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的痛點你經歷了嗎?請把你的母慈子孝進行到底
1 人贊了文章
暑假已接近尾聲。
家有小學生的麻麻們,母慈子孝的溫馨時刻就要結束,又要上演雞飛狗跳的大戲了。因為,暑假作業還有大半沒做完......
先說個真事
去年某天大李陪黑皮哥正在做作業,溫馨美好的氣氛正濃著,被窗外傳來的一陣尖厲吼叫打破了。
「滾出去!!!」
透過窗戶,樓上過道里,一嚎啕大哭的孩子被推出門外,伴隨著一個無辜受連累的書包和決絕的關門聲。
顯而易見,這對母女在學習上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
我和黑皮哥屏住呼吸,面面相覷,那一霎那間覺得我們此刻的和諧美好,更值得倍加珍惜。不止一次,看到樓上慘烈的場面,黑皮哥總是感慨:「我好幸運啊~~~」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自家也上演過類似劇本?
其實特別理解這位「河東獅吼」麻麻的心情,因為以前的我也是一樣一樣的。一直認為自己脾氣不算好,屬於容易動怒的類型。遇到事情容易情緒失控,容易歇斯底里,容易走極端。
直到一個轉折點。
前兩年黑皮哥成長過程中集中出現了一系列的身體和情緒狀況,弄得整個家疲憊不堪,包括孩子自己。後來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梳理後我發現,歸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是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採取何種教育方式的問題。
挫折有時候真不是件壞事,它會給你當頭一棒,敲響警鐘,而後重新審視自己。
大李不是育兒專家,也沒有豐富的養兒經驗,反而還缺席了黑皮哥三周歲內,最重要的性格形成黃金時期。
正因為失去和挫敗,在此後陪伴的日子裡,我實實在在收穫了很多心態上的改變。
現在養育孩子,確實跟我們小時候的年代不同了。我從小性格比較內向,缺乏自信,多年來一直有個心結,前兩年也問過母親大人,為什麼小時候你們都不誇我呢?為什麼總是動不動就罵?母親大人無奈道,我們那時候哪裡懂教育啊!一句」哪裡懂」,道出了父輩教育子女上的無奈和心酸。
現在的我,對於過去已經釋然了。
社會在進步,人總要學著成長,成長不局限於年齡,當好父母的本領也不是天生的。人有生育的本能,但未必都具備教養的能力。如果可以,我贊成為人父母也需要持上崗證。
知道自己缺失的是什麼,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對於與孩子相處的體會,我歸納了三點,不是教誨,純粹是與深處其中的父母一起共勉:
1、孩子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先料理好自己
沒錯,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大吼,是因為自己心累了,疲憊了,睏乏了......成年人的世界,確實沒有「容易」二字。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會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就像我們也無法對別人感同身受一樣。所以,工作累了,生活煩了,回家面對孩子把壞情緒先拋開,一碼歸一碼。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成年人與孩子最大的區別。
重拾往日的興趣愛好。曾幾何時,我們都懷揣過夢想。但進入婚姻生活,尤其是有娃後,在柴米油鹽雞飛狗跳的生活中,興趣被磨去了稜角,堆在牆角積灰。如果你喜歡養花,喜歡聽音樂,喜歡畫畫......請重新拾起來。生活總要有些希望,才會煥發出動人光彩。
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健康。這一點大李深有體會。非常慶幸和感激,在不算晚的時間,我找到了對的路。在減重22斤後,我發現,原來千年胖子也有瘦的那一天,這麼艱辛的困境都突破了,還有什麼不能突破的呢?
自己狀態變好了,精力充沛了,思想正面了,那麼,對孩子的語氣也柔和了,溝通就變得這麼良性循環了。
而且,孩子還更喜歡這樣的父母。家裡充滿了正面能量,積極有活力的媽媽,一定好過愁眉苦臉整天埋怨的媽媽。
把自己的生活盡量過得精彩一些,是對自己極大的負責,也是對家庭對孩子極大的愛。
2、學習成績也不是孩子的全部,不必焦慮於一時
其實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都很清晰感覺到,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倚靠的是綜合的能力。成績和文憑固然重要,但個人能力更重要。
幼兒園時期,相對還是比較輕鬆,只要照顧好娃的生活就夠了。進入了小學,尤其到了高年級,家長會越來越焦慮,因為面臨升學。
儘管如此,我也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健康的心理,是他成年後強大後勁的驅動力。如為了一時口舌之快,傷害孩子的自尊,破壞良好的親子教育環境,那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處於叛逆期,以往的號令已經不太管用了,越是採取極端措施,越是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新聞上那些動不動跳樓跳河的熊孩子的事並不少。
在學習上的輔導,家長需要做的是落實到每一天,潤物細無聲,而不是到考試臨近或者關鍵節點再教育,再發怒,那個時候,效果真的大打折扣。
3、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是與之一起成長的平行線
前段時間與一位孩子中考剛考上名校的同學聊起,如何教育出這麼優秀孩子的話題。同學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從小就希望跟父母無話不談,羨慕這樣的家庭氛圍。因為知道孩子的心,所以現在當了父母也是這麼做的。在對於孩子的相處上,一直是很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擺架子,不耍權威,教育起來就容易多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成長道路上,同樣也適用這句話。
我認為,不把自己有過的遺憾延續到下一代,就已經是一種進步。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小時候,老爸特別喜歡睡懶覺,後來我也受到影響。其他的事父母管得很嚴,在懶覺這個事情上,老爸總沒正當理由說我們的任何不是,索性閉口不談。這點經常被早起的老媽抓住把柄用來懟老爸。
回想一下,在希望孩子做好這個,搞定那個的時候,我們內心是不是有足夠底氣?當孩子問憑什麼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肯定回答:就憑我做到了,而你沒有。
作為父母,不需要我們成為每個學科的專家,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起學習的行為本身就蘊含著一股力量,一種潛在的家庭氛圍,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教育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有時候,只做不說,力量要遠遠大於純粹說教。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課堂。
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確實。
但我更相信事在人為,只要你想做,沒有什麼事不可以。
大李願與大家一起同努力,共進步!讓我們把母慈子孝進行到底!
微信公眾號:衣路童行
(一個關於兒童服飾、時尚生活和兒童話題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孩子出色與否與母親的關係重大
※孫儷又帶孩子去野外 常帶孩子接觸大自然竟有這麼多好處
※30年過去了,你還記得他嗎?
※鄭潤芝:孩子毛毛躁躁到底為什麼
※用英語學數學丨《The Best Bug Pa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