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結構光和屏下指紋識別誰才是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

3D結構光和屏下指紋識別誰才是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

來自專欄消費電子常識1 人贊了文章

去年iPhoneX發布之後,3D人臉識別技術突然火爆起來,不出所料,國產手機紛紛跟進。今年便有兩款搭載了該項技術的手機實現量產,分別是小米8透明探索版和OPPO Find X,此外VIVO也在6月份的上海消費電子展發布了搭載該項技術的工程樣機。不過,即便幾家手機巨頭押寶3D人臉識別技術,但是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其與屏下指紋識別相比情況並不樂觀。

在iPhoneX發布之後,不少國內媒體對該項技術下斷言稱國產手機想要跟進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歸根結底,就是因為當時全球能夠量產該項技術的供應商僅有一家,並且該公司已於2015年被蘋果收入麾下。換句話講就是獨此一家,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所以,蘋果X定價近萬元市場反響依舊熱烈。

但是,沒過幾個月就開始打臉了,國內有家公司宣布自家研發的3D結構光技術已經成功量產,並與國內某大廠的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開啟刷臉吃飯!直接跳過指紋識別,也就是說這是一項達到金融級安全的人臉識別技術,並且能夠用到手機上面,這就是後來和OPPO合作的深圳的奧比中光。

除此之外還有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供應商,來自台灣的迅聯光電,VIVO ToF技術供應商德國PMD Technologies AG,3D結構光模組結構相當複雜,調試難度較大,因此不論是iPhoneX還是小米8,在量產上也都遇到不小的阻力。

之所以國產手機不遺餘力推廣3D結構光技術,主要原因還是要和蘋果賭一把,蘋果手機首推的新技術大概率上會成為未來的方向,退一步講,至少能夠討好消費者,讓消費者買單,蘋果就是有這般「超能力」,從數年前的指紋識別、到豎立式的後置雙攝,甚至是劉海屏。

從供應鏈方獲取的消息來看,在2018年3D結構光技術的滲透率約為2%,主要的原因就是就是受制於產能,上游廠家無法放量。而另外一方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近年來也開始有些起色,甚至有趕超3D結構光的勢頭。

屏下指紋識別相對於3D結構光而言,實現的技術難度較低,使用更為習慣,更為關鍵的一點是無需正面開槽(沒有劉海屏),目前國內的華為、小米、VIVO、魅族等多家巨頭已經採用了深圳匯頂科技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出貨量接近1000萬台。此外國內外屏下指紋識別供應鏈逐步完善,不少屏廠也陸續加入屏下指紋識別陣營,比如我們熟知的日本顯示面板廠商JDI於今年1月23日宣布其開發出了全球首款基於玻璃的全透明電容式指紋識別感應元件。原先僅能在OLED屏幕上才能實現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或許能在普通屏幕上實現,這也就意味著千元機屏下指紋識別普及指日可待。

手機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誰能夠搶佔供應鏈誰就能有更多的話語權,上面說了這麼多,我們好像忘了一家巨無霸——三星。作為手機行業唯一一家全產業鏈布局的公司,三星的一舉一動均能夠讓手機行業動蕩。三星在3D結構光和屏下指紋識別的站隊或許直接決定了未來數年供應鏈市場的走向。有外媒消息稱,三星已於今年一月份取到了屏下指紋識別的專利。如果三星也加入屏下指紋識別隊伍,那麼整體市場出貨量將會沖向億級。

iPhoneX的3D結構光技術除了模組調試的難度之外,其本身技術限制也是一大痛點。主要提兩點,一是模組佔用空間較大,手機正面不得不特殊開槽,全面屏的方向不可逆,劉海屏這種逆勢增長的「創新」肯定不能長久,為了實現真正全面屏OPPO 、VIVO被迫用上了升降式攝像頭;第二是3D結構光所採用的的紅外線識別技術,成像率非常低,不清晰,也僅能在短距離內作面部識別使用,加之應用場景少,如果僅作解鎖與支付使用,也就意味被屏下指紋識別替代的幾率更高了。

總而言之,這兩項技術都還在應用的初期階段,也僅在中高端機型上應用,從近期看來,屏下指紋識別或許能夠率先在千元機上普及,並迅速上量。不過也不能小看了蘋果的力量,連劉海屏都能引領潮流,後面的事誰又能料得到呢?

推薦閱讀:

全新MIUI 10:專為全面屏打造,快如閃電,比iOS 12還好!
小米8se是不是想幹掉小米6x啊?
小米8對於小米來說是進步還是倒退?
如何評價小米8(Mi8)的外觀?
從「黑科技」到「嚇人的技術」,手機廠商的「驚喜」早已變為「驚嚇」

TAG:科技 | iPhoneX | 小米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