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系統框架——線體平衡率舉例詳解】

【IE系統框架——線體平衡率舉例詳解】

來自專欄系統邏輯的講解IE(工業工程)

大家好,上一節和大家講了線體平衡率的計算公式。這個也是IE中最基礎的計算公式。 今天和大家說說有了這個平衡率的數據後,怎樣去優化這條線體。

首先要和大家說說平衡率反映了什麼?

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線體平衡率就是反映線體的順暢情況。

線體平衡率高,線體很流暢,這也就通常所謂的one-piece-flow(一個流), 很少有工位間或工位內的堆積。反之,線體有很多的堆積和等待,一條流水線就非常的不流暢。有經驗的IE工程師去參觀一家公司現場時,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反映公司製造水平的情況,線體內的堆積情況,以及等待。

其次怎麼優化呢?

接著用上節的例子好了。 4個工位。工位1:標準時間:50S;工位2:60S;工位3:40S;工位4:50S。 那麼線體平衡率=(50+60+40+50)/(60*4)*100%=83.3%.

從純數學的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出優化的步驟:所以時間盡量均等,這樣分子分母差距越小,百分比就越高。實際的操作就是盡量給線體內的每個操作員工分配一樣的操作時間。

當然有時候受限於工藝的不可再分性、線體排布、作業人數等, 時間不能分配很好的話,這就需要大家重新回到瓶頸在人的工藝的定性分析的幾個階段(不知道大家忘記沒,可以翻翻之前的章節了,比如動作優化啊,人機優化等等),減少工位內的操作時間,儘可能的讓各個工位時間相互匹配,這樣平衡率高,流水線更加順暢。

這也反映了做IE的項目,事情總是一個PDCA的過程,任何事不要做的太死,要多想。

這裡要說的是,優化平衡率有兩種思路:

一,降低瓶頸操作時間,讓其他工位與之相匹配

二:不改變當前的瓶頸時間,盡量減少操作人數。

這就取決於公司及部門的想法。 最後說的是優化平衡率的意義在哪? 只是為了生產線看起來更流暢,沒有堆積,沒有等待嗎?不是的。這只是表面現象。它的關鍵在於為公司降低了生產製造成本,提高了效率。

這也是IE這門學科的精髓所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上一段說了優化平衡率的兩種思路,

第一種,降低瓶頸後,單位時間內的產量是不是就提升了,也就提升了產量;第二種,減少了作業人數,是不是給公司降低了成本。所以優化平衡率的本質還在IE的精髓之中。 大家有什麼想想溝通的,可以留言啊,如果希望我具體講些什麼內容的,也可以提出來。都歡迎的。謝謝~

推薦閱讀:

香儂說 | 香儂科技獨家對話AAAI、ACM、ACL三會會士UT Austin大學計算機系教授Raymond J. Mooney
用Python實現模擬登錄正方教務系統搶課
CVE-2018-1000156:GNU Patch任意代碼執行漏洞分析
為什麼Haskell不需要Macro
關於使用電腦的九個誤區

TAG:計算機科學 | 工業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