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與時方之爭

經方與時方之爭

來自專欄小白陪你嘮中醫56 人贊了文章

這是一場千年前的約架,一場保守與革新的戰爭。

一、經方時方的起源

1.經方派(狹義)

經方派起源於東漢末年,開山老祖為醫聖張仲景,經方派的學術思想根本在於六經辨證與傷寒六祖劑。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瘟疫橫行,盜匪肆意,張仲景眼見著自己的親人因為沾染傷寒病,一個個相繼的死去,而當時的大夫還在追名逐利,沽名釣譽。他發誓學醫,師從當時同族的張伯祖,從張伯祖那裡繼承了伊尹的古方。結合自己的行醫經驗,在六祖劑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不同進行加減,為了後人不受傷寒病肆虐,又將其整理成冊,即後來的《傷寒雜病論》,也是經方派的學術思想根本,後來的人,通過自己的不同的見解,被分為六大流派。

張仲景

理法派(又分為崇古理法派和重修理法派):這一流派張用《黃帝內經》解釋六經辨證。代表人物:成無己(崇古)喻昌(重修)

經絡派:這一流派認為六經為人體十二正經,以經絡解釋六經辯證。代表人物:朱肱

氣論派:這一流派主張以六氣解釋六經辨證。代表人物:張志聰、黃元御。

方證派:這一流派認為宋代抄本傳抄有誤,仲聖之方本無順序,故重方。代表人物:柯琴。

法證派:這一流派認為方從法出,仲聖之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更要看仲聖的組方依據,遵從大法而治。代表人物:尤在涇

經證派:這一流派認為,六經當對證而治,仲聖之方且與六經一一對之。代表人物:沈目南。

他們的主張各有所長,卻也各有所短,故皆只能作為一家之言。

2.時方派

時方派起源於兩宋或金元時期,開山老祖為兒科醫聖錢乙或易水派祖師張元素,時方派的學術思想根本在於藏腑辯證與藥物的性味歸經。

為什麼說錢乙和張元素誰是祖師爺而有爭論呢?

因為,在錢乙之前,鮮有敢於裁減經方的醫生存在,錢乙敢為天下先,率先裁減了崔氏八味丸(金匱腎氣丸),其錢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更是傳承了千年,不但如此且更是創造了諸多新方重視藏腑辯證,就連張元素的學術思想啟蒙也來源於錢乙,然而錢乙並沒有把藏腑辯證進行系統化的整理,也並未對藥物歸經進行總結。

錢乙

而總結藏腑辯證和藥物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的正是易水派的開山祖師爺——張元素。籍籍無名的張元素,培養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甚至劉完素、張從正、朱丹溪等人都被其學術思想影響。李時珍評價張元素為:大揚醫理,《靈》《素》之下,一人而已。也正是張元素之後,藏腑辯證廣為流傳至今並且依然是中醫學主流辯證方法,而正是總結性味歸經升降沉浮之後的中藥學也才被單獨作為一門學科來進行研究。

張元素

而之後的中醫更是百花齊放,結束了傷寒六經辨證作為主流辯證長達940年的統治。

二、時方派和經方派最根本的區別

其實二者最大的區別重點就在於,經方派以六經辨證為主以傷寒經方為主,而時方派以藏腑辯證為主以靈活用藥祖方為主。

一在於六經,一在於藏腑,一在於用方,一在於用藥。

所謂六經辯證便是按照,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的傳變進行診斷,並按病證便有逐一的方劑一一對應。重六經,重方。

而藏腑辯證則是根據,疾病侵犯部位對應某藏某腑某經某絡進行歸類最終進行診斷,並按照藥物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沉上下薄厚而自己遣方用藥。重藏腑,重葯。

經方派和時方派代表了不同時期的中醫學術思想也體現了漢及兩宋金元時期思考方式的差異,是時代所必然的選擇結果,漢代以傷寒病為主,而兩宋以雜病及戰後的疫病等,天氣,社會,人文,思想等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最後事實上中醫也一直在變,順時順地順人而變,只有不斷的創新和改變,中醫才會更完善,更美好。

(圖侵刪)


推薦閱讀:

(23)六經病欲解時:仲景創作《傷寒論》之大綱(上)
《傷寒論》2
《傷寒論》 > 卷第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六
脈診在《傷寒論》六經辨證中的運用

TAG:中醫 | 傷寒論 | 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