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買雜誌是什麼時候?——日漸式微的傳統媒體們未來何去何從?

你上一次買雜誌是什麼時候?——日漸式微的傳統媒體們未來何去何從?

4 人贊了文章

iWeekly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分析傳統媒體的未來,「指教」傳統媒體應如何改變。赫斯特雜誌集團(Hearst Magazines)CEO大衛(David Carey)曾在採訪中表示雜誌行業應當「擁抱未來」,但在2017年,有不少刊物選擇不再向未來前進。而那些向著未來的傳統媒體,除了與數字化結合,還有什麼「取暖」方式?

不斷停售的紙刊:數十年後的告別

在傳統媒體日漸式微的當下,最為明顯的要數報刊的停刊、改版。從1月開始,許多中國90後的青春回憶——《伊周femina》在堅持了10年後退出紙媒市場。同集團的《ELLE世界時裝之苑》雜誌,也從半月刊改為了月刊。9月,中國版《悅己SELF》雜誌宣布停刊,連網站和APP都一同關停。這種狀況也不只出現在中國,有許多國家的報刊都出現了同樣的狀況,地方小報、老牌報刊無一倖免,其理由包括資金不足、想要往新媒體轉型等。首先跟著iWeekly來看看這些被留在2017年的紙刊。

11月27日,Torstar Corp.和Postmedia Network Inc.宣布多倫多、溫哥華、溫尼伯和渥太華的免費日報將停刊,共涉及21個紙刊,其中包括 Metro Winnipeg,此次停刊導致加拿大範圍內244人失業。

11月21日,日本雜誌Zipper在發行24年後宣布休刊。

11月6日,康泰納仕集團(Conde Nast)的年輕時尚雜誌Teen Vogue宣布關停印刷版的消息,與此同時80個工作崗位被削減。實際上,美國康泰納仕集團一直在進行改革,男性時尚月刊GQ等雜誌都在今年作出了縮減期數的決定。如果說有什麼好消息的話,那就是旗下的《名利場》《連線》《紐約客》Vogue還未受到影響,目前並未出現業務調整的情況。

9月29日,因為廣告收入縮水,《華爾街日報》宣布將陸續停止發行其亞洲版及歐洲版的印刷版。據悉,亞洲版《華爾街日報》和歐洲版《華爾街日報》分別擁有41年及34年的發行歷史,目前《華爾街日報》紙質版僅剩美國版仍在發行。

8月26日,紐約當地老牌報刊《村聲》(Village Voice)宣布終止發行該刊物的紙質版,帶著其62年的歷史同人們告別。

▲《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140周年特刊。

7月31日,阿根廷第一大英文報刊《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Buenos Aires Herald)宣布徹底停刊,這家創辦於1876年,發行了140多年的報紙是阿根廷媒體人心目中的傳奇。在軍事獨裁統治時期,唯有這份報紙敢於揭露政府導致人員失蹤的事件。

7月,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城市報》在運營了40年後宣布關停紙刊。與此同時,西雅圖的《陌生人》刊物宣布其紙刊從原來的每周發行1期減少為每兩周發行1期。

1月4日,黎巴嫩主流報紙《使者報》在出版了最後一期後正式停刊,阿拉伯語、英語和法語三個頻道在內的網站也同時關閉。《使者報》擁有著43年的發行歷史,創刊時便明確了「替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聲」的口號。

少量紙刊「復活」:《新聞周刊》的歷史可以重演

10月10日,在日本新發售的一期Nil雜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因為Nil非常明確地註明了它是今年2月停刊的日本街拍雜誌FRUiTS的副刊,新的命名含有「從零開始」的意義。FRUiTS退出市場時,很多日本年輕人還在擔心很難再看到一本主打原宿風街頭時尚的雜誌,從Nil最新一期公布的內容來看,其風格與FRUiTS一脈相承,但主題覆蓋面更為廣泛。

5月31日,為紀念華人抵達古巴170周年,古巴現存唯一的中文報紙《光華報》在停刊5年多後重新印刷出版。目前,這份報紙3頁為中文,1頁為西班牙語,計劃每月1期,每期發行量600份。

