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寫今——為何要讀書
來自專欄以古寫今
導讀:現在生活工作節奏都非常快,大家讀書的時間都比較少,有的時候更多讀一些快餐的東西,我有時候也會讀這些。但是安靜下來還是喜歡讀一些經典的東西,覺得更有益處。故用與飲食作比較的手法,寫了這篇小散文,闡述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讀好書。共700字,很短。
由於有的朋友說看不懂,所以在文言版後面添加了白話版,文言版讀著更有感覺,如果讀著覺得累可以看後面的白話版。
段落選讀:刀火之具,人之胃腸而置於身外以加於物者也。。。。。。。。書者何也?人之思慮才智而置於身外者也,若刀火之於胃腸爾。況人之所以脫於萬物者,非思慮才智乎?故曰:飲食使人生,智慮使人人。然人常知胃腸之不足,故取用於刀火之具;而不知智慮之不足,多不延之於書。
讀書論(文言版,讀的累後面有白話版)
吾見讀書之於人,曷嘗不若飲食之事乎?
人之度日,則必以三餐。既三餐,則未嘗不刀裁之,火熟之,以利身之受用也。刀火先加於物,胃腸後加於物,然後能身取之,體用之。故刀火之具,人之胃腸而置於身外以加於物者也。人既安其刀火之用,飲食之利,然亦見偏而乏其道者,何哉?取味於厚膩甜重,好食而不知止,體肥大不便,故曰偏也。其人或悔之,稍欲減縮其身,則見益損者。何哉?人謂曰:勤於動,則體健而身輕,曰:疲矣;再謂曰:少食。則色難爾;終謂曰:用藥則立效。終遂其心,日用藥得意,損身而不之覺,非前之易而後之難乎?此吾所見於人之飲食,而讀書亦然。
書者何也?人之思慮才智而置於身外者也,若刀火之於胃腸爾,讀之則智慮愈廣。況人之所以脫於萬物者,非思慮才智乎?故曰:飲食使人生,智慮使人人。然人常知胃腸之不足,故取用於刀火之具;而不知智慮之不足,多不延之於書。故吾常見人日用三餐,而於書不讀一言者,則惑矣。雖讀書,又見乏其道者,何哉?嘗有賢人著書,如中西百氏之作,人雖知之,多不讀焉。觀其書之所言事,思也深,義也高,道也簡重,而人也至。然人見之則常以為難,又謂賢人如彼而吾若此,愈自怯,觀其書未盡一二言,則返之高閣,待於埃塵,而猶曰:難解也,不讀也。觀其人之所好讀者,其思也淺,義也下,辭也鄙,人也謔,也偏,也多欲,也隨,至於言事,則荒、穢、畸、誕而至於怪、力、亂、神,賢人多不語及,譬味之厚膩甜重者,而讀之者眾。旦夕置床側,日下萬言不倦;或頗於網路覓之,終年不懈,所以然者,快目於前,易於樂也,而神固日益衰。亦有其人,好偽事奇行而以為真,觀之氣愈躁泄,反謂大得之,頗以為慰勵,而不見其書大言虛詞,而不知「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人之讀書,得意而不益於其氣者,一如飲食之適於口而不適於胃、利於身者也。
吾聞勤動擇食,養身之道,人多難之;讀賢人書,養智慮之道,人亦難之。人固畏難而好隨也。惜焉,故記之。
讀書論(白話版)
讀書這件事對於人來講,和飲食是類似的。
人平常度日,必須要食用三餐。既然要三餐,則必須用刀去剪裁,用火去加熱,來使身體能夠消化它們。所以人類的飲食,實際上是用刀火先處理食材,而用腸胃後處理食材,然後身體才能吸收。那麼刀與火,實際是人在身體外的「腸胃」。當人用刀火處理食材之後,又產生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即食用甜膩厚重的食物,常常不知節制而變得肥胖。這些就是在人飲食中見到的事,而讀書也是如此。
類似刀火與腸胃的關係,書是人身體之外的思慮才智,讀書可以贈加人的才智。何況人能夠獨立於萬物,難道不是因為思慮才智么?所以說飲食使人生存,而智慮讓人成為人。但是人們知道胃腸的消化能力不足,所以用刀與火做工具;但是不知道智慮不足,很多時候不知道用書來充實自己。我見到一些朋友不讀書,感到很可惜。此外,我見到一些人讀書的時候,卻沒有讀更好的書,我又感到可惜。我見到一些有益的書,如古今中外的一些經典,人們耳熟能詳,卻不去讀。這些書思想比較深刻,但是相對也難讀一些,而且見解過高,感覺達不到那種高要求時,人們便說「難理解,不讀了」。而很多時候喜歡讀的,往往比較淺顯易懂,甚至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但是人們讀著快樂,所以經常找這些文字來讀,就像是甜膩厚重的食物,實用的人非常多一樣。讀這些東西,可以快意於眼前,使人輕鬆高興,但是讀多了便會使精神萎靡。也有一些朋友喜歡讀一些高聲大話,說是勵志,但實際上知道做一件事的艱難,便不會輕易地說這件事了。所以人讀不能讓他進步的書,就像吃東西只顧口舌之快,而不利於胃,不利於身體一樣。
經常運動、選擇飲食是養生之道,讀好書是增加才智之道,但是人們往往覺得太難了便不去做,非常可惜,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原創文章,版權保留,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公眾號請搜索「以古寫今」
推薦閱讀:
※言情小說《把你放在心上》全文在線閱讀
※年書 | 偉大的博弈,中國駕馭信用擔保市場第一人
※為何學英語一定要讀經典原著?
※科學人文 和而不同
※竹林七賢之阮籍:有多沉默就有多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