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兒拉斷韌帶】從材料專業跨到金融—大學6年的迷茫與樂觀
來自專欄無盡長河無盡歌8 人贊了文章
作者:陳夢靈
作者簡介:本科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修讀經濟學雙學位,獲得過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校合唱團成員,團支書。保研至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碩士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學的是金融方向。碩士階段在招商證券、中植資本以及百度實習過。
一個月前, @邵帥 問能不能寫點求職心路歷程或者世紀杯特等獎論文研究經歷,我想,如果單說這兩方面,可能「斷章取義」,誤導讀者;但如果能從頭講起,或許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借鑒價值。所以,我決定,借這篇文章梳理我的大學生活,其中也融入了我的所見所想,以及對於每一步的反思和進一步思考。
材料還是金融——理想與現實的糾葛:
猶記得高考結束填報志願,錄取了北京理工大學的第5志願專業(一共可以填報6個),說實話,當時確實是湊數才填的這個專業。但既然來了,就好好學吧,當時也確實是這樣的想法,但後來發現,四年的工科訓練、材科學習,對我的影響不僅在於和材料出身的同學能夠無障礙交流、能看懂材料行業的術語、更熟悉材料行業方便業務往來,更重要的是,培養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實操能力、毅力和耐力是受用一生的,不僅在工作上,也體現在生活上,對於解決問題起到了不小的幫助。所以,做任何事情,可能看似無用,但只要好好去做、用心去做、努力去學,它對你的影響總是存在的,甚至巨大的,甚至潛移默化的。
但是,另一方面,大二面臨選擇——是否轉專業。因為當時確實發現對材料不感興趣,但是在沒有思考好想要轉什麼專業的時候,我選擇了放棄。現在看來,與其在研究生階段費老大勁轉專業,不如大二就轉,這次放棄,或許是我人生中非常錯誤的一次選擇。因為在保研的時候,受到原專業的限制,跨專業很難保外校的研究生,因為理性來說,其實很少有導師或者有學院願意要一個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來讀研究生。
這裡特別感謝北理工管理與經濟學院的馬明老師,願意冒著巨大的風險接受沒有基礎的我,後來也成為了我碩士階段的導師,給予我太多的幫助。但是,因為當時的排名是專業第二,從往屆來看,保本專業的話沖更好高校的研究生也是綽綽有餘。這時候,我面臨幾個選擇:1、保本專業研究生,沖一衝清華、上交、北航的研究生,繼續學材料;2、放棄材料專業,跨專業本校保研;3、放棄保研,選擇考研學金融。說實話,當時的我還比較軟弱,要放棄保研選擇考研,機會成本實在太高了,真的很難很難。但是選擇繼續學材料,對我來說又太過痛苦。最後,我選擇了跨專業保本校研究生,轉金融。
進入研究生階段,那種不斷滯後、從零開始的感覺一直延續,甚至延續到了秋招找工作。其實,做一個假設,假如我在大二就轉了專業,那麼從大二開始積累經濟學金融學課程知識,開始考證、實習,或許研究生可能去到更好的高校,找工作的時候也不會面臨那麼大的難題,但這也只是假設,這在後面也會提到。這裡,我想說的是,人生的長度真的很有限,而每個階段其實都有每個階段的使命,儘早想明白要走的路,做專才而不是全才,可能更能適應社會,更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從我現在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會在大二就轉專業,我的錯誤在於對於人生的規劃一直太過滯後,導致到了那個時點,卻不能把握住機會。
我之前也說到,我對材料並不感興趣,這一方面來自於天賦和能力,想起大學物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材料科學基礎,學起來還是非常頭疼;另一方面來自於興趣,科研不是我的興趣所在。所以,大一的時候,我的成績並不十分理想,排名大概在專業第六。但在大三的時候衝到了連續兩學期專業第一,一下子拉高了平均成績。其實真的沒有什麼竅門,就是逼著自己學,努力把每一門課老師布置的任務做好,僅此而已,也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的。所以,做一件事的時候,當前期遇到瓶頸,不到最後一刻請不要輕言放棄,要相信越努力越幸運,一切都可能存在轉機。
