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懂得這兩個字,長大後更容易幸福

小時候懂得這兩個字,長大後更容易幸福

鞏俐有部電影叫《漂亮媽媽》,她飾演了一個剛剛失去丈夫的單親媽媽,為了讓失聰的兒子明白爸爸已經死了,就把蝦放進水裡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兒子理解什麼是死亡,但孩子並不能接受,他只是大喊「紅了,爸爸紅了」。

是的,對於孩子來說,死亡是一個太殘酷的話題: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

「爸爸,人死了之後會去哪裡?」

大部分孩子在5歲左右,會自然而然地開始提出類似問題。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由於擔心孩子太過幼小脆弱,無法理解和承受生離死別的沉重,大人常常會避免談論死亡,即便談到,也多是以「等你長大就會知道」的方式應付過去。

但現實中,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接觸老、病、死:心愛的寵物死了,疼愛自己的長輩或親人去世……

每當這時,家長又要想辦法安慰孩子,只是臨時想出的對策和解釋,若方法不當,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讓孩子面對相關話題時不知所措、過度悲傷,甚至恐懼。

「生命教育」是每個父母和孩子都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性命題,該如何應對,才能讓孩子正確看待生命?

日本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說:在談到生命、靈魂、生、死等重大問題時,我看到繪本的無比力量,它不僅僅只是表面的語言傳遞,而是以撼動靈魂的方式和人溝通,我個人以為,再也沒有比這更叫人讚歎的溝通手段。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些繪本,從各個角度詮釋了「生命」,如親人離世、朋友離世、寵物離世、生命的意義等。

爸爸媽媽們不妨藉助這些繪本,讓孩子在故事中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撫慰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靈,從而能坦然面對生死~

- 1 -

《一片葉子落下來》

這本書用一片葉子的故事,探討了幾乎人人都會問的問題:我從哪裡來?我會去哪裡?為什麼要活著?死是怎麼回事?

書中,丹尼爾對弗雷迪說:「對於不知道的事,我們全都害怕,這很自然。不過,春天變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變成秋天,你也不害怕。這些都是自然的變化。那麼,你為什麼要害怕這個死的季節呢?

作者以一片葉子經歷四季的故事,講述了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文字簡單卻寓意深刻,讓人在溫暖的色彩和意境中,思考如何好好對待生死。

(適讀年齡:3-6歲)

- 2 -

《爺爺變成了幽靈》

這是一個「鬼故事」,但一點兒都不恐怖。

小男孩艾斯本的爺爺去世了,但因為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完成,所以變成了幽靈四處遊盪。他和艾斯本一起回憶,想起了許多曾經的美好:去遊樂場、坐過山車、扮鬼臉、釣魚……最後爺爺終於發現,原來他是忘了和小艾斯本說再見。當他說完再見,便安靜地消失了,而艾斯本也放下了對爺爺的牽掛。

書中對爺孫倆的回憶描述十分美好感人,滿滿都是對生活的熱愛,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爺爺已死亡的事實,卻又不會感到沉重和冰冷。

(適讀年齡:3-6歲)

- 3 -

《獾的禮物》

這本書中對死亡的描述很委婉。

獾是一個讓人信賴的朋友,總是樂於助人。但他很老了,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於是他給朋友們留下一封信:我到長長的隧道的另一頭去了,再見!

對獾的離開,朋友們很傷心,冬去春來,他們聊起了獾還活著的日子:他教會鼴鼠剪紙,教會青蛙溜冰,教會狐狸系領帶……這些,都是獾留給他們最棒的禮物。

而這些禮物會伴隨朋友們一生,陪伴他們快樂勇敢地面對生活。

(適讀年齡:3-6歲)

- 4 -

《象老爹》

象老爹和鼠妹妹是好朋友,他們互相幫忙、生活很開心。但象老爹很老了,像其他大象一樣,到了去大象天堂的時候了。可是通往大象天堂的橋斷了,只有鼠妹妹能夠修好。

雖然難過,雖然知道象老爹不會再回來了,但深愛象老爹的鼠妹妹依然把斷橋修得結結實實,象老爹堅定地走上了那座窄窄的橋,他回頭望了望:「我不怕,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

是的,一切都會好起來……」鼠妹妹輕輕地對自己說,然後,露出了淺淺的微笑。

(適讀年齡:3-6歲)

