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將來」RTX20發布後,面向未來超頻平台雜談

「不遠?將來」RTX20發布後,面向未來超頻平台雜談

來自專欄你說有錢多好,我要有錢我也這麼玩68 人贊了文章

隨著新一代英偉達遊戲/專業顯卡正式發布,許多PC DIY新老玩家的心又開始癢了。

看著金屬多邊形切割美學的GeForce GTX 1080TI FE,進化為高端廚電美學的GeForce RTX 2080TI FE, 再看著比某些陰謀家謠傳更低些的售價,不少玩家能感知到半導體產業的產能回暖明顯地輻射到了自己的心房,與錢包。

新卡國行首發價格

與此同時,英特爾的第九代酷睿處理器也來勢洶洶,工程樣本滿世界飛,圈內玩家也基本熟悉了部分規格。

以i7-9700K為例,8核心8線程,基頻3.6GHz,最大睿頻4.9GHz.

去除了對於遊戲/超頻玩家而言,在絕大部分主流遊戲中降低幀數與幀數穩定性、增加大量發熱的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超線程技術),而增加了實用的物理核心數。

而i9-9900k的內部匯流排架構也是Ring-bus而非延遲更高的Mesh.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玩家們交口稱讚的:從核心到頂蓋的熱傳導材料,終於從 硅脂 回歸了高效率的 釺焊 。這有助於降低超頻玩家的門檻與散熱系統成本。

需要補充的信息有兩點:

一、9700K的超頻空間,基本起步全核5.0GHz,達到這個水平時,封裝熱功耗至少也是150W+了,結合新卡同樣水漲船高的供電相數,瓦數不夠寬裕的老電源可以考慮置換了。一般來說,下一代中高性能遊戲平台電源平均水平,可能從450W通吃 提升至550W。

二、絕大部分 Z370/H370/B360/H310 主板的確可以兼容九代酷睿,通過更新BIOS。


史上最大量閑話就說到這,來談談配置吧。

主板:ROG MAXIMUS XI APEX

自Z370發布一直以來,我很少向哪怕高端玩家推薦ROG MAXIMUS系列主板。原因在於八代酷睿從一開始就被欽定了是短命的一代。

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微架構,從Haswell到Skylake之後再無大變動,八代酷睿Coffeelake亦是如此。

雖說九代的架構Coffeecake Refresh聽起來沒新意(單從架構來說也的確沒新意),但我反而認為這對於超頻玩家來說,是值得投入成本的一代。更多的核心,更好的散熱,why not?

素有創新設想實踐先鋒之稱的APEX,我認為會是ROG MAXIMUS XI這個當仁不讓Z390頂級家族裡,最「好玩」的一款。


CPU:Intel Core i7-9700k

i9-9900k睿頻能略高一丁點(對於超頻來說是基本無意義的),數16個框框會很開心,i9的說法也更有牌面,但仍然建議選擇i7-9700k。之所以要強調「遊戲/超頻玩家」這個說法,是為了提醒,遊戲實踐的優先度比數框框快感要高。

(我繼續個人猜測,沒有超線程的9700k在絕大多數遊戲中表現比有超線程的9900k

從八代酷睿的特性不難推測,架構變動不大的九代酷睿,也會具有大部分遊戲關閉超線程後,幀數與穩定性增加、幀生成時間減少的特性。同時,將9700k與9900k超頻至全核5.0GHz的成本也會差很多(將i9-9900k關閉超線程的確可以大幅度降溫,但它也會從本質上變成一顆三緩略大的i7-9900k)。


內存:G-Skill TRIDENT Z RGB 3600MHz C17 8G*2

3600 C17,B-Die顆粒的基本盤,穩超4000以上,時序壓到多低看耐心。

似乎是太太 @Lexington 之前說的,內存頻率上4000以後,時序只要不太難看都OK,且頻率在此基礎再增加,對於遊戲的提升就很不明顯了。

其實這個說法在廠家的產品設計里表現得出來,舉個例子,HOF Extreme Performance 與 HOF2 都有3600MHz C17的規格,但是兩者實際超頻體驗是有差異的,前者的時序往往更好壓,後者的頻率上限往往更高。具體的對比測試結果也許 @lordzzz 以後會給我(應該不會)。

簡單地說,同樣的顆粒卻有不同的產品特性,是PCB設計不同導致的。HOF2 相較於 HOF Extreme Performance,於散熱馬甲頂部追加了時下潮流的RGB燈條,迫使PCB上的內存顆粒位置需要更靠下設計,這種設計就完成了這般差異。

同時採用了類似設計的還有金士頓 HyperX Predator RGB,和美(法)商海盜船 Vengence PRO RGB等新一代高端RGB內存。


CPU散熱器:NZXT Karken X62

散熱器就不介紹了,問就是頂級方案頂級外觀,Asetek代工。光是X62這樣一個280一體水其實不太夠,我估計超全核5.0拷機數據會相當難看。

怎麼辦呢, @往返長江 有答案,經過他的測試,X62夾漢堡排能有明顯的性能提升,也側面證明了恩傑的冷頭方案著實先進高效,怪不得可以一個冷頭從120mm的M22,用到120mm*3的X72(笑

這個方案建議不要忽略顏值,但如果真有不想上分體水,又看不起一體水孱弱性能的暴躁老哥,歡迎選購地表最強零售級風冷:利民 IBE銀劍 石墨烯塗層版。京東沒得賣,天貓旗艦店卻有。自己買普通版再買石墨烯塗料,享受動手快樂也行,記得至少烤一小時。


電源:Seasonic FOCUS+ 750fx

海韻的次旗艦系列,勝在成本控制更加成熟、方案新,且受到廣泛認可。目前已確認的是NZXT的新品智能電源NZXT E550-850採用了這個方案

NZXT E550-850拆解圖(京東商品詳情)

Seasonic FOCUS+ 650fx拆解,圖源見水印

估計海盜船也會選擇這個作為RM系列接下來的換代方案。

由於新卡與新U功耗的雙雙上漲,高端電源瓦數選擇也從8700K+GTX1080TI的650W漲到9700K+RTX2080TI的750W。


固態硬碟:Samsung 970 EVO 500G / Intel SSD6 660p 2T

如果有2TB的廉價M.2 NVMe固態作為倉儲盤,用於裝系統的970 EVO並不用選擇500G的版本,但既然要吃全球第一款零售消費級QLC固態——英特爾 660p 的螃蟹,做多一手準備並不過分吧?

Intel SSD6 660p的部分參數:Theellyence:如何看待QLC顆粒的固態硬碟?


M.2 固態硬碟散熱器:XPG STORM RGB M.2 2280 SSD heatsink

970EVO並不是省油的燈,而我們也並不知道660p會是怎樣的溫度表現,各種被動式的金屬散熱片到處魚龍混雜,而支持四大廠RGB光效的主動式RGB固態風冷卻獨此一家(如果有其他選擇請告知補充),淘寶京東都有得賣,199定價還算不坑。


寫在結尾

有不少聲音一直勸,「你沒必要讓『小白』愛上PC DIY,沒有人願意花費時間在這種事情上的,他們只是想玩玩遊戲看看電影而已。」

我好想反駁「你又怎知人家不願意上進、嫌技多壓身呢?」

終歸無言。但我相信,這些美妙而有趣的事物,終究是有一群高尚而純潔的人喜愛著的。


推薦閱讀:

TAG:電腦DIY | 電腦硬體 | 電腦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