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是病也得治

焦慮不是病也得治

這年頭,誰還沒有點焦慮?

開學了,學生們焦慮著暑假作業完不成,寶媽們焦慮著孩子該上什麼幼兒園;月底了,職場人焦慮著房租水電費,上次買買買的信用卡賬單還不還得上。

於是,大家都開始販賣焦慮,營造緊張氣氛。

刷爆朋友圈的焦慮文章層出不窮:《從月薪五千到年薪100萬,她只用了這幾招》,《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

其實最有名的應該是張愛玲的這一句,出名要趁早。

過去幾年知識付費主打的也是製造焦慮,像健身卡一樣收割心理安慰,很多人一口氣買了很多成功學的課程,卻沒有幾個能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每天上課,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最近北京的房租又貴了,有多少人又開始焦慮了?

「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似乎成了大多數人的通病。剛看沒幾頁書,就開始懷疑閱讀到底有沒有用;堅持跑步不到一周,就抱怨體脂沒下降打算放棄。

很多人都在想改變現狀,但都太著急了,恨不得馬上改變,馬上變現。對比著別人,往往在一段心理預期時間內沒有所謂的成果,人們就開始焦慮。

雖說焦慮不是病,但也得治。

首先,焦慮本身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適當的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人鼓足力量,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人們潛能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

運動員參加百米賽跑,在準備就緒階段,他們就開始緊張,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全身所有的器官立即進入「焦慮」狀態,這時,只要聽到發令槍響,他們就像一支離弦之箭。

學生參加高考,考前幾天也比較容易出現焦慮,考前一晚睡不著覺的現象很多,但是學習效率卻提高了,平常不容易記住的東西一下子就記住了,進入考試狀態。

但焦慮一定要掌握度,超過了限度,那就是焦慮症了。

今年在娛樂圈掀起「腥風血雨」的央視名嘴崔永元就患有焦慮症。在2001年時,沉重的工作精神壓力,導致崔永元已經從睡眠障礙發展到嚴重的精神焦慮症,而過多服用鎮靜類藥物後,他的身體已經產生了抗體。

用崔永元的話說,那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歲月,而這種痛苦也嚴重影響著他的家人。

其實,越是在焦慮緊張的狀態,要拿主意的時候,越要慢下來,好好治一下自己的焦慮。

這個慢下來是要你看清自己的能力,關注身邊那些你能改變的事情,而不是執著於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制定自己的小目標。

李安30歲的時候還在家裡煮飯帶孩子,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實的吃軟飯的。他也焦慮啊,想著自己到底是不是該轉行了,但是誰能想到他40歲後能成為中國第一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獲得者?

褚時健70歲的時候還在荒地種橙子,已到古稀之年還在奮鬥。他也焦慮啊,自己能不能活到橙子都結果的時候還尚未可知,可是誰能想到十年後,褚時健能親眼看到這塊破地發展成為擁有35萬株冰糖橙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趁年輕焦慮時,就該多學習提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再著急,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而改變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

現代社會,焦慮是常態,控制好心態最重要。有焦慮就得治,做好自我調節。

樹立終身學習的狀態,打好紮實的基礎,讓自己在快節奏變化的時代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推薦閱讀:

一名七年焦慮症患者的康復經驗
焦慮?不存在的
這份獨此一家的雨靴指南,治好你的黃梅天焦慮症
我的焦慮症為什麼持續二十多年治不好
精神障礙的預防與治療

TAG:焦慮 | 焦慮症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