- 5 -

《活了100萬次的貓》

故事講述的是一隻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它死了100萬次,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悲傷哭泣,但它自己卻一次都沒哭過。

它先是國王的貓,又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貓,每次死了生,但它活得渾渾噩噩,對一切漠不關心,也毫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隻野貓,愛上了一隻美麗的白貓,生了許多小貓,它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而活……其實,有愛的人生,有一次,就足夠了。

(適讀年齡:3-6歲)

- 6 -

《風到哪裡去了》

一個小男孩在快樂的白天結束時問媽媽:風停了以後,它到哪裡去了呢?

媽媽對他說:風沒有停,只是吹到別的地方去了,讓那裡的樹跳舞。

然後,她循序漸進地告訴小男孩:雨回到了雲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新為的波浪;白天與黑夜循環往複,晚上給小孩子帶來了黑暗、星星,讓他入夢。

而這一切都在告訴小男孩一個道理:世上的一切,在這裡消失了,會在另一個地方出現,或者以另一種形式開始。

(適讀年齡:3-6歲)

- 7 -

《小魯的池塘》

這個溫柔的故事,訴說了友誼、失去和希望。

故事以小魯的同學為第一人稱,敘述徐徐拉開帷幕。小女孩和小魯鄰居,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小魯有心臟病,且日益嚴重,最終去世,小女孩因小魯的離開異常悲傷。

朋友死亡的陰影揮之不去,小女孩藉由各種紀念活動宣洩情緒,為茫然失措的悲傷尋找到了出口,並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明白: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種方式的開始。

(適讀年齡:3-6歲)

- 8 -

《大象的算術》

生命,是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話題。尤其是孩子。我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上?來這裡幹什麼?又會去向哪裡?

這些看似複雜和深奧的哲學問題,在《大象的算術》中被巧妙而流暢地解答了。孩子在和憨態可掬的大象一起數糞球的過程中,了解了大象從小到大的生命過程。

或許,孩子還無法把這些與自己聯繫起來,但這個故事必定會在孩子心中打下烙印,逐步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適讀年齡:3-6歲)

- 9 -

《我永遠愛你》

故事圍繞著小男孩和他的狗阿雅展開,他們一起享受恬靜時光,但狗的生命短暫,男孩看著它一天天老去,卻什麼都做不了。

他每天陪在狗狗阿雅身邊,每晚入睡前,他都對阿雅說「我永遠愛你」。這句「我永遠愛你」,在阿雅走到生命盡頭時,成為男孩心中最大的安慰,因為自己及時付出了愛,才有辦法接受阿雅的老與死,才能靜靜、勇敢地療傷。

對孩子來說,寵物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失去它們的傷痛,常讓孩子揪心悲傷,不知所措。

因此,陪他們閱讀有關寵物死亡的書,了解其它小朋友的處理方式,學習依相同的方式宣洩自己的傷痛非常必要。

(適讀年齡:3-6歲)

- 10 -

《當鴨子遇見死神》

鴨子意外遇到了死神,一開始他很害怕,但相處久了才發現:「如果你能暫時忘記他是誰的話,真會覺得他很友好,很親切。

於是,鴨子決定和死神好好相處。他們聊天、爬樹,玩得很開心。很久之後,鴨子在死神的陪伴下,慢慢停止了呼吸。

作者並沒有告訴我們死亡的感受以及死後是什麼樣子,而是給我們留了更多的空間去思考。就像那隻鴨子,當它放下恐懼從容面對後,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

(適讀年齡:3-6歲)

我們這一代人,「生命教育」和「性教育」一樣,是缺失的,也是諱莫如深的。

所以,希望家長在為孩子疏導關於死亡的困惑和恐懼時,也能把自己當成孩子,為自己補上小時候缺失的那部分「生命教育」,如果能從中領悟到什麼,那就再好不過了。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關於生命的疑惑層出不窮,有些想明白了,有些尚未,但不管疑惑是否解決,都請記住:

生命教育不僅僅是揭開生死的面紗,更在於讓我們明白,更好地、更快樂地享受生命帶來的美好。

「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推薦閱讀:

那些我們一起睡過的童年時光
我班作文展《童年趣事二》

TAG:童年 | 死亡 | 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