雜誌易主:收購價最低低至1美元

想必還有你熟知卻未提及的報刊,但先不要感到慶幸,因為它還有可能出現在以下的清單里。自第三季度開始,傳媒巨頭被收購的消息就屢屢傳出,價格高低已非焦點熱議,大家更關注的還是傳統媒體的未來走向。有人認為它們已經在衰弱,而有人認為這只是一種抱團取暖的做法。

11月26日,《時代》周刊的出版公司時代公司宣布,梅雷迪思(Meredith)以2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該公司。自2014年時代集團從時代華納剝離後,就不斷有被收購的消息傳出,在數次拒絕後時代還是妥協了。梅雷迪思終於如願以償,與此同時,《人物》《體育畫報》《財富》周刊都將被其收入囊中。在外界看來,梅雷迪思毫無疑問是佔了便宜,《衛報》更是評論這象徵著《時代》的衰弱。《紐約時報》記者在時代被收購的第二天探訪該公司,卻發現辦公室里的氛圍像是在「辦葬禮」,有太多人的情緒讓人無法否認時代面對的難題。《時代》周刊發行逾94年,但從其數據來看,確實已今非昔比。《紐約時報》的一則數據顯示,《時代》《體育畫報》《人物》這3本雜誌對公司的利潤貢獻率還不到10%

10月,ELLE母公司赫斯特雜誌集團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Rodale集團旗下書刊業務。《男士健康》《健康女性》等知名健康雜誌迎來新東家。

9月19日,美國殿堂級音樂雜誌《滾石》的聯合創始人宣布將出售其持有的51%股份,而剩餘的49%股份已於去年出讓給新加坡科技公司BandLab。不少樂迷感嘆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滾石》真的徹底地要賣了,偏偏還是在其50周年之際

9月5日,擁有百年歷史的《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以1美元的價格被Tronc公司收購。《紐約每日新聞》本計劃以1億至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不過運營和養老金負債太多,因此新東家負責還債,收購價格也就降至1美元。Tronc公司並非第一次如此「好運」,年初時,它也用同樣的價格收購了《芝加哥太陽時報》,Tronc本身還擁有著《洛杉磯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

「主編離職,他們所在的紙刊也會同我們告別嗎?」

9月初,雜誌行業掀起了「主編離職潮」。9月7日,《名利場》的「傳奇主編」格雷頓·卡特(Graydon Carter)在工作25年後宣布辭職,稱想在雜誌最巔峰的時刻離去,擔任主編期間已完成了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而後,Elle雜誌主編邁爾斯(Robbie Myers)、Glamour 雜誌主編辛迪·萊夫(Cindi Leive)以及《時代》主編吉布斯(Nancy Gibbs)也相繼離職,她們基本上都在自己的職位上做了近20年。有人認為,這種「離職潮」只是巧合,而有人卻擔憂起雜誌業的未來,CNN則透露他們的離開與雜誌糟糕的經濟狀況有關。《紐約時報》旗下 The Cut 雜誌主編斯特拉·巴格比(Stella Bugbee)便在推特上發言道:「我很好奇,這些偉大的編輯們走了,是不是意味著他們所在的紙刊也將同我們告別?」

《紐約時報》雖然屹立不倒,但該公司的一則人事變動仍引發了關注——取消了一個公共編輯(Public Editor)職位。該職位出現的較晚,2003年在一位編輯的剽竊醜聞後才設置了該職位,其職責是以讀者的立場來看文章內容,拿著報社的錢批評報社。這個職位創立14年以來,共有6任公共編輯,在這一崗位被剔除後,監督文章內容的「任務」將交給讀者,或許這是另一種促進與讀者互動的方式。


推薦閱讀:

大視界 | 中英電視媒體大咖互動「秘籍」大PK——新媒體技術如何運用在電視中?
新媒體運營必備的8個精品配圖網站,拿走不謝!
新媒體 | 三分鐘看完一年半才能有的工作經驗(下)
新媒體電影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拒絕碎片化:如何系統地學習新媒體知識?

TAG:新媒體 | vogue | 咪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