另外,因為合唱團總指導賀春華教授的賞識,我在大二加入了校合唱團,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國家大劇院的新年音樂會,唱的很感動,賀老師也是落了淚。還有大三時學校的「129」合唱,金葉老師、指揮和作為領唱的我帶著學院一起每天訓練,想花樣、排練,第一次進入全校二等獎,一雪前恥。更記得,大四時候趁著排練廳沒人,偷偷溜進排練廳練鋼琴,大學期間從零學起。大學,可能很多人加入了學生會等組織,這些都很好,但是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讓你有歸屬感的組織,讓你發揮特長的組織,不僅不會影響正常的專業,反而能夠讓你學會如何平衡興趣和學習,平衡時間的安排,並且讓每一件事都發揮到極致。大學期間,每天晚上自習到12點,早上7點起床,也不會覺得很累,因為有精神動力和支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個人只有有了精神動力,才會跑得更遠。
雖然在本科階段修讀了經濟學雙學位,但也只是周末上課,要說熏陶熏陶還可以,真的學到什麼,可能就比較少了。所以說,對於我來說,進入碩士,彷彿全部歸零,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但是,在雙學位畢業設計的時候,我認真研究了股市波動性的模型,這或許為我後來獲得世紀杯特等獎奠定了基礎,因為世紀杯特等獎論文所應用的AR-EGAECH模型就是基於我大四雙學位畢設時候的研究。所以很多看似現在無用的事情,很可能會對你以後產生正面影響,不要因為現在無用就不去做。
之後,我開始和學長學姐交流,看網上經驗論壇,最開始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券商,但我發現,缺的太多了。首先是考證,當時考取的證為0。於是在研一,我7個月拿下了證券分析師、期貨從業、基金從業、證券從業資格,同時在研二拿下了銀行從業資格(風險管理)。其次是實習,因為本科階段工科是沒有實習要求的,再加上本專業和雙學位的課程滿滿當當,還要參加合唱團排練、團支書工作等,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實習的時間,於是,研一下學期和研二,我開始先後在百度、招商證券軍工組(行研)、中植資本(投資部)實習。可以說是缺啥補啥。但是,如果能多一點時間,或許會有更好的結果。提前對人生做好規劃,人生才會朝你規劃的方向發展,一定要預留時間,思考的時間和做事的時間。
這樣猛補的結果在於,太過匆忙,還沒看明白,已經要秋招了。而最要命的是,秋招對於我來說更是一次不小的考驗,投了80多家、面試50家左右,最後只拿到4個offer。問題出在哪裡呢?金融類崗位認為我本科四年都在學材料,金融專業不精;材料類崗位更不用說了,轉專業都轉了,怎麼還能回去。我還記得面試百度的時候,面試官的一句話,我認為受益終身:「你確實很努力,但是你的努力沒有在對的方向。」
是啊,我努力了四年的材料其實可以說是無用功,而我需要的金融基本功卻很匱乏,但是我卻想找金融類崗位。相當於本科四年沒有專業,光靠碩士兩年怎麼彌補,雖然好像很努力,但是金融和材料需要的可以說是兩類完全不同的人,這種衝突也是選擇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有很多人問,為什麼不走實習留用,只可惜三家實習都沒有留用機會。也許時間充裕一點,多一點實習,步步為營,可能結果會更好一點,說到底,還是要為自己預留更多的時間。但是,我相信,每一步路都不會白走,它帶給你的正面的東西,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有發現。
簽完三方,工作定下來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趁著最後半年時間好好學學金融,於是利用之前研究的模型和新的數據,我撰寫了論文,真的沒想到獲得了世紀杯特等獎。這段經歷再次證明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關於世紀杯特等獎,可能更多的是幸運,也不知道該分享些什麼。
六年的感悟與反思總結:
我的六年,走得非常跌宕起伏,上天也是很公平的,在得到的時候,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而且每一步選擇總覺得另一個選擇更好。不管是對是錯,路走了,就要接著往下走。因為過去的不可改變,但現在和未來可以。
如果能夠改變心態,注重過程而不是那麼注重結果,日子可能會好過一點。粗略梳理了一下大學六年時光,對自己來說,是一次總結與反思的過程,而對讀者來說,希望可以讓你們更加看清你們想要什麼而少走一些彎路。生命只有一次,非常短暫,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天,每天都在朝你們最希望的方向發展。
我的六年,如果可以,或許多一些規劃會更好,走得還是太過隨性,相信你們的路,會比我走得更好!
推薦閱讀:
※05.08覆盤子復盤:再來一波連板妖股行情?
※進場時就明白出場的結果
※為何00後存款是90後的3倍?
※上班族真的適合玩互聯網金融嗎?
※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