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策:四國為一

秦策:四國為一

1 人贊了文章

秦始皇不是天生偉大,不是天生明智曠達,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也有腦子不清楚的時候,而且他腦子一不清楚就會激動,做出過激的行為,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容易中二。不過他有一個好處,肯聽比他高明的人教,一旦發現自己錯了,馬上從善如流,都不帶回頭的。

一統天下的道路,至難至險,重重阻隔,蜿蜒曲折,非弘毅之士不可以成功。以秦國一國,獨對六個國家,這不是一個光靠軍事戰爭就能達到的目標。只要有兩個並兩個以上的國家聯合起來,秦國就很難辦。秦國統一六國的軍事戰爭雖然分析起來也很精彩,但是人們歷來忽視以外交為代表的軍事戰爭之外的手段。鎚子記得有一個國民黨老將曾痛定思痛總結道:我們國民黨幾百萬大軍,是被幾句口號給喊垮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年,四國聯盟,準備攻秦。有一個詞可以表現這次四國聯盟的緊密程度——「為一」,四國合縱聯盟針對秦國,這樣的局面在戰國時期並不鮮見,五六七八九國合縱的情況以前都出現過。但是合縱合到真正擰成一股繩,就不同以往了。所以秦王嬴政召集群臣謀士六十人商量對策,但是群臣束手,無策以對。足見這次四國合縱,非比尋常。正當獨孤求敗殺得群雄束手,長劍空立,秦王嬴政彷徨無計的時候,可堪匹敵的對手出現了。這個人叫姚賈,是一個類似范雎、頓弱的存在——於困難處給秦國君主以希望。姚賈說,自己願意出使四國,一定讓他們的計劃落空。他的準備是:車千乘、金千斤(比范雎和頓弱要求的都少)和自己的衣冠佩劍。他這次出使的結果是:攻打秦國的軍事行動取消,四國聯盟土崩瓦解,並且他們和秦國重新訂立了友好條約。你或許要問,姚賈是怎麼做到的,鎚子我也想知道,可惜沒有記載,不過鎚子對姚賈的佩服之情真的好似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你就記住,姚賈是個特牛逼的人,不止抵五個師的兵力。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不遭人妒是庸才。姚賈立了大功,就有人看不慣。碰巧,看不慣他的人還是個名人,韓國貴族韓非。他寫過一本特別有名的書,叫《韓非子》,課本上說這本書是法家集大成的著作,在鎚子看來其實是本帝王心術,權術御下的經典,什麼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不知道比它高到哪裡去了。但是韓非的成就,僅僅止步於此,他還有個同學,叫李斯,他應該會在我們以後的文章中經常出現。歷史上,往往把韓非當作一個可憐的悲劇人物看待,其實這是有失公允的,史家之所以要給韓非在歷史上留下一個悲劇的形象,主要是為了反襯,並且批評這位李同學的卑鄙、狠毒、自私、量小,進而污化李同學的領導,秦王嬴政。客觀來說,韓非就是個嘴炮,據說他口吃,和人鬥嘴是不行的,但鎚子估計他要是說話順溜,能把人活活噴死,跟他吵架,包榮興都未必夠看。可能也正是因為有口吃,他的寫作功力超強,單憑一支筆就能讓自己名留青史,可是能建功立業的不一定會寫,會寫的也不一定能幹成事兒。所以韓非就是個功力深的鍵盤俠,充其量一個微博上指手畫腳的公知大V罷了。

韓非此時也在秦國,他向秦王詆毀姚賈,說姚賈拿著大王的珍器重寶去結交諸侯,並且指斥姚賈的出身不好,「且梁監門子,嘗盜於梁、臣於趙而逐。」韓非認為,讓這樣出身不好,操行不好的人參與國是,是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韓非是始皇很欣賞的一個人,所以他說的話是很有分量。於是始皇質問姚賈,有沒有用國家的錢去結交諸侯?姚賈說有的。始皇一聽氣就上來了,那你還有臉見我,你的良心難道不會痛嗎?姚賈知道秦王這麼問,肯定是有人進了讒言。所以沒說什麼「我的良心活蹦亂跳」這樣的話。而是直面回答:大王要是誤信讒言,那身邊就不會有忠臣了。當年夏桀聽讒而殺良將,商紂聽讒言而殺忠臣,您要是不清楚我對您的忠誠,那我不去之前的四個國家,還去哪裡呢?要是我對您不忠誠,那四國的君主怎麼不任用我呢?我又怎麼會回到秦國來呢?

