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中國美食走向世界?來自無麩質的機會

如何讓中國美食走向世界?來自無麩質的機會

來自專欄無麩質飲食13 人贊了文章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老乾媽在美國火了。

確實,現在在美國的各大電商網站上,你都能看到老乾媽的蹤跡。

圖:美國亞馬遜上的老乾媽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老乾媽的商品頁面下常常有這樣的用戶提問:

問:這個產品是無麩質的嗎?

答:不好意思,不知道。這是用辣椒和油做的。

問:這個產品是無麩質的嗎?大部分黑豆醬都含有麩質。

答:在標籤上沒有列出小麥,並且在過敏原聲明中也沒有寫關於麩質的內容。

問:這個產品是無麩質的嗎?

答:是無麩質的,並且它很好吃。

同樣的問題,在另一個銷往海外的網紅產品下也被提及——那就是衛龍的麵筋辣條。

問:這是無麩質的嗎?

答:不是。

一、剛需的推動

你可能已經意識到了,美國人是多麼在意「無麩質」。

而所謂麩質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麵筋;它是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中的一類蛋白質。

這種蛋白質給了麵食以筋道,但卻不那麼容易消化。

所以,一部分易感人群會因為進食麩質而產生健康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乳糜瀉,患者在進食麩質後會引發自身免疫反應。

這種自身免疫反應會誘發小腸炎症,引起長期的腹痛腹瀉,並最終會造成小腸絨毛的萎縮。

在美國,乳糜瀉的發病率在1%左右——約為300萬人。也就是說,有一個蘇州市那麼多的人口會因為吃小麥而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

這一部分人是無麩質飲食的最剛需人群。

而有另外約10%的人,雖然不存在乳糜瀉,但他們仍表示會因為進食麵食而出現各種不適——即小麥敏感。

他們的問題可能是由麩質造成的,也可能是小麥中的一些低聚糖引起的。同樣的,這一部分人對無麩質飲食也有著重要的需求。

還有另一部分的人,他們遵循著一些特殊的飲食方法,比如原始飲食、SCD飲食、GAPS飲食。這些飲食方法都要求「無麩質」,即避免所有含有小麥、大麥和黑麥的食物……

在這三類剛需人群的推動下,美國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標註了「Gluten-Free(無麩質)"的商品。

當越來越多的產品標註上了無麩質,也就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又進一步地推動了無麩質的流行。

二、無麩質的流行

在2008-2013年間,美國無麩質食品的市場份額翻了3倍。

而在不久前,市場研究機構Energias Market Research發布了一項有關無麩質的新報告。

根據這項報告的預測,在2018-2024年間,全球無麩質食品市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有11.4%

截至2024年,整個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24億美元。

報告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高速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全球各地的人們對乳糜瀉和食物過敏的意識都在上升。

並且,在亞太地區(包括中國),因為新興經濟體中人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無麩質市場也將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不過,北美地區仍然會佔據無麩質市場的主要份額。

三、中國的產品,美國的品牌

因為在進行無麩質飲食,我曾海淘過許多無麩質的食材和產品。

很多時候我都會發現,許多進口的無麩質食物的包裝上會有這樣的標籤:

中國的產品,在美國包裝。

事實上,許多美國的大牌,比如Now Foods,就有很多產品是在中國代工的。

每當看到這樣的標籤,我都會感到有些不舒坦:

明明是中國本土產的東西,卻在飄揚過海後又被回購回來——回購的價格往往是原產品價格的5-8倍。

究其原因,僅僅只是因為它加了一個無麩質的認證。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說明了中國的產品是具有國際市場的。

那麼,我們是否有可能將本土的食材或食物直接加上無麩質的認證,再向外輸出?

