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有怎樣的價值?
來自專欄余莉開講群書治要1 人贊了文章
在《政要論》上有這樣一段闡述:「服一綵,則念女功之勞。」穿一件絲織品就要想到織女的辛勞。「御一谷,則恤農夫之勤」,進用一粒穀子都要體恤農夫勞作的勤苦。「決不聽之獄,則懼刑之不中」,判決那些未加詳審的訴訟,就唯恐刑罰不當。「進一士之爵,則恐官之失賢」,晉陞一個人的官位,就怕這個封賜有失賢明。「賞毫釐之善,必有所勸」,即使是賞賜微小的善事,也要讓它能夠起到勸人為善的效果。
「罰纖芥之惡,必有所阻」,即使是對微小的惡事進行懲罰,也應該起到勸阻惡事、給人以警告的作用。「使化若春氣,澤如時雨」,使他的教化像春風一樣,像適時的雨露潤澤萬物。「消凋污之人,移薄偽之俗」,要減少那些道德腐化的人,改變輕薄虛偽的風俗。「救衰世之弊,反之於上古之朴」,要挽救衰敗世道的弊政,返回到上古的淳樸。「至德加於天下,惠厚施於百姓」,就是把這種高尚的德行施於天下,把仁慈、厚道施及百姓的身上。這就是告訴我們,做君主的應該念念體恤百姓的不容易,做事應該非常地小心謹慎,生怕得罪於百姓。
也許有人覺得這可能都是古人的教誨了,在我們現代社會就沒有必要了。那我們看,在松下幸之助的企業之中,他們培養後繼的人才是怎麼做的呢?他們是從我們的古聖先賢的教誨中汲取了很多的經驗。有一篇登在《參考消息》上的文章,叫《松下商學院的一天》。其中就有這樣一段:
七點十分的時候開始吃早飯,每一頓飯前全體學員都正襟危坐、雙手合十,口裡念誦著這些偈語。第一句話說「此膳耗費多少勞力」。我吃這一頓飯耗費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多少人為此付出了辛勞。看似是一碗普通的飯端在我們的面前,實際上這一碗飯能夠端到我們的面前何嘗容易!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把種子播撒在大地上,然後要給它適時地澆水、耘苗、割草,到秋天的時候才有收穫,還把米脫去殼,裝在袋子里,然後把它送到收購的地方,收購的人把它買回來送到超市,超市的人把它擺在貨架上,採購的人再把它從貨架上買回來送到食堂里,食堂里的師傅又把它做成熟飯,還要有人端到我們的面前。
所以,看似一碗飯,其實不知道耗費了多少人的勞力,所以要有感恩之心。第二句話,「自己是否具有享用此膳之功德」。要考慮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國家人民的貢獻,我有沒有功德來享用這一碗飯呢?第三句話,「以清心寡欲為宗」。不要驕奢淫逸,放縱沒有止境。第四句話,「為走人之正享用此膳」。我要走人間的正道來享用這碗飯。吃完飯之後還要雙手合十,誦念「願此功德,廣播天下。吾與眾生,共成道業。」
《松下商學院的一天》描述的他們吃飯之前、吃飯之後的情景,學的是誰的傳統?是中華文化的傳統。這種傳統我們在寺院中還能夠看到。寺院的齋堂叫「五觀堂」。為什麼呢?在吃飯之前就要問自己這些問題。這全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認為這是形式、是迷信,卻被日本人學得淋漓盡致。所以,我們很少看到日本人有隨意浪費糧食的現象,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摘自《群書治要十講》)
http://www.qszys.com.c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詩經》的文學價值
※驚艷 | 1棵君子蘭價值千萬?你家也能養出來!
※「土豆」能減肥也能增肥 還具有藥用價值
※胡蘿蔔護眼、降脂又抗癌,怎麼吃更有價值?科學實驗告訴你真相!
※領悟「中國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