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4 人贊了文章
富人說:「錢不是問題。」
窮人說:「問題是沒有錢。」
富人和窮人的差別是什麼?
現在和未來30年究竟有多大關聯?每天忙得領帶歪了,妝花了,為什麼還是「月光」一族?談到未來還是一片茫然,唯恐躲避不及?
小時候,大人告訴你「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上個好大學,你就能找到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
現如今,你畢業了,工作了,每天朝九晚五,力爭上遊,假日和朋友出遊,偶爾鍛煉身體,不時約朋友小聚、看電影、Shopping,雖然累點,也算過得有滋有味。
那30年後呢?你是否想過自己30年後的生活?牽著老伴的手在希臘愛琴海細數往日情懷?還是蝸居在小房子中,每天白粥配鹹菜?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但沒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還要少;每個人都希望長壽,但是沒有人願意到老了還晚景凄涼。你是否計算過未來30年,作為家長的你需要為子女準備多少教育資金、結婚資金?你是否計算過退休之後如果要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你需要多少資金?
隨著自己做理財策劃工作的經驗增長,再看看現在國內中等收入陷阱危機的加劇,認真想了一些事兒,記錄一下。1、年輕人很少去想像老年生活。
年輕人有很多眼前的問題,糾結「我到底要不要買這個包」的女生,怎麼會去想養老這回事呢?再說,想到自己會年華老去,也真讓人興味索然。
但是,如果不發生意外,我們都會活到老年,需要尊嚴、體面、健康、自給自足地生活下去。
現在人也逐漸不再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有子女也不可能在財務上依附他們,反覺得老了還做伸手黨,是非常窘迫的生存方式。
2、地鐵上常常看到收廢報紙的老人。
在人滿為患、晃晃蕩盪的車廂里,他們背著沉重的大包,在大家的抱怨聲里,費勁地擠過來,擠過去。
這些老人,有的是生活有困難,但有些據說家境尚可。那麼,為什麼家境尚可的也要去收報紙?
小區里也住著收廢品的老人。以北上廣深的房價,他們坐擁兩三百萬,為什麼天天晚上翻垃圾箱?
可以想像,他們守著一份養老金,再沒有其他任何入息,有坐吃山空之感,子女也未必給以經濟支持和愛護,再加上對自己的未來很悲觀(只有更老、更孱弱這麼一個未來……),這種心理感受是多麼恐怖,讓人很想很想去做點什麼,抓住一點點自己可以控制的東西。
體面算個啥呢,自然是可以不要的。
?
3、這本《30年後,我們拿什麼養活自己》是韓國人寫的。
韓國和日本經歷過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經濟增長變緩。對於我們的未來,他們目前的社會狀況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相比日韓,現階段的中國中間階級更不穩定。葉檀說「我國財富分配、財富形成方式特點鮮明,中產收入階層與貧困群體更加脆弱。」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和日韓一樣,中國也在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負擔逐漸加重,養老金缺口逐年加大,國家養老體系也有越來越大的風險。最近有個說法,說今天的中國大概是9億人撫養5億人的局面,而18年後的未來,將面臨5億多人口撫養9億多人的局面。
出生率下降,房屋的空置率將會提高,一代人時間後(?)房產市場必然出現蕭條。如果年輕時候盲目投資房產,支付過高房貸利息,將來經濟狀況會很不穩定。
其實現在房價泡沫已經相當嚴重,房價也有明顯的下行趨勢,連地產大佬們都不再看好今年房市了。
4、為了人到老年可以富足、健康、體面,更直觀地說,不要有去地鐵撿廢報紙的心理需要,請從現在開始多存錢,減少高消費,鍛煉身體,越早越好。
?
實現無憂人生的五步驟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凈資產情況。
可能你現在有房有車,一副成功人士的姿態,但如果你是貸款買的房和車,那房和車就不算你的凈資產,房和車總價值減去負債之後剩下的那部分價值才是屬於你的凈資產。
其次要搞清自己每月的收支情況。
量入為出,是致富的不二法門,不要再採用「收入-支出=存款」的做法了,要更正為「收入-存款=支出」,要儘可能把你收入的50%存起來,實在做不到,30%,20%,甚至10%也可以,一定要存下收入的一部分。接著是推算出自己接下來的勞動時間,假設按照法定年齡退休,你還需要工作多少年?
