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的盟友?
來自專欄盧瑟經濟學318 人贊了文章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伐謀不佔優勢,退而求其次就要考慮伐交。
選擇盟友,是伐交的關鍵。
任何結盟,說到底,都涉及利益分割。
大規模衝突以前的結盟,都涉及衝突之後的利益分割。
對參與博弈的各方來說,選擇盟友的依據,主要有三條:一是有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二是加入某個集團以後本集團能不能勝利;三是集團勝利以後,自己能分到什麼戰利品。
三國時期,關羽水淹七軍,俘于禁、斬龐德,兵臨樊城。
結果,呂蒙白衣渡江。一代武聖,命殞麥城。
那麼,孫權為什麼會加入曹操陣營呢?
首先看雙方矛盾。
赤壁之戰結束後,孫權向合肥方向發展受挫。劉備向荊州方向發展取得極大成功,不但佔領了荊州三郡,還佔領了益州。假設關羽攻克襄樊,劉備佔據長江上游,如果劉備順流而下,,那麼對孫權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以劉備襲取西川的做法,孫權是不相信劉備會對自己講仁義道德和傳統友好關係的。
相比之下,孫權與曹操在合肥拉鋸戰,由於北方士兵不善於水戰,南方士兵不善於陸戰,雙方處於僵持狀態,誰都難佔據上風。
不難看出,孫權偷襲關羽前夕,孫權與曹操之間矛盾下降,與劉備之間的潛在矛盾上升。
其次看獲勝的可能性。
曹強劉弱,是很明顯的事實。關羽暫時在襄樊地區取得局部優勢和戰役主動,與于禁愚蠢的指揮,于禁、龐德關係不和,山洪暴發等偶然因素密不可分。一旦曹操大兵南下,關羽就難免陷入苦戰。
實際上,關羽已經把荊州劉備佔領區的資源調動到了極限。為了增強主要突擊方向的攻勢,不惜減少監視、防備孫權的兵力。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加入曹操一方,基本穩操勝券。
最後再看戰利品。
孫權站在劉備的一方,沒有任何收益,還將面臨劉備的軍事威脅。相反,加入曹操一方,如果消滅關於,就可以瓜分荊州劉備佔領區,把長江中游水系控制在自己手裡,徹底扭轉不利的軍事形勢。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和曹操聯合,不是太正常了嗎?
當然,作為前線指揮官,關羽看不到這一點,很正常。
顯然,以上的分析之中的各方,說的是有自由選擇權的一方。還有些集團或國家,表面上看是有獨立選擇權的一方,實際上是對方的殖民地,那麼根本就沒得選。
還有些國家或地區,雖然不是殖民地,但是遍布境外勢力的軍事基地。境外勢力隨時可能策動軍事政變,武力推翻現政權。這樣的國家比殖民地也好不到哪裡去,實際上也是沒得選。
試圖拉攏這樣的一方進入本方陣營,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插標賣友誼,靠出賣「友好關係」伸手要援助。
這樣的國家或地區,除了伸手要錢並不能給予盟友任何實質性的幫助,與賣笑的娼妓大同小異——能獲得無償援助的時候,滿臉堆笑。一旦確認恩主破產拿不出錢,立即冷若冰霜。為了維持說得過去的關係,不斷援助這樣的國家,其實是不斷套牢自己。
把這樣的國家當成自己的鐵杆盟友,如同把娼妓當愛人。
推薦閱讀:
※海外丨俄媒將「一帶一路」喻為「中國甘露」:帶動俄鐵路過境運輸
※這個國家又打算脫歐,一大波黑天鵝來襲......
※美伊關係持續惡化,雙方擦拳磨掌,美國會不會對伊朗發動戰爭?
※嚴重的危機感往往使危機本身得以避免
TAG:國際政治 | 外交 | 從你身邊理解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