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錢生錢?

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錢生錢?

5 人贊了文章最近一直在想為什麼很多人無法錢生錢?

核心原因有3點:

(1)對錢生錢很陌生,從小到大都沒有學過這些,學校、家庭、同事都沒有錢生錢的理念。

(2)對錢生錢不重視,覺得那是有錢人乾的事,無法理解投資能力和工作能力一樣重要。

(3)錢生錢沒有系統規劃,聽聽報紙電視就開始亂買股票,很快就賠錢離場,對錢生錢徹底失望。

錢生錢最重要的是謀劃,而不是無頭蒼蠅亂撞,被當韭菜收割。謀劃的根本是從宏觀、方法、技術都有嚴格規劃,按著規劃操作,普通人也能成為高手。

上期我著重說了宏觀機會,其實現在好機會也不多,主要是互聯網金融,這期著重說說中觀的策略方法和微觀的投資技術。普通人按著這個謀劃操作,估計能打敗80%的人。

中觀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是將宏觀機會落地,本質是確保投資的持續性和安全性。

(1)持續性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你有10萬本金,每年平均收益10%,28年後就有160萬。從複利公式看,的確如此,但為什麼在現實中很少有人通過這種方式變成百萬富翁呢?後來我發現根本原因有兩個,持續獲得10%的收益很難,沒人能堅持28年。大多數人投資缺乏耐心,更缺乏科學的策略使得收益穩定。很多人總想一次就賺票大的,結果折戟沉沙。

互聯網金融如何獲得穩定的收益?核心是尋找背景強大,剛開始補貼用戶進行市場推廣的平台。互聯網金融真正有投資價值的是那些重金投入布局互聯網金融的集團,互聯網由於極強的馬太效應,90%的流量被前5%的企業壟斷,即便實力強大的集團,初期也要補貼用戶進行市場推廣,像滴滴打車初期也要瘋狂補貼用戶來推廣,在剛開始補貼期間,高收益低風險,此時投資長期標的,鎖定長期的高收益,就可以獲得安全穩定的收益。

(2)安全性

寬泛的說,互聯網金融平台上千個,95%都非常爛,更有借互聯網金融概念純粹傳銷的中晉、e租寶。安全的核心是從魚龍混雜的市場里篩選出優質平台。目前安全性較好的主要是一些大集團重金布局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初期他們一般都會拿出最優質的資產,集中公司資源推廣業務,他們本身實力強大,剛開始規模較小的時候,安全性相對較好。

總結來說,互聯網金融的投資策略是,尋找大集團重金布局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在補貼用戶的初期投資長期標的,鎖定一年的安全高收益。資金到期後,再按這一策略尋找新平台,堅持這個策略不動搖,高收益才會安全可持續。

微觀投資技術

投資技術是將投資策略進一步細化落地,篩選出投資標的,將收益最大化。

投資技術核心是6看:

(1)看背景

篩選互聯網金融平台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看其股東實力和股東背景,從股東實力可以判斷其違約成本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要判斷股東是否有互聯網金融的布局戰略,花大代價組建金融業務部門,重金布局才有實際意義,單純掛個名,沒有任何意義。現在很多平台掛名國資,上市公司等等,都是名頭大於實質。

(2)看團隊

任何公司的根本是人,公司高管的能力直接決定了公司的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根本是金融,高管團隊一定要有深厚的金融背景和從業經驗,至少有2-3名高管曾任職傳統金融機構中高層,累計10年以上的金融從業經驗。進一步再看團隊對金融理解是否深刻,未來規劃是否清晰。一個成熟精英的團隊才能把互聯網金融做好。

(3)看業務

首先要看業務的邏輯。看公司的實際業務是否符合公司的戰略。看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有自己的優勢。看業務未來是否有發展空間。 這些問題全部肯定,才能說明其業務符合基本的邏輯。

通過業務細節看互聯網金融的風控水平。觀察資料的完整性,看其風控流程是否規範,是否有明確的編號,是否有貸款項目實地探訪核查。如果連這些基本功都做不好,說明這個企業是空有其表。

(4)看規模

規模是金融的殺手。規模越大,風險越難控制,越容易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整體的風險越大。規模小,就有足夠的安全墊,即便最壞情況,業務全部壞賬,大集團都有實力兜底;規模大,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

(5)看細節,交叉驗證信息

以上4項有一項有疑問都一票否決,除此之外,還要根據細節信息交叉驗證,細節最能看出公司的內功。比如看公司發展節奏,是否提前做好規劃;核查公司對外公布的數據,看是否符合常識;核查高管的履歷和對外的發言,看是否名副其實;看公司的合同文件是否專業。通過細節來交叉驗證上面4項核心因素,充分的研究才是安全的基礎。

(6)看收益如何最大化

宏觀、中觀、微觀反覆核查後,先不急著投資,最後計算一下如何使得收益最大化。互聯網金融收益率下降很快,幾乎每個季度收益率都會下降,因此盡量投資一年期的長期標鎖定收益。各互聯網金融平台會送紅包,先閱讀清楚紅包規則,按紅包規則投資,可以增加不少收益。很多平台會不定期舉辦優惠活動,抓住優惠活動也能增加收益。把這些技巧全部用熟,就可以讓自己的投資收益最大,風險最小。

投資能力越往後越重要,這是我這幾年的切身體會。最近在梳理我這些年的投資理念,也讓我發現自己很多盲點和漏洞,錢生錢這件事永不止境,付出多少才會收穫多少,下期我著重講講實戰。
推薦閱讀:

稅永不吃虧:娛樂圈八大稅收準則
選擇成長股最重要的五個財務指標
辦信用卡手機號必須本人嗎?
這些圖幫你跟蹤全球金融市場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