如果你想提前退休,那剩下的時間又是多少?這些你要心裡有數。接下來就是設定自己期望的退休標準,然後持續為退休生活進行投資。就比如我上面說的,假設你30年後每月需要五萬塊才能維持日常生活,那你現在要投資多少,到時候才能攢夠本金?一旦你算清楚這個問題,你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投資自己——最妥當的投資方式。
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五六十歲已經逼近人生的終點了,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物質條件的逐步改善,以後的人均壽命會越來越長,如果30年後的人均壽命接近100歲,那麼活到50歲只是過了人生的一半,50歲應該是人生後半程的再出發點。
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耕耘一生的工作。這個可能比較難,因為有很多工種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時代淘汰。
所以,保持學習的習慣,與時俱進就顯得特別重要。像我們互聯網行業,別人都說你們行業的起薪真高,但我們知道,我們行業是吃青春飯的,因為科技每年都推陳出新,可能你去年掌握的技能今年就不適合用了,論起學新東西,你沒有年輕人學得快,也沒年輕人的幹勁和激情,所以,在我們行業,越老越不值錢。那能怎麼辦呢?認命嗎?那肯定不行。你還是要努力一把,儘可能優化你的處境的。所以,即使老大不小了,你也要做到很容易適應時代的變化,儘可能挖掘自身潛能,保持學習的習慣,讓自己不斷增值。
潛能致富——副業與創業。
前面我們提到要找到可以耕耘一生的工作,但假設你現在的工作並不符合這個條件,那麼你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愛好和關注領域,嘗試發展一份副業或創業。此外,在尋覓一份退休後可繼續從事的副業時,不要幻想通過副業來賺取一大筆收入。
因為當人們退休時,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對子女教育的投入也基本結束,所以副業的收入能佔到全部收入的一半就相當不錯了,沒有必要強迫自己一定要通過副業或創業創造出大量的財富。更為重要的是,不要讓副業影響到自己的本職工作,要是因為副業沒做好搞到本職工作也丟掉,這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管理基金,管理人生。
所謂的基金,就是一些專門的機構把客戶的錢彙集到一起,通過自己的運作,將扣除手續費後剩下的收益全部返還給客戶的一種投資產品。
基金投資有很多好處,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不必在上面動用太多腦筋,只需要委託基金管理公司打理即可,我們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這樣既不耽誤職場的工作,還能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
基金投資的成功原則有五個,分別是三個核心原則和兩個附屬原則,三個核心原則是「挑選優良基金」、「分散投資」和「長期投資」,此外的兩個原則是「找到符合自己的投資取向」和「積極聽取專家的意見」。
如果挑選了一個好基金,未來必將上漲的信念和絕不低價拋出的意志缺一不可,做到了這些,基金投資的不敗神話將變為現實。
?
建議一:從30歲開始存錢,比從40歲開始要好得多,因為存錢有複利。(書中提到的每年10%到15%回報率,是指的三十年投資複利的平均值,過於樂觀,不足為憑。但儲蓄仍然是必要的。)
建議二:信用卡欠債利息非常之高,一定要量入為出,別成為外表光鮮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的卡奴。
「卡奴」這種不幸的生物,不是現代才出現的。在古代巴比倫、羅馬、唐代中國,都有因欠債而淪為奴隸的人。最近讀的一本古書,也勸諭普通人家不要為了面子借錢辦婚事。包法利夫人最後的山窮水盡,也是因為借債消費、債台高築啊。無論啥年代,喜歡過度消費的人都是很常見的。
建議三:車是日常生活中最大宗的消費品,雖然和房相比車不貴,但買車是消費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油費、保險、停車費、車的保養、堵在路上的時間損失,以及……你去年沒收到兩千塊的罰單嗎?購車前請三思。
書中一個24歲的卡奴女孩,理財師讓她翻身的第一步,就是賣掉車。
建議四:書中建議不要一味攀比,過度投資子女教育,預留好自己養老金,在未來是對子女的最大支持。而且,有經濟能力的老年父母,才能真正贏得子女尊重(多麼現實啊)。
書中一位高收入人士,把一雙初中子女送去美國讀書,妻子也辭職跟去照顧,再加上房貸,幾乎入不敷出。他心力交瘁,又孤單寂寞,心理狀態差了,工作上就畏首畏尾,反而一塌糊塗,到了被解僱邊緣。
家長覺得「現在苦一點,咬咬牙挺過去就好了」?別著急,臨到退休還要掏空一輩子積蓄呢,因為子女要辦婚禮、買房子了(韓國和中國還真像啊!)
建議五:從年輕時候起,就做好準備,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愛好,在退休之後繼續工作。
書中有兩個成功例子。一位電視台高管,退休後成立一家廣告公司,利用人脈繼續做事。一位愛好木工的老人,退休後設計製作傳統手工傢具,供不應求,闖出一片新天地。
?
5、另外,最近有個很火的日本紀錄片叫作《無緣社會》(也有同名書),講述的是是「現代人的孤獨老死」。
許多日本人,一是沒朋友,「無社緣」;二是和家庭關係疏離,這是「無血緣」;三則與家鄉關係斷絕,這是「無地緣」。高齡、少子、失業、不婚、城市化,造就「無緣之人」,活著,沒有人和他們聯繫,沒有工作,沒有配偶兒女,也不回家鄉;死了,沒有人知道……
日本在步入「無緣社會」,那中國呢……
除去經濟上要自立,我們也要多多珍惜各種人生的緣啊!年輕時候還能有勇氣、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是年紀大了,就更加難與人交流了。如果這一輩子一定要吃苦頭,我們都希望是年輕時候,而不是老了以後。與大家共勉。
來源:簡書
作者:被信任是一種幸福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事匯app(ID:gushihui-app)
推薦閱讀:
※提升家中財運 六大吸金招財的居家風水絕招 - 理財頻道
※夾心層應對通脹預期 房產、股票、黃金利弊分析(轉自搜狐理財)
※「如果你也想全職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