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和蔣經國先生
5 人贊了文章我的外公姚老先生1923年出生於老上海法租界,他的父親當時在政界擔任一定職務。後來,外公入讀法國公董局(即為當時法租界政府)開設的中法學堂(今天上海的光明中學),並從初中一直念至高中畢業。在中法學堂時期,教職員工均為法國教會神職人員,每天進入校門後必須說法語。外公的同學中有杜月笙的兩位公子,其中一人與外公同班,三人關係融洽。
一日,兩位杜公子邀請外公一道參加一個晚宴,外公回家請示他父親之後便換晚裝前去。晚宴在當時杜月笙的一處公關內舉辦,出席者皆為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外公同兩位杜公子當時還是青年學生,碰到這種熱鬧的場面難免有些「人來瘋」,樓上樓下到處穿梭。其實外公當時並非第一次去杜月笙的這處公館,之前也同杜公子們回家白相過幾趟。只是今次,公館內高朋滿席,賓客如織,美酒佳肴,蓬蓽生輝,更增添了幾分精緻。
三人嫌樓下煙酒味太重,唱片音樂聲太響,就到二樓杜公子房內休息片刻,看看杜公子新買到的法文書。當時外公問杜公子,今天怎麼沒有看到杜先生?兩位杜公子答,老頭子在書房裡和客人談事情,阿拉伐要管依(我們不要管他)。誰料,三人將將要走到杜公子房間,走廊另一頭的書房門打開,杜月笙和一三十歲上下年紀的人一起走了出來。杜月笙看到三個小鬼頭,招招手叫他們過來。三人都不認得這位客人,但到底都是大戶人家的小孩,畢恭畢敬走過去。外公和杜先生打了招呼,杜先生喜歡叫外公「小姚」,一直對外公頗為賞識,覺得比自己兩個兒子讀書讀得好,外文也講得好。杜先生給他們介紹身邊這位客人,說,迭額是剛剛從蘇聯回來的小蔣先生。三人報紙上都有讀到過蔣經國要回國的消息,一聽就曉得面前是誰,都恭敬地喊「小蔣先生」。當時的蔣經國還三十歲不到,剛剛從蘇聯經香港回到上海。蔣經國曾經長期在上海居住,也在上海浦東讀的書,本來就是浙江人的他講起浦東話一點也聽不出有口音。杜月笙給蔣經國一一介紹這三個人,說,兩個是我兒子,還有一位是小姚先生,比我兩個兒子都結棍,法文伐得了。說完還朝外公輸了個大拇指。蔣經國學生時代曾經也想學法語,後來才改學的俄語,一聽也來了興趣,隨後說了幾句法語,外公雖然有點緊張,但還是對答如流。蔣經國很高興,說,儂額發音比我道地交關(你的發音比我地道多了)。隨後,杜先生送蔣經國從公館後面乘車離開。
這是外公第一次見到蔣經國先生。
1945年,蔣經國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組織訓練處處長(三青團組訓處),作為青年軍參與抗戰。抗戰勝利後,蔣經國短暫到上海。一日,蔣經國到上海市政府開會,從轎車上下來,走進當時的上海市政府大樓。剛剛進門,偶遇當時在上海市政府任職的外公。外公也很驚訝,先和蔣經國打了聲招呼,蔣經國握了握外公的手,看了一會兒,想起來,叫了一聲「小姚先生」,外公也笑著點點頭。兩個人攀談了幾句。這一次見面同多年前已經全然不同,當時的蔣經國剛剛從蘇聯返回,個人境遇還略微尷尬,而當時的外公也還是中法學堂的學生。到了抗戰後,蔣經國早已經成為國民黨內舉足輕重的人物,外公也已經在上海市政府謀事。蔣經國感嘆,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還能在上海碰到小姚先生,我倒現在還記得你的法語。外公謙虛地擺擺手,說,現在記得的已經不多了。蔣經國問了外公當時的職務和住所,並讓秘書記下來,日後便於聯絡。後來忙於其他事務,蔣經國多次前往台灣和大陸各省,到上海的機會不多。兩人再一次見面又過了若干年。
1948年8月21日,國民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22日,蔣經國被任命為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來到上海擔任經濟管制督導員,負責監督上海的幣制改革。當時政府決定廢除舊幣(法幣),發行新幣(金圓券),以緩解已經失控的通貨膨脹,穩定上海經濟。當時,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都位於上海,幾乎大多數外商也都在上海投資,穩定了上海的經濟,也就是穩定了全國的經濟。但要推行下去,談何容易,政府高層意見不合,四大家族大肆斂財,上海灘各路人馬也陽奉陰違、囤貨居奇。與蔣經國有過交情的杜月笙也是其中一方勢力。
