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你需要這樣滿足孩子
棉花糖實驗是斯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在這些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選擇一樣獎勵(有時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餅、巧克力等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通常為15分鐘),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
在這系列實驗中,研究者們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並由此提取了一個心理學概念——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實際上是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一種形式。自我控制除了延遲滿足之外,還有很多常見的形式,例如,存錢;有益品和有害品之間的選擇(virtue and vice);是買享樂品和實用品之間的選擇(錢不多的情況下如何抵制住享樂品的誘惑?);目標的完成(是不是能堅持完成既定目標?還是半途而廢?)等等。
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特別指明的是,並不是每件事都要刻意去延遲。所謂延遲滿足,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學會等待——絕不是給孩子較勁。
那麼,如何提升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呢?
滿足在先
對於一個從不曾被滿足過的孩子,根本無從談起「延遲」。這裡的「滿足」,更多地指的是情感上的。
2歲之前,父母要儘可能地以滿足孩子愛和依戀的需要為主要陪伴方式,餓了要喂,哭了要抱。
娃娃雖然還不能流利地說話,但對於養育者的需要並不因此就減少。眼神的交流,身體的撫觸,耐心的陪伴,都是必不可少的給予。
孩子關於生存、愛和安全的需要被滿足了,就會喜樂平安,不再嗷嗷索求。
有的來訪者在經過一段長程諮詢之後,驚訝地發現,伴隨著親密關係的改善,自己亂吃東西、不知饑飽的習慣也不知不覺地改變了。
我們情感上的匱乏和飢餓,很多時候是通過其他的方式表現出來。孩子也是一樣的。
2歲之前媽媽的首要任務是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溫暖的養育環境,爸爸的首要任務是讓媽媽不要太勞累,讓媽媽快樂 。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
立規矩隨後
2歲之後,在父母的幫助下,孩子開始逐步學習適應社會需要。通常這個時候,多數孩子也開始了幼兒園生活。父母和老師來建立規則,孩子學習遵守,並在規則下找到自己的快樂方式。建立規則,並幫助孩子適應這些規則,這是為人父母無法迴避的責任。
有的媽媽覺得孩子將來一生都會很辛苦,兒時不如多縱容。這愛的本意是好的,但是長遠來看,反而會給孩子將來的生活帶來很多困難。父母要有意識地增長滿足孩子之前的等待期,慢慢加強孩子對於延遲滿足的耐力。
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天生的耐受力比較差,這時候父母不能強求,不能一下子定一個很高的目標。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適應、成長,而不是打擊孩子。挫敗感對於培養延遲滿足半點好處也沒有。
對於耐受力低的孩子,爸爸媽媽更要有很多的耐心。同時,每一步的目標都要定小一點,一點點地增長。多增加孩子成功的經驗,並且說話算數,在孩子做到標準之後要給予滿足。這樣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發展出比較好的延遲滿足的能力來。
這個過程可能要一直持續到孩子12歲。5-12歲期間,都是培養及調整孩子各種能力和習慣的好時機,家長們一定要好好把握哦。
「EF-PFC注意力課程」,是由浙江省聯合應用心理科學研究院歷時數年打造的精品課程,並由多名心理學碩士授課,高效提升5-12歲兒童的注意力水平,同時開發孩子的創造力、自我管理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堅持針對性全方位培養高素質兒童。
兒童班招生已開啟,每周兩個半小時,四個月的精心陪伴,提升孩子的專註力。
https://u.wechat.com/EHPuPqD3wRMjp2n3llmkAh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孩子,媽媽教你生病
※【家庭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時間觀念的重要性及方法
※讓孩子理解「有些事別人能做但自己不行」,我是這樣做的
※孩子,你是母親的魂
※相士說她日後會生下天子,魏王喜上眉梢,可孩子的父親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