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通大橋的設計師,你們要出名啦

蘇通大橋的設計師,你們要出名啦

來自專欄土木智庫50 人贊了文章

受颱風「溫比亞」影響,蘇通大橋橋面遭遇10級颱風,導致大橋斜拉索的阻尼器連接螺栓滑絲脫落。根據統計,共有5處發生脫落。

作為最主要的受力構件之一的斜拉索被保護下來。真是一件幸事!

很多人不理解,會說:好好的橋,遭遇一個颱風就受不了,這是怎麼回事兒?

我們知道,所有的結構物設計都有個極限。比如50年一遇小震;100年一遇的風;1000年一遇的洪水。如果是核電站,則是按10000年一遇地震設計。

具體到蘇通大橋來說,對於拉索這樣的細長型橋樑構件,極其容易在強風下引起明顯振動。比如:渦激共振、風雨共振、尾流馳振、抖振等。儘管我們研究的很多,情況仍然極其複雜。

實際上,無論如何,人類都無法預知未來真實發生的極限。這一點是很無奈的,但是我們的結構工程師也是很聰明的,我們也有高明的方法來應對。

工程師如何從未知的事情中,把握主動,設計安全的結構物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未知?

下圖為前幾天,即8月13日發生雲南通海1時44分5.0級地震,53TGD台站記錄反應譜。

圖中有3條帶平台段的曲線,其中最下面一條,是我們做彈性分析時採用的曲線。

實際發生的地震(NS、EW曲線)遠遠大於彈性計算用的曲線,按照一般人理解,這房子豈不是都倒塌光了。比如:用200kg的力推一個70kg的人,還不能把人推倒么?

實際情況是,截至13日6:45,據通海縣防震減災局報告,地震已造成1人受傷,2間房屋局部倒塌,這麼小的震害,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我們要使用結構阻尼耗能的作用。

我們知道,地震是一種能量釋放,地面上所有結構物都會接收到這個能量。能量有來就有去,那麼能量最好的去處是哪裡呢?

就靠阻尼。

結構物自身就帶阻尼!

現代結構物中,額外大量採用阻尼器。尤其在橋樑結構中,大量阻尼器保障著我們橋樑的結構安全。

這次蘇通大橋就扎紮實實的用一個案例來證明了阻尼器的功效。

阻尼器通過自身能力的消耗,將拉索的振動能量進行消耗。這種方法對各類振動都有效。

第二,那麼是不是有了阻尼器,結構就安全了呢?

不是的!

阻尼器,只有放在合適的位置,具備合適的強度,其強度不能大,也不能小,需要精確設計,使其在主要構件破壞之前,率先破壞。這需要很精巧的設計能力!

這是很大的挑戰!

工程師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原則:能力保護原則!

簡單的說:就是保險絲原則。

電流通過電線,為了保護某些重要電器,我們設置保險絲。當電流大於一定強度之後,保險絲燒壞,跳閘停電。這樣就保護了電器。

與電流類似:風振從小到大,使結構產生內力,力流通過結構構件,阻尼器消耗最大的能量,保護了拉索。

風還在增大,增大,增大!在極限情況下,風對結構物的共振越來越強,我們不能奢望結構構件在最最最最大的風振下都能安全,這樣的經濟成本是無法承擔的。

這時只能捨棄一個構件,讓他破壞,然後改變結構周期,避開風振的共振周期。從而降低風荷載,保護其他構件。

那麼怎樣才能精巧的設計出這樣的破壞模式呢?

能力保護設計原則的實例

如上圖左,是按照「內力平衡」計算的結果,我們看到斜拉索承擔2,阻尼器承擔1;為了在極限狀態下阻尼器先壞,我們把斜拉索人為加強到3。這樣子,實際工況下,極限狀態下阻尼器總是會先壞,達到保護斜拉索目的。

這種設計方法是結構設計師非常聰明的發明,值得結構工程師驕傲!

反過來,極限狀態下,如果我們把阻尼器設計得比斜拉索還強,

你敢想像這個後果么?

阻尼器在極限工況下失效,成功實現了設計意圖,用實踐證明了目前橋樑設計方法的先進性,值得點贊!

我們建築結構規範體系里,廣泛應用了「能力保護設計原則」;希望有一天能正大光明的在規範里說出來。

我們是職業工程師,我們的設計目標是保障橋樑、建築物在極端情況下還能有一定的安全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這一次,蘇通大橋的設計師,你們做到了!為你們點贊!

接下來,你們可以去更換阻尼器了!

工程師們,大家都來轉起!

驕傲的告訴你身邊的人,你的工作價值!

註:歡迎大家關注小編的微信公眾號「土木智庫」,裡面有小編整理的建築行業的眾多資料,有一建、二建、造價、消防視頻和課件,歡迎大家的加入


推薦閱讀:

只有54平米的小公寓 美女設計師都收藏了什麼?
最美蝸居房 設計師教你打造40㎡零居室
面向UI和UX設計師的16大免費在線資源
為了滿足業主的要求 設計師拼了
能設計汽車,卻搞不定一款意麵

TAG:設計師 | 平面設計師 | 平面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