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玩過的鍵盤之——WASD體驗分享
來自專欄研究僧的格物致知1 人贊了文章
進鍵盤這個坑應該也有3年多了吧,也經常有人問我買什麼鍵盤好。按我的習慣,如果看上了一個產品,但是猶豫要不要入手的時候,我會優先看這個產品的缺點,如果缺點都是我可以接受的,那這個產品就是值得入手的。畢竟優點賣家和各種軟文都吹得差不多了,但是做廣告的基本不會把缺點說出來。而不能容忍產品的缺點,是購買產品後產生後悔心理的來源之一。所以各位入手之前,記得多看看差評和買家秀,不說解毒,至少可以讓自己理智地思考是不是真的要入手。
想寫鍵盤體驗很久了,最早是想給自己玩過的鍵盤做一個橫向評測,但是由於手上玩過的鍵盤比較多,分享的時候就發現這文章就越寫越長,到後來自己都沒耐心看了。所以乾脆把文章拆成小專題一一分享。這次的主題是WASD,這是我接觸的第一個客制化品牌。雖然體驗是一個很主觀的概念,但我還是盡量用客觀的例子讓大家對這個品牌有個理解。
首先簡單地說說WASD這個牌子的特點吧,高度定製化:可以定製鍵帽的顏色,字體,鍵帽功能鍵的風格(Mac/Win/Linux),軸體,布局(104/87/61),所用線材的長度和顏色等等。如果想一把鍵盤一勞永逸,WASD可以說還是值得考慮的。WASD的價格分成兩個部分,本身的鍵盤和運費,本身鍵盤的價格看著還挺美好,但是算上運費之後瞬間世界就崩塌了:運費差不多佔了整個費用的1/4。只能說…買得越多…可能…會越合算…吧?
WASD的鍵盤我有兩把,104鍵是女票送的生日禮物,61鍵則是後來為了方便攜帶入手的。104鍵作為女票送的生日禮物我一直不捨得拿出來用,這裡的評測主要還是基於61鍵的版本,104鍵我放在後面說。
用了很久的61鍵
這把鍵盤應該是目前為止我手頭用得最久的鍵盤了,鍵帽也換了很多次。軸體方面我選了很極端的白軸,可能和自己大力金剛指的操作風格有關。白軸可以說是非線性軸體裡面最暴力的軸了,因為有著極大的觸發壓力和極強的按鍵反饋,可以理解為是憤怒的茶軸?確實,這樣的鍵盤打起來歡暢淋漓,指尖感受到強烈反饋的同時,又不會像青軸或者綠軸一樣製造那麼大的動靜。當然我這種打法什麼軸都會擾民的,動靜大小只是相對而言的。
大鍵位這裡採用了衛星軸而不是104鍵版本的平衡桿。個人比較喜歡衛星軸,感覺比平衡桿更結實一些。
WASD的官方還很貼心地放了一張亮橙色的提醒:因為選的是白軸,為避免不必要的損壞,建議想換鍵帽的用戶在正常使用兩周之後再開始換鍵帽。
60%這個布局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優點很明顯:方便攜帶,不佔空間,隨插隨用。功能鍵基本都是以FN+特定按鍵的方式實現,這個問題在於,自己一定要能記住,不然關鍵時候想不起來按哪個會很尷尬。WASD在組合設置的記憶上還是很人性的,常見的delete的組合鍵是FN + Backspace,上下左右是FN + IKJL,確實是很好記。雖然記憶上做到了人性化,但是操作上這種設計對白軸很不友好,因為白軸觸發壓力極大。在使用上下左右的時候。按住FN的操作,是由力量最弱的小拇指來完成;如果換成大拇指,感覺整隻手都處於抽筋的狀態。我覺得這應該是這個經典布局的通病吧。
配色方面我基於王自如配色做了一些修改,強迫症一定對稱!鍵帽採用的是OEM高度的ABS鍵帽,在接觸了原廠高度之後我覺得我更喜歡原廠高度多一些,因為OEM的高度要比原廠高出一截,這意味著在打字的時候手腕要掰得更多一些。材質方面說實話我不喜歡ABS的材質,打油暫時還沒有發生過,可能是因為我用得還不夠久吧。但是夏天的時候ABS會帶來嚴重的黏著感,確實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另一方面,ABS的鍵帽比較薄。這張圖裡灰色的是WASD的ABS鍵帽,青色的是阿米洛的PBT鍵帽,可以很明顯地看出WASD的鍵帽比較薄。而這種較薄的ABS鍵帽與白軸這種暴力的軸體結合的結果就是,在大力敲擊的時候會感到震手。
空格鍵更為明顯,右上方的空格鍵是阿米洛的PBT鍵帽,可以看到裡面有大量的加強筋,而左下方的WASD出品的ABS鍵帽更薄的同時也沒有更多的加強筋。感覺WASD這方面確實用料不夠足。
鍵帽上的字看起來是印上去的,用小刀可以刮掉。但是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有人特地用小刀去刮鍵帽吧?至於多長時間會磨損我就不知道了,畢竟還沒打油呢。由於WASD的價格一直不厚道(或者說運費不厚道)。可以說,除非高度定製以一勞永逸,我確實不是很推薦愛折騰的朋友購買WASD的鍵帽。
這把鍵盤的外殼是金屬的,有人說金屬外殼結實,放在桌面上穩重。但是往外帶的時候,金屬殼遠沒有塑料殼來的輕巧。另一方面,這款金屬外殼沒有傾角調節的功能,這可以說是一個弊端了。
拆解這把鍵盤的時候我發現,這款所謂的黑色金屬殼並不像國內客制化里常見的陽極氧化鋁那樣帶有均勻的色彩,而是採用噴漆的辦法進行上色的,在這些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我們發現噴漆並不均勻,不過反正也沒人天天拆進去看的對吧~
外面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掉漆。這點來看,WASD做工還是有些不厚道。