四、豐富的本土食材

雖然說小麥是中國的第二大主食,但我們國家也生產有各種天然無麩質的食物。

大部分初級農產品,包括各種無麩質的穀物(大米、小米、蕎麥、藜麥等)、堅果、蔬菜、和肉類,只要未經麩質的污染,那麼自然就是無麩質的。

許多傳統的美食,只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或者經過稍加改造也可以製成無麩質的。

無麩質的碳水類主食就包括:粽子、年糕、糍粑、小米餅、蕎麥餅

——其中,小麥麵條的替代品包括:米線、紅薯粉條、蕎麥麵條、土豆粉絲……

無麩質的中式糕點包括:松糕、桂花糕、紫薯山藥糕、茯苓糕……

無麩質的中式飲品包括:龜苓膏、石蓮豆腐、酸梅湯、銀耳湯、藕粉、涼茶……

而許多醬料,只需在生產過程中避免小麥即可製成無麩質的,這包括醬油、豆瓣醬、辣椒醬……

當醬料經過了無麩質的改良,那些需要用醬料的肉製品,比如北京烤鴨、金華火腿、廣式臘腸也自然有資格打上「無麩質」的標籤。

你可以看到,物資豐富的中國,從來不缺「無麩質」。

五、外來品溢價定律

老乾媽在美國的落地,說明了來自中國的食物是可以進入海外市場的。

而在此前,老乾媽還在閃購網站Gilt上以11.95美元兩瓶的價格被搶購一空。

這說明「外來品溢價定律」在不同國家可能都是成立的。

披薩不就是國外的燒餅嗎?在中國卻比燒餅要貴多了。

咖啡不就是國外的豆漿嗎?在中國卻可以體現中產的品味。

類似的,將中國的傳統食物輸出到國外,也許能夠獲得相同的溢價效果。

而現在,無麩質可以作為一個支點。

翻看谷歌指數,在這5年間,無麩質醬料、無麩質大米、無麩質麵條都有著活躍的搜索量。

而「無麩質中國食物」、「無麩質餃子」也都有保持著穩定的熱度。

需求量已經在了,缺的也許就是中國食品企業的行動了。

六、健康的趨勢

無麩質飲食常常被批評的一個地方就是:許多無麩質的產品含有大量的對健康不利的糖和添加劑。

的確,在美國市場上,你可以看到許多無麩質的垃圾食品——高糖的無麩質的麵包、餅乾和脆片,以及許多標著無麩質的含糖飲料。

但是,消費者的觀念正在發生改變。

現在,在美國:

37%的人表示,他們會買純天然無添加的麵包;

至少有23%的人已經不再喝含糖飲料了;

有75%的母親表示,在購買嬰兒食品時,她們會選擇天然配料且沒有添加和防腐劑的食物。

事實上,消費者對食品的健康需求越來越高,這些需求包括:無麩質、低過敏原、無添加劑、無糖……

而那些關注消費者需求的商家,只要他們的產品具有這些優勢,就會把它們展示在顯眼的地方。

圖:某無麩質麵條的標識

所以,對於老乾媽來說,觸達更多客戶的一個簡單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健康標識。

如果能達到無麩質的要求,則可以標上「Gluten Free」。

如果能不添加糖,則可以標上「No Sugar」。

如果能不添加防腐劑,則可以標上「No Addictives」……

這些標識,可以提供一個明確的提示。於是,那些原本已有購買意向但在糾結是否「無麩質」的客戶就能夠更放心地下單了。

而那些關注健康的客戶,也更有可能因為這些標識而開始留意這個商品。

你也許已經發現,許多中國的傳統食物天然就具有這些健康屬性。

粽子的配料可以就是糯米加天然的餡料,那麼自然就可以標上「無麩質(Gluten-free)」,「無人工添加劑和防腐劑(No Addictives/Preservatives)」……

紅薯粉條的配料可以就是紅薯粉和水——無麩質(Gluten-free),低致敏(Low Allergen),純天然(All Natural)……

龜苓膏的配料可以就是各種中藥植物——無麩質(Gluten-free),純正草本(Pure herbal),無糖(No Sugar)……

北京烤鴨的配料也可以完全無添加——無麩質(Gluten-free),符合原始飲食(Paleo-Friendly),無抗生素(No Antibiotics)……

……

增加健康標識,看似只是微小的改變,但卻可能有巨大的效果。

這一方面能更有效地向消費者傳達商品的價值,在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融入國際的市場。

木森說

全球的無麩質市場在迅速地增長;

在其背後是人們對乳糜瀉和食物過敏的意識的上升。

無麩質的最成熟的市場依然是在北美——許多需求已經存在,但長期未能得到充分滿足。

許多在美銷售的無麩質食品實際是中國代工生產的;這說明中國的食材或食物是有國際市場的。

老乾媽能在美國落地;這說明了中國的食品品牌是有機會國際化的。

中國有著大量而優質的食材。大部分只需要避免交叉污染或進行簡單的改良就能達到「無麩質」的標準。

伴隨著「無麩質」的,是其他食品健康需求的增長——這包括「低過敏」、「無糖」、「無添加劑」……而中國的許多傳統食物天生就帶有這些健康屬性,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凸顯出來,清晰地展示給消費者。

中國產品在國外天生就擁有「外來品溢價」;

而趨勢又會帶來紅利。

如果能把握住「無麩質」和「更健康」的雙重趨勢,

那麼,中國的美食將有望走向世界。


後記:

根據目前的研究,在中國,很可能也有接近1%的人存在著乳糜瀉。

同時,還有更多的人群可能存在著小麥敏感。

只不過,大部分受影響的人並不自知,而處於長期的病痛之中。

而已經在進行無麩質飲食的人,也往往面臨著諸多的困難。

在一個麵食無處不在的國家,科普總是困難的。

相比於科普,市場可能是一個更有效的教育工具。

就像許多留學生告訴過我的:「我是在國外的超市裡看到了到處都是『Gluten-Free』之後,才了解到麩質相關的問題。」

我想,當中國的無麩質食物開始暢銷于海外時,離在中國本土能方便進行無麩質飲食的那一天也就不會遠了。

-END-

無麩質市場報告(2018-2024)energiasmarketresearch.com

鏈接:在中國進行無麩質飲食為什麼難?首項學術研究

鏈接:乳糜瀉在中國


推薦閱讀:

【繽紛美食】苦瓜菜譜彙集
狂野地餵飽自己(1)——單人份速成紅燒肉
【美食】蕭索之秋,寧神定志保持微笑很關鍵!
白色是你我的純真,我請你吃冰激凌,你是否真心愛我!
空氣炸花生米

TAG:美食 | 無麩質飲食 | 老乾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