「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秦王又說,你是看大門生的,在魏國做過大盜,在趙國任職被驅逐。姚賈說,是又怎麼樣?姜子牙以前是個被老婆拋棄的殺豬仔,姬昌用了他就成了周文王。管仲以前是個小商販,階下囚,齊桓公用了得以稱霸。百里奚一個奴隸,市價只值五張黑羊皮,但是秦穆公用而稱霸西戎。晉文公因起用一個中山國的土匪,得到城濮之戰的勝利而稱霸諸侯。這四個人都有些壞名聲,明主能起用他們,是知道他們可以立功。像一些只是道德高尚名聲好的人,君主會起用他們辦事嗎?

「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願望於上。」所以明主不會盯著下屬的短處,不聽他的是非,只看他能為自己做什麼,所以對國家社稷有用的人,即使在外受非議也不要聽。那些雖然有高出世人道德名聲的人,沒有一點功績就不給他們賞賜。這樣做臣子的才不會專沽虛名,以求得到升遷厚賞。

秦王最終心折,覺得姚賈說的實在太對了。方今天下紛爭,靠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知道大言不慚的人能成事嗎?做夢去吧!於是秦王繼續任用姚賈,把韓非殺了。

韓非死得冤枉嗎?要是姚賈不能據理力爭,折服始皇,始皇把姚賈殺了,秦國就傷了天下士子之心,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會再去秦國效力。況且韓非指斥姚賈用國家的錢做自己和諸侯的人情,還說的過去,不能算捕風捉影,站在始皇角度分析,韓非甚至可以說是好意提醒。可是攻擊姚賈出身,說人家是看門人生的,不配參與軍國大事,就太無賴太下作了。韓非死得一點都不冤枉。因為他做得太過分。貴族就是有這個臭毛病,喜歡給出身一票否決權。

注1:先秦時期,「盜」是指下層階級的武裝組織革命分子,類似於水滸里的方臘。

注2:本篇記載韓非的死因和《史記》有差別,司馬遷記載韓非的死主要原因是李斯和姚賈的構害,而本篇記載的主要原因是韓非自招其禍。

原文:

四國為一,將以攻秦。秦王召群臣賓客六十人而問焉,曰:「四國為一,將以圖秦,寡人屈於內,而百姓靡於外,為之奈何?」群臣莫對。姚賈對曰:「賈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乃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帶以其劍。姚賈辭行,絕其謀,止其兵,與之為交以報秦。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卿。

韓非知之,曰:「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出問三年,四國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寶盡於內。是賈以王之權,國之寶,外自交於諸侯,願王察之。且梁監門子,嘗盜於梁,臣於趙而逐。取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

王召姚賈而問曰:「吾聞子以寡人財交於諸侯,有諸?」對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復見寡人?」對曰:「曾參孝其親,天下願以為子;子胥忠於君,天下願以為臣;貞女工巧,天下願以為妃;今賈忠王而王不知也。賈不歸四國,尚焉之?使賈不忠於君,四國之王尚焉用賈之身?桀聽讒而誅其良將,紂聞讒而殺其忠臣,至身死國亡。今王聽讒則無忠臣矣。」

王曰:「子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姚賈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工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賈人也,南陽之弊幽,魯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傳賣以立革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盜,而勝於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詬丑,大誹於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立功。使若卞隨、務光、申屠狄,人主豈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而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願望於上。」

秦王曰:「然。」乃可復使姚賈而誅韓非。


推薦閱讀:

TAG:人文 | 歷史 | 戰國策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