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車企迎來拆分重組潮?來自矽谷的壓力成其主因
來自專欄 DeepTech深科技10 人贊了文章
上周,賓士的母公司戴姆勒宣布了一項重要的集團拆分計劃,目的是讓這個有 132 年歷史的公司更加「適應未來」。按照計劃,梅賽德斯-賓士部門、戴姆勒旗下的卡車部門、以及戴姆勒移動出行公司將會成為三家獨立的新公司。戴姆勒稱這一拆分重組計劃為「PROJECT FUTURE」(未來計劃)。
在重組後,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部門、廂式車部門將成立新的梅賽德斯-賓士股份公司;戴姆勒的商業客車和卡車部門將合併為戴姆勒卡車股份公司;戴姆勒的移動出行部門將和相關的金融服務部門合併為戴姆勒移動出行股份公司。這三家公司依舊會在戴姆勒總公司旗下運作。
戴姆勒表示,希望通過將不同的業務部門拆分為新公司這一舉措,讓每項業務享受更多的「行業自由」、更大的「市場和客戶關注度」,以及讓它們打造「更快、更靈活的合作夥伴關係」,以便在不斷發展的汽車行業里更好地參與競爭。儘管如此,戴姆勒的股東們依舊需要在 2019 年 5 月年度大會上投票決定是否通過這一計劃。如果計劃通過,戴姆勒有限公司的拆分將於 2020 年 1 月 1 日實施。
戴姆勒已經不是近期第一家公布拆分計劃的汽車製造商。在 7 月中旬,福特從總公司中分出了一個名為「福特無人駕駛有限責任公司」的新實體,同時聲明,將重整自身的全球商業模式,以「增強競爭力」。而在此之前,福特已經將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等一些以科技中心的業務分割成立為福特智慧出行有限責任公司。
在上一個十年中,汽車製造商推動了很多新浪潮,也被更多新浪潮所裹挾。由於政府的政策和特斯拉等新創業公司的成功,他們不得不適應市場對混合動力和電動傳動汽車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幾乎所有製造商都有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的計劃,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谷歌等矽谷互聯網巨頭的發展。同樣的,大部分製造商都在探索共享汽車、共享乘車、訂閱服務等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歸功於科技公司對移動出行的熱忱。
在這些新浪潮迸發的時刻,汽車生產商們擁有著前所未有的國際規模。以戴姆勒有限公司為例,它表面上是一個德國公司;實際上,由於它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北汽集團達成協議,它是眾多在中國生產汽車的大型汽車公司之一。戴姆勒還與中國搜索巨頭百度達成協議,以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擁有沃爾沃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其負責人最近成為戴姆勒的最大股東。不僅僅是在中國,戴姆勒在全球範圍內還有許多其它的製造業務。
隨著傳統汽車行業壓力陡增,在過去幾年中,他們大多試圖通過與科技公司達成協議來對抗其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同時製造商之間也相互合作。通用汽車投資了共享汽車公司 Lyft,以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同時它們也購買了無人汽車初創企業 Cruise Automation。這家初創企業近期剛得到軟銀 22.5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福特為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公司 Argo 投資了 10 億美元,同時旗下的智慧出行公司與中國汽車製造商眾泰合作,希望在中國本土開發共享乘車服務。戴姆勒和寶馬公司之前也達成協議,將雙方的移動出行業務合併成為一家新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不知道戴姆勒今天的聲明對於戴姆勒和寶馬的合作計劃有何影響。)這些提到的只是汽車行業無數合作的冰山一角。
但是戴姆勒和福特最近分別提出的分拆重組計劃表明,它們願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內部進行更深入、更大規模的調整,以應對整個汽車行業的變化。儘管最初兩家公司的股價表明市場並不看好它們的計劃(尤其是福特,股價目前位於 6 年內最低),戴姆勒的股價迅速回暖。ARK Invest 分析師 Tasha Keeney 稱,有理由相信這些決定在長遠上能夠真正幫助這些汽車製造商。
Keeney 是這麼說明的:「拆分這些業務是非常聰明的決定,這可以為以後移動出行業務上市做準備,也可以吸引外部資金,就像軟銀對 Cruise Automation 的投資一樣。目前,專註於移動出行業務(從共享乘車到共享自行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能夠吸引很多投資。將這些潛在的業務劃分為獨立公司能夠對投資者有更大吸引力,因為投資者能夠明確地知道資金流向。」
Keeney 認為將這些業務獨立也能夠更好地吸引人才:「拆分可能會創造一種新機制,也就是可以將新獨立實體的權益提供給潛在的僱員。對於年輕科技人才來說,移動出行業務新公司的股權比傳統汽車製造商的股票更具吸引力。」
戴姆勒和福特都在聲明中暗示了這些目的,同時福特已經公開推動第三方投資旗下的福特無人駕駛有限責任公司。但是 Keeney 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戴姆勒、福特這樣的公司終於真正認識到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成為巨大的收入來源——既然它們願意讓這些業務離開傳統汽車製造商公司內部,讓它們在市場中自主沉浮。
不過,這些決策的核心真正可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所有關於移動出行的新業務模式都圍繞著減少或至少改變汽車所有權這一核心概念。俗話說的好,壓力就是動力!
參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