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L】情態動詞大作戰

【SFL】情態動詞大作戰

4 人贊了文章

頗為羞愧地配上一張沾有咖啡漬的系統圖。

這周的德語課恰巧講到情態動詞的推測性用法,老師是波恩大學在讀的翻譯學博士,瘦高瘦高,一頭捲曲的亂髮,脾氣好的不得了任我們欺負。這節課卻一下子暴露了他博士僧的求職好學精神——喂!我們只是想早點下課去吃飯!

說到情態動詞,先要想想什麼是情態?

我們總是把這個詞理所應當地解釋為「情感和態度」,卻忘了這個不過是翻譯給我們挖的一個大坑。英語里的「modality」並沒有情感也沒有態度的意思,牛津英英詞典也不過解釋為「modal quality」,即情態性質,這等於根本沒有解釋嘛。更別說情態動詞這個概念了,語法書上、詞典上都說這是表達情態的動詞,還是繞開了對「情態」的解釋。老師問大家怎麼區分情態動詞,大家說情態動詞後面要加動詞原型,但事實上滿足這個條件的可不止情態動詞——「臭名昭著」的感官動詞也滿足這個條件。上中學的時候,老師一般就說情態動詞表達的是命令、意願、推測,然後一言不發甩給我們一堆如同may、can、must之類的單詞。做題的時候只覺得記住怎麼用就好,現在老師一提出來「情態動詞」是什麼,大家反倒一時間面面相覷。

事實上,我相信有很多語法學家都糾結過這個問題。連我們這等升斗小民都可以注意到的問題,語法學家能不關注嗎?不同派別有不同的解釋,而由於在座的同學們大多都在功能派的熏陶下,所以經由第二天一起上課的博士姐姐的啟發,大家七嘴八舌用功能語法的解釋把老師圈粉了……於是……

於是,韓師父旗下瞬間又多了一名迷弟(笑)。

在功能語法裡面,情態是指肯定與否定兩個極值(polarity)之間的部分。通常我們把言語功能(speech function)分為兩大類,一是信息的傳遞,二是貨物/服務的傳遞。前者並不算是實體,提供的是命題(proposition);後者關係到實實在在的行為,提供的是提議(proposal)。情態根據命題和提議,又分為情態化(modalization)和意態化(modulation)。

具體為什麼要這樣翻譯,為什麼要用這兩個詞,我們一致認為是韓師父自己一時興起——憑空創造的。但是老師認為,modulation本身有調整的意思,還是和情態的修飾作用勉強可以關聯起來(攤手)。

在我們的課文里,一系列推測性情態動詞被稱為「subjective Aussage(主觀表達)」。但是一個同學覺得這個分類並不科學:推測為什麼就一定是主觀的,也可以是客觀的推測啊。老師也覺得還不如叫做推測性用法確切。這個分類在韓師父的系統功能語法中得到了優化:情態化包含可能性(possibility)和經常性(usuality),而意態化則包含義務(obligation)和意願(inclination)。這樣看來,情態化傳遞的主體是信息,包含了一定主觀性的因素;而意態化和貨物、服務息息相關,自然相對客觀。從這個角度來講,主觀/客觀表達的說法就看起來稍微合理一點了。

但是在韓師父的系統功能語法中,主觀和客觀又是另一回事。如「she must be at home」中的「must」就是主觀的,而「she is certainly at home」中的「certainly」就被看做客觀。可見這裡和傳統語法對於「主觀」和「客觀」的定義也大相徑庭。

也許看到這裡會有人說,「certainly」並不是情態動詞呀。沒錯,這就是系統功能語法和傳統語法最大的區別——系統功能語法注重語言的意義和功能,將能夠實現情態意義、包含所謂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的辭彙、語法全部歸入了情態這一個標題下面。情態動詞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許多其他的方式實現情態。在系統功能語法中,情態動詞不再叫做模稜兩可的「modal verb」,而是叫做「modal operator(直譯:情態作用詞)」——當一個動詞不能獨立表達情態的時候,這些情態作用詞具有輔助地位,與實意動詞合作表達一個完整的情態。

一開始有同學說憑藉搭配的動詞原形判斷情態動詞,其實也不能完全說是錯。這是所謂情態動詞的一個充分非必要條件。試想,德語中的「Ich mag Apfel essen」中的「mag」,翻譯成英語就變成了「I like eating apple」的「like」,所以m?gen/like還算是情態動詞嗎?這裡可以看到,like後面跟的不再是動詞原形,而是進行時的「eating」,所以可以判定,like肯定不是情態動詞。而德語中雖然不分現在時和進行時,但當m?gen的意思是「喜歡」的時候,也就不算做情態動詞了。

推薦閱讀:

《26~32:語義的體驗感受及其理解》
0023--發音1--食道、氣道與聲道(會厭與小舌)
現代漢語複習資料(上)
要小心你的語言,因為它會塑造你!
「十二周入門語言學」第一周 · 語言學不是學語言(上)

TAG:語言學 | 英語語法 | 德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