PCB看起來是WASD定製的,有點可惜的是並沒有用上USB Type-C的介面。燈位選用了上燈位。個人不是很喜歡上燈位的設計,至少想看看Cap Lock是否點亮的時候總是要我特地換個角度查看,這點確實不太方便。從背面看,WASD似乎沒有給用戶留下改裝的空間,至少想玩燈的朋友要費點力氣了,因為PCB上的燈孔似乎都被堵住了。不過因為我不喜歡很浮誇的燈光,所以這對我而言並不是很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 WASD的PCB背後裝了DIP開關,這點我剛開始是很開心的,因為我不用為了切換Mac和Win的鍵位特地刷固件了。但是這個開關不是像104鍵那樣的可以切換Win和Alt的位置,而是改變整個鍵盤的布局,由原來的QWERT改成Colemak或者Dvorak。其實一開始我定製的就是Mac的布局,按鍵是Mac的風格,但是功能卻不是Mac的功能,Command按下去依然是Alt,看了DIP說明發現並沒有改功能鍵的功能,瞬間我的內心是崩潰的。講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
線材上原裝的WASD線材倒是沒什麼亮點,塑膠線材,反正,長度夠,能用就行。不過我很好奇的是為什麼WASD要做兩種不同的介面,104用Micro USB而61用Mini USB?這點確實很讓人費解。不過我要說的是定製的線材。從網頁上看,定製的線材可以選擇介面類型(Micro/Mini USB),蛇皮網和內層保護網的顏色,線材長度,熱縮管的顏色等等。這裡我定製三根線,一根長的Micro USB,一根短的Micro USB以及一根短的Mini USB,介面封裝我選擇了熱縮管。黑紅配色確實還是很好看的,不過怎麼覺得和看到的不一樣?難道我選錯了什麼?總的來說,這個線材的做工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這種線確實想壞也不容易吧。
但是這裡也有問題啊,問題在哪呢?太粗了!有人問,這算什麼問題啊,粗點挺好的不是?確實,對於61鍵這種直接暴露在外的介面來說,確實粗一些都無所謂。但是對於有導線槽的鍵盤來說,線材卡不進導線槽,確實是個不小的麻煩。不過作為其他攜帶型鍵盤的數據線,這兩根倒是挺方便的。
說了WASD那麼多不好,有個東西我倒是很喜歡,那就是他們家的拔鍵器,一頭是鋼絲拔鍵器。個人覺得鋼絲拔鍵器比那種塑料環要好用得多,也不容易劃傷鍵帽。另外一頭做得很扁很薄,不知道他們設計得初衷,但是我覺得拆鍵盤的時候拿來做劃片還是相當好用的。
一直捨不得用的104鍵
這把鍵盤因為一直不捨得用,大部分時間一直處於珍藏的狀態。自然也不可能玩拆解了。軸體依然是白軸就不多說了,倒是大鍵位用的是平衡桿的設計,這時候官方的那個白軸提醒就很有用了。因為我就是忽視了這個提醒,然後第一次換鍵帽就大力出奇蹟地把邊上的小軸給拔斷了-.-///。
這把鍵盤的布局走的是復古風格,104鍵自然是最適合了,當然也可以叫做性冷淡。還是強迫症發作一定要對稱。功能鍵,字體風格依然是最經典的樣式。可能桌上搭配個正方形的顯示器會更有味道一些?
這款鍵盤的外殼就改成了塑料,按鍵也從懸浮變成了傳統的包裹式。整個外殼的做工算不上精細,只能說中規中矩吧。不過塑料也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帶有傾角調節了。而104鍵體積夠大,分量也是夠的。另外腳墊方面也比61鍵要大很多,同時設計了兩個面的腳墊應對不同的傾角,官方稱為big-ass rubber pads(大**腳墊?意思可以理解但是感覺怪怪的?),所以放在桌上同樣很穩。
背後有五嚮導線槽,可以自由設定走線方向,基本通吃了常見的桌面環境。但是這裡我想說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定製線:很難卡進導線槽,所以個人建議如果想買104鍵的版本又想定製線材的話還是要考慮一下的。
DIP開關倒是比61鍵要實用一些,可以改Win/Mac的布局。同時也支持整個鍵盤的布局在QWERT,Colemak或者Dvorak中切換。
但是,對於104/108鍵,我卻不是很滿意這種傳統的布局。由於長期使用繪圖軟體,我更喜歡把數字小鍵盤放到鍵盤左側,這樣在輸入參數的時候,右手可以不用離開滑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速度。另一方面,由於小鍵盤在右側,打字的時候總是要側著身子打字,而把小鍵盤左移之後就自然多了。打遊戲的時候小鍵盤也會成為滑鼠的阻擋物之一,所以我更喜歡把小鍵盤放在左側。這個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案,華碩之前好像出過一把可以把小鍵盤拆下來放左邊的機械鍵盤,但是價格確實很變態,加上我不喜歡那種浮誇的燈光和外形,還是選擇了阿米洛的87鍵+22鍵的組合,畢竟兩者價格加起來也比華碩一把鍵盤便宜不少。所以這裡我做個預告吧,下一篇的主題是:那些年,我玩過的鍵盤之——阿米洛紅軸體驗分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