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一個量詞難倒全世界

博大精深|一個量詞難倒全世界

來自專欄漢語言文學自考複習8 人贊了文章

——「小朋友,1個蘋果加2個蘋果加3個蘋果加4個蘋果加5個蘋果加6個蘋果加7個蘋果加8個蘋果加9個蘋果加10個蘋果,一共等於多少蘋果呢?」

——「等於一堆蘋果!」

量詞

量詞,用來表示人、事物或動作的數量單位的詞,主要有名量詞動量詞,其中還包括多如牛毛的臨時量詞。由於臨時量詞過多,且詞性極為靈活,暫且不提,單說最簡單的「專用名量詞」,就包括個體量詞(「只」)、集合量詞(「雙」)、不定量詞(「些」)、度量詞(「丈」)等,種類繁多。雖然英語里也有大量量詞(時常表現為「a XXX of XXX」形式),但相比中文的量詞,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中文的量詞不僅種類多,還能翻出許多花樣使用。

花樣一:省略

首先,量詞不一定要和數詞結合在一起,有時候省略了量詞,只用數詞,也能表達出很通順的一句話。如:「只有十人」,其中,「個」這個量詞就被省略了,也不妨礙溝通。

但量詞的省略又不是隨心所欲的,有時候省略了就會歧義,比如:

「一大波殭屍即將來襲!」

如果「波」不作量詞而作名詞使用時,句子就會發生歧義。此類例子還有:

「快給我一槍!」

——到底是給你遞一支槍呢,還是一槍崩了你呢(還是其他什麼和諧的意思呢)?外國人學習中文,學到這裡就是一座大山。

花樣二:插入

有時候,量詞和數詞之間還可以插入形容詞,比如「一大堆蘋果」、「一長串爆竹」等。但這個形容詞不能不分位置亂插,而且也不是所有形容詞都能插。至於什麼時候該插,什麼時候不該插,並沒有一個固定公式。外國人學到這裡,又是一座大山。

花樣三:疊加

此外,量詞跟量詞還能疊加使用,疊加使用時,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需要結合上下文或語境判斷。

「一個個都給我站直了!」

——這裡的「一個個」代表「每個」。

「需要一個個排查。」

——這裡的「一個個」代表「挨個、逐一」。

「一個個,又一個個,千萬個XXX站起來了!」

——這裡的「一個個」又代表「多、數不勝數的」。

外國人學到這裡,又是一座大山。好吧,就算把上述問題全部解決了,還有一座大山更難解決,那就是量詞的情感色彩。

花樣四:情感

是的,中文的量詞還自帶情感色彩。比如「一位領導」、「一名園丁」、「一員猛將」,量詞自帶褒義;「一票混混」、「一幫烏合之眾」、「一夥強盜」,量詞自帶貶義;「一鉤彎月」、「一抹荒煙」、「一葉扁舟」、「一襲花香」暗含比擬,自帶審美意境;「一尾魚」的「尾」,更是連這條魚是鮮活還是速凍都區分出來了。

「坨」這個量詞,除了用在屎上,難道我們會用在巧克力上嗎?

量詞與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也分名量詞和動量詞。

1 名量詞

古代漢語的名量詞常常被放在名詞後面,與現代漢語不同。如: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屈原《離騷》

翻譯為:我已種下九頃的春蘭,又栽了百畝的秋蕙。又如:

「田子為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漢·韓嬰《田子為相》

翻譯為:田子當宰相,三年後還鄉,得了兩千兩黃金。由此可見,現代漢語一般習慣把名量詞放在名詞前面。

2 動量詞

古代漢語中,動量詞或表動量的數詞常常被放在動詞前面,如: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前出師表》

翻譯過來就是:到草廬之中看了我三趟。其中,動量詞「」在古漢語中被省略了。諸如此類還有「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許多例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後,數詞與動量詞都是放在最後。由此可見,現代漢語的習慣是把動量詞放在動詞後面。

3 量詞省略

古代漢語中,量詞省略情況比現代漢語常見。如:

  1.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兩小兒辯日》
  2.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3.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4.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三則》

古代漢語里有背景省略、敘事省略、承前省略、成分省略等許多省略方式,其中,主謂賓定狀補的省略就屬於成分省略,這是《古代漢語》的一大考點。也正因為有了這麼多省略,文言才會比白話篇幅短小精悍。

量詞、數詞與方言

不光古代漢語省略量詞常見,中國各大方言里量詞省略也十分常見。

1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我一朋友」,就是典型的量詞省略;如果是「兩個」、「三個」,就會用「倆」、「仨」來指代。「倆、仨」是典型的單字詞(單字詞詳見前文《世界四大語法結構》),而單字詞也是古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2 南方方言

在南方方言里,又時常表現為量詞不省略,而數詞「一」省略,如吳語的「只狗」、「尺六」,就是「一隻狗、一尺六」;閩粵客方言的「百二」,就是「一百二十」。等等。古代漢語也有省略數詞「一」的習慣,如「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鄒忌諷齊王納諫》)。日語中,也有數詞「一」省略的情況。

由此可見,中國的方言無論南北,都或多或少傳承了一些古代漢語的語法,連日語都傳承了下來。獨獨現在最流行的普通話,與古代漢語差別最大。所以學習《古代漢語》時,可以參考我們的方言,平日多研究方言語法,不僅對掌握《古代漢語》有幫助,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更是益處無窮。


每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一個民族認識客觀世界的特殊方式,學會一種語言就學會了該民族的思維方式。反而推之,如果想要真的學好一門外語,就要熟悉他們的思維方式,不能以漢語的思維方式去翻譯外語。

靈活掌握方言及普通話的中國人,快利用我們超人的語言天賦,把世界各國的語言學起來吧!

相關歷史文章

世界四大語法結構

(關注微信訂閱號「漢語言文學自考複習」,收穫更多)


推薦閱讀:

刑偵案件中的那些語言學的蛛絲馬跡
要小心你的語言,因為它會塑造你!
徐時儀:略論中國語文學與語言學的傳承及發展
「十二周入門語言學」第一周 · 語言學不是學語言(上)
武漢大學2019年文學院文學類 語言學類 漢碩類參考書推薦

TAG:漢語語法 | 現代漢語 | 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