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該怎麼養生?

秋季該怎麼養生?

均衡的營養

過去大家一見面,習慣性地互相問候:「您吃了么?」這幾乎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國問」了。但是這個吃的背後卻有很多的學問,比如說,吃什麼?怎麼吃?是天天變花樣,還是幾天不變化呢?怎樣吃才會「吃走疾病,吃出健康」呢?這一講我就要跟您講講「吃」的學問。這也就是健康四大基石當中的第二要素——均衡的營養。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葯食同源」的理論源遠流長,上古時期關於「神農氏」的傳說,就反映了中華先民對食物和藥物功用的探索。

  那麼,什麼叫「葯食同源」呢?「葯食同源」理論認為許多食物同時也是藥物,同藥物一樣能夠防治疾病,這是其一;另外,凡是中藥,都可以食用,只不過在量上要把握而已。因此,嚴格地說,在中醫藥學中,藥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對而言的。《黃帝內經》中說,飲食「勿使過之,傷其正也」。藥物也是食物,食物也是藥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藥物的副作用大,是「葯食同源」的另一種含義。

  接下來我想問問朋友們,您知道食物的出入原則嗎?什麼叫出?什麼叫入?怎麼出?又怎麼入呢?我們研究養生這麼多年了,發現現代人都把這倆字改成「入出」了,很多人注重入,沒什麼人注重出。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營養,現在咱們都在談吃、喝,什麼吃好的呀什麼的,沒一個人去談怎麼代謝,給他排泄出來,都不再談這些東西了。所以現在這個「入」字談得越來越多,這個「出」字則越來越少,於是現在人積累的毛病就越來越多。

  談到均衡的營養,大家注意,均衡在前,營養在後,做到了均衡才叫營養,「均衡」沒做到,別談「營養」這兩字。

  中國詞語中字的排序都是有道理的,哪個字在頭,哪個字在後,這兒為什麼用這個字,都是有道理的。好,咱們從字面上來理解一下,「均」代表什麼,平均,是不是只有多才能平均?「衡」代表什麼?平衡。

  怎麼做到均衡?每人每天吃的食物品種盡量要多,多了才能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咱們每人每天應該吃三十種以上的食物。因為任何一種食物不可能全營養,只有靠不同的食物種類來補充達到全營養的目的。衡就是天天這麼吃,營造養分,從字面上來可以這麼理解。

  參見《插圖4:各色豆類及蔬菜》。

  做不到均衡的營養,問題也就隨之出來了。大家會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兒童,患有一些很嚴重的疾病,死亡年齡越來越低,很多家庭出現了白髮人送黑髮人……

  什麼原因啊?我想問問朋友們,人應不應該得病?其實,得病是果,有果必有因,世界上所有事都是有因果關係的。

  人就不應該得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就靠這五臟活著呢!這五臟您保養得好,您身體就好,您就不會有病;這五臟它有病了,您就病了。這五臟為什麼有病了?因為您不保養它。什麼叫養?養生養生,生命是養出來的。養哪兒,養五臟!

  人怎麼能做到不生病呢?「長生不老」是一件實現不了的奢望,但是「健康到老、無疾而終」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方法,不知道保持精氣充沛、蓄養精神的重要,只顧一時之快,背離了養生之道。

  咱們現在條件都好了,都買車了,您看見誰「光開車不保養」的?有嗎?沒有!車跑到五千公里準保養去,所以車老是好開的。想想我們人體這五個臟器用了多少年了,咱們誰說保養保養過?

  您不保養它,它肯定會折騰您,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得病」。找出得病的原因來是不是就好辦了?世界衛生組織告誡我們,人類致病的原因,第一條是不良生活方式,第二條是營養不均衡。不均衡,包括「過剩」跟「缺乏」:

推薦閱讀:

中醫至理名言30句:養身,養心,養生!
種子先養身 老專家傳授孕前三招
自製養身桑葚酒,喜歡的,可以學哦
經絡養身
國館丨平和——最好的修養身心之道

TAG:養身 | 中醫養生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