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成渣了,券商股割不割肉?

跌成渣了,券商股割不割肉?

1 人贊了文章

證券行業是一個強周期行業,它的盈利周期與證券市場牛熊直接相關。號稱熊市中最熊,牛市中最牛的行業。因為在上一輪牛市中的強勢表現,很多人都券商股都念念不忘。當時最強指數毫無疑問是創業板指數,但在牛市前期,證券指數一度是最強指數。

很多朋友跟我一樣,都喜歡在熊市買入估值很低的券商股,等待牛市到來證券行業復甦,券商業績大增的時候收割一波韭菜。不過隨著監管越來越嚴,A股市場越來越開放,證券行業的生存環境已經和2011年大不相同。

證券公司的收入構成?

想要分析券商股,首先就要了解券商的業務收入構成。券商的業務可以分為五個大板塊:

1、自營。就是證券公司用自己的錢炒股,牛市的時候容易賺錢,熊市的時候容易虧錢。

2、資管,就是用客戶的錢炒股,不過資產管理掙的錢是屬於客戶的,證券公司只收取管理費。

3、投行,就是幫企業融資,例如IPO、再融資、債券發行承銷、資產證券化、公司重組、收購兼并等等,以發行比例收取服務費。

4、經紀,就是收手續費。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購買股票、債券都要通過證券公司。

5、其他,包括一些創新業務,例如機構做市,理財顧問,投資諮詢之類的。在國外這幾塊做得很大,但在國內這幾塊收入很少。

在牛市的時候,散戶們追漲殺跌,券商傭金自然水漲船高。在熊市的時候,大家都虧得躺在地板不動,券商傭金自然大幅縮水。而且由於證券公司以低傭金彼此爭搶用戶,傭金率一跌再跌。不過從長遠來看,參與股市的資金在不斷增加。

傭金下滑是有底部的,目前散戶平均每筆成交金額大約2萬元,以行內公認標準萬2.5算,每筆交易傭金4.5-5元。如果不能免除最低5元,對散戶投資的吸引力已經不大。

再加上領導修改了券商評級標準,券商不能靠過度降低傭金博取傭金收入(薄利多銷),所以傭金費率未來下降的空間很有限。

我投資證券行業的邏輯:困境反轉

中國證券業與美國證券業有個最大的不同。美國的牛市就是10年起算,中國的牛市只有1-2年。這導致證券業的周期性特彆強,5年不開張,開張吃5年。

我買券商股,是基於低PB(高安全邊際)。券商自身與股市周期匹配,隱含槓桿。牛市來了券商業績自然就好,估值業績同時爆發,產生戴維斯雙擊。熊市中券商估值業績同時下降,產生戴維斯雙殺。

從左側思維出發,買周期股就應該在行業低谷期買。以接近凈資產的價格買入一堆短期盈利較少的品種,等牛市的到來,烏雞變鳳凰,單車變摩托。

對於強周期行業,大家一定不能看市盈率(PE)指標。我們買股票買的是預期,是未來,不是過去。行業周期一高一低,只要周期不倒。高峰過後必然就是低谷,低谷過後必然又是另一座高峰。

行業低谷期窮到沒米下鍋,但它的未來是光明的。行業景氣期富到穿金戴銀,但它的未來是黑暗的。

俗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如果你嫁的是末代皇子,未來就是落難皇后。如果你嫁的是末代屌絲,未來就是開國賢后。這算不算也是一種周期?

證券行業的前景在哪?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上升,如果剔除部分國民背負的房貸壓力,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實則不斷上升。需要做資產管理,增大股權資產配置的需求會不斷增大。券商會逐漸蛻變成投資銀行,一個只會收傭金的券商是很low的機構,那跟在遊樂園門口收門票的銷售員沒有區別。

經紀業務曾經是證券公司最賺錢的業務,但是隨著傭金價格戰,券商傭金率越來越低,競爭日益激烈之後,經紀業務的利潤不斷尋底。經紀業務是不斷走下坡路,投行業務和資管業務是證券公司未來的盈利增長點。

對標地球村長,金融業領先我們20年以上的美帝。我們現在所處階段,大約是美國1975-1985的時候,當時美國投行們主要收入來源同樣是手續費,佔總收入約50%-60%。

1990年隨著美國經濟發展,IPO、企業併購,重組業務開始增加。美國富裕人群和高凈值人群的資產配置需求日漸增加。

到了2000年,美國金融業基本成熟穩定,金融開放程度到達較高水平,金融衍生品(期權、REITs、MBS、CDS等交易工具)越來越豐富,手續費收入佔比就下降到30%左右。

另外,CDR發行和A股加大對外資開放這兩件事不能忽視

1、自1984年開始,由於ADR大力推行,其他金融市場不夠發達的國家的企業借道美股上市融資,導致美股上市企業數量快速增長,這是證券業的一個紅利期。

2、自1971年開始,美股開始加大對外開放,其他國家資金開始流入美股,境外投資者美股持倉比例從4%逐步提高到15%。這給美股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也是支撐證券業發展的現金流。

目前我們A股同樣是推行CDR和加大對外資開放,跟當年美帝的操作幾乎一致。

這時候,大券商的優勢就會逐步體現,憑藉更高的行業地位,更強的投研團隊和創新能力,往往承接到更多的業務。從美國證券業的經驗看,證券行業集中度會不斷提高

證券指數龍頭超配策略

投行業務基本被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等幾家大投行壟斷,證券行業的集中度提升是一個大方向。以之前獨角獸CDR上市為例,擁有雄厚的境外業務、投行業務能力的券商才能參與,其他小券商無法從中分一筆羹。

未來證券行業的市場份額會被大哥們逐步蠶食,小弟們的生存空間被逐步擠壓,要麼倒閉要麼被收購。而之後還會有更多中小券商上市,這些券商也會被納入證券指數,攤薄了龍頭股權重。

如果不願意持有過多中小券商,隨著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持有證券指數的風險反而會越來越大。

對於普通散戶來說,如果全部資金持有單只個股,那無疑會承擔巨大風險。一旦業績炸雷,血本無歸。但在了解行業發展前景的前提下,持有指數ETF,用部分資金配置龍頭股,以龍頭股+指數ETF的形式,總體風險可控。

這就好比買了90萬銀行理財,再搭10萬買點P2P。在適度增加風險的同時,增大收益率。

.......

今天外媒報道郭嘉隊進場托底,買入大盤藍籌股拉指數。一番努力之下,2638又守住了。諸位留意下時間點,從明天起,我們的商務部副部長就正式開始和美國進行副部級磋商。還有三天,在8月23日美國就正式向我們加征價值16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在一分鐘之後,我們將同樣加征160億還擊。

今天在1.344買入一格創業板ETF,之前因為醫藥板塊的緣故,創業板跑贏了創業板50。最近醫藥板塊補跌,創業板又跑輸創業板50了。創業板50堅挺也不算好事,因為今天就此買少了一格。證券最近相對比較抗跌,也沒有買入。

我每晚都會在微信公眾號:股市藥丸,更新以下交易模型信號,歡迎關注[笑]


推薦閱讀:

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
證券業:空間巨大 道路曲折
證券業平均ROE連續三年下滑 上市券商最低不足1%
外資淘金國內證券業
合資券商申請潮湧現:民資、外資圍獵證券業新路浮出

TAG:金融 | 股票 | 證券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