的,特別有意思,還會去揣摩當事者的心態和背景。
當然,要討論分享請在相同愛好者的群里,要不就真的是雞同鴨講了。
記住,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群友總能給你驚喜。
03 堅持做你自己
一旦你開始打卡學習了,時不時總有人說幾句。
「哎呀,看TA能堅持幾天」
「馬甲線呢,不明顯嘛」
「還減肥呢,我看沒瘦啊」
「畫的畫能賣四位數不」
「學費賺回來沒啊」
酸,真酸。
對於這些,你可以選擇性失明。
追求前進的路上有多快樂,他們永遠不懂。
自己定的目標和計劃,也沒必要和他們分享。
從學習一個興趣點開始,慢慢地,擴展到你生活工作的各個層面。
最近莫蘭迪色系很火,想給PPT模板加點料,那就花一下午的時間研究怎麼加入灰色;
想提升下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就看看大神們怎麼做的,研究研究工具,花個周末好好做個表;
想增強自己的肌肉力量,那就不要只盯著跑步機,請私教指導,花上幾個月留上10斤汗。
學習是需要花費時間成本的,
沒那麼多理由,
不付出就不會有收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