蔣經國當時在上海多次召見外公,商討一些問題。一次,蔣經國在和外公吃茶的時候,問外公對於當時的四大家族怎麼看。外公很坦率地說,民怨沸騰。蔣經國問,還有嗎?外公又補了一句,無可奈何。其實當時蔣經國在處理四大家族在上海的揚子公司問題上,同四大家族以及他的繼母宋美齡產生了嚴重分歧,宋美齡的強勢介入讓蔣經國頗為無奈。外公的一句話正巧說到了蔣經國的痛處,他聽了之後沉默了一會兒,隨後苦笑了一下。
又一日,蔣經國問起杜月笙家裡情況,外公當時也有段時間沒有去杜月笙府上拜訪了,就講了講上一次去的見聞,當時杜月笙的身體狀況還不錯。蔣經國又問起杜月笙兒子們的情況,外公只介紹了一下自己熟識的兩位杜公子的近況,對於其他兄弟並不知情。蔣經國嘆息了一下,外公問了句,是否杜先生不配合?蔣經國答道,配合,配合得很吶!這次談話之後不久,蔣經國就逮捕了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並開始扣押杜月笙手下公司的一部分資產。此後再遇到外公,蔣經國再也沒有提起過杜月笙。
1948年年底,蔣經國被任命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任命下來之後,蔣經國先生還和外公有過見面。外公向蔣經國問起台灣的情況,蔣經國說,是你無法想像的,比上海的農村還要不及。他還給外公看了一些台灣的照片,上面到處都是大興土木的景象。外公問將來國民政府是否真有可能考慮遷去台灣,蔣經國說,不是可能,是一定。當時離上海解放不到半年。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蔣經國先生專程託人在上海和外公會面,給他留了一張船票和一筆錢,邀請他到香港。當時的台灣還百廢待興,幾百萬人從大陸過去,能不能吃飽飯都還成問題。而相比之下,英國殖民下的香港,境況要好上不少,雖然比不上東方巴黎的上海,也足夠有一份體面的營生。這也算是蔣經國先生的一番好意。當時外公的父母均已過世,也還未有婚嫁,搬家也不算太難。但外公還是婉言謝絕,他對上海有著一份執拗。後來蔣經國前往台灣,此生再也沒有回過大陸。
——————————————————
上世紀80年代,蔣經國先生開放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時代。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幾十年的兩地分隔自此終結。他還在台灣島內大力發展經濟和基建,創造了「十大工程」,成為台灣經濟騰飛的基石。後來的台灣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即使是今天嚴重撕裂的台灣社會,藍綠兩派也沒有人會質疑蔣經國先生在當時的貢獻。
外公晚年在上海的生活十分普通,甚至都過於普通了。退休之後似乎就戒了煙,也就是冬天的時候,會時不時熱點黃酒眯一眯。即便是逢年過節,外公也少走親戚。除了每個月一次到老單位和老同事們聚餐的固定節目,就沒有什麼太多的活動了。想必我們如今的那些杯盞交錯,同外公年輕時所見過的相比,不過如此罷了。他曾經提到過,共產黨里他最佩服的人物還是第一代領導人。可惜他從來沒有提起過,國民黨里有沒有他敬佩的人物。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先生於台北官邸病逝,享年77歲。
2016年1月13日,外公於上海瑞金醫院病逝,享年93歲。
外公離開我整整一年了,我很想念他,也想再聽他說說那些故事。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就當歷史開了一個玩笑)
推薦閱讀:
※上海外灘新貌
※做完了這13件事,才算是真正感受了上海的秋天!
※城記 | 上海即將衰落?
※莫等閑荒了上海話
※深藏不露的58歲上海股神告訴你:選股堅持只看一個指標,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