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四節 隔離

第四節 隔離

來自專欄個人價值1 人贊了文章

我們在看到統治階級對被壓迫階級精神上的奴役同時,不由好奇,他們是如何保持等級區分的呢?

從歷史可以看出,在這一點上他們也是不擇手段的,而種姓制度和種族隔離這樣的階級統治方式正是他們最常用的手段。

他們按照不同種族將人群分割開來,使得各種族不能同時使用公共空間或者服務。而這種隔離可能是法律規定的,也可能是無法律規定但事實存在的。實質上均是一種種族歧視行為。在種族隔離制度下,人民所能擁有的權利是依照其種族背景來劃分;受到法律限制其參與政治及提升經濟能力的機會。種族隔離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人身隔離或制度隔離。在社會生活各領域,通過建立各個種族集團的平行機關或有色人種的專門部門所實行的分離。如禁止有色人種和白色人種同讀一個學校,禁止人種不同的男女結婚;其他在醫療、宗教、就職等方面都作出相當的限制。歷史上最著名的種族隔離發生在南非和美國。另外,澳大利亞、羅得西亞、德國等國家也均發生過種族隔離行為,而整個種族歧視的抗爭也是充滿艱辛的,從最初獲得《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到馬丁·路德·金於發表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抗爭歷程,直到1973年11月3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宣布:種族隔離違反國際法原則,是一種對人類的犯罪,特別是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對國際和平和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是危害人類的罪行。凡是有種族隔離行為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即為犯罪。締約國承擔義務,禁止、預防並懲治犯有這種罪行的人,種族歧視抗爭才獲得了階段性勝利。

而我在研究整個階級歷史時發現,一個階級與另一個階級之間的隔閡越深,距離越遠,階級便越穩定,這不僅僅依賴於統治階級神秘和威嚴感的神權統治,更重要的是彼此所保持的距離,而這也是階級統治的手段之一。其原因可能是來自於人的對社會環境的敏感性。人總是如此奇怪,對於周圍人的變化總是過於敏感和苛刻,卻對於更高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熟視無睹,這很好理解,當與你實力差不多的人獲得晉陞,你內心肯定會疑惑為什麼我付出同樣多的努力,甚至比他更優秀,卻沒有得到晉陞,接著便會因為這種不平衡感,而變的憤憤不平產生怨恨。而對於階級統治的壓迫卻是默許的態度,階級正是保持足夠的距離感讓人搖不可望。人們對於周圍人的差距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人在感受到這些變化時內心會有種惶恐,群體中價值感降低的恐慌,因為這個範圍內使得個人價值在群體內的認同感下降,人是群體動物,他感到自己的價值隨時可能被群體忽略,而更高的階級統治卻因兩個世界的距離感,而有效的降低這種怨恨,直到剝削已經讓被壓迫階層無法生存,才會反抗起來。中國一句諺語很好的解釋了這種想像"不患貧而患不均",人們被束縛在某個階級內,大家的地位都是一樣的,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而這種距離最好是已經到達了兩者之間的利益,生產資料甚至是思想和生活,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時,兩者之間雖然存在剝削的關係,但卻不屬於一個世界,兩者間的接觸越少,甚至是完全隔離,所產生的彼此間因這種不平等的差距感而產生的怨恨便會越少,由於接觸少,渴求平等的理念就不會過於強烈。試想一下,因為彼此間過於頻繁的接觸,被統治階級內心會想,他們跟我根本沒什麼不同,那些所謂的貴族之間根本就沒有任何不同,我們彼此之間應是平等的,甚至是他們比我更差,那為何他們會獲得如此高的權利和地位呢?

實際上,這種想法正是個人價值思想上覺醒的源泉,隨著抗爭越來越強烈,在下層階級獲得權利的同時,不同階級間的價值理念越來越趨近,貴族階級對自身的個人價值的優越感降低,這讓統治的利益階級感到近乎恐慌,他們在想盡辦法維護自身統治的同時,也不斷強化自身理念的優越感,例如西方的貴族的授予,並非富有就能獲得,到後期甚至禁止農民成為貴族,並且在授予貴族方面,設置諸多障礙,例如血緣關係、必須成為騎士、必須是國王授予等限制,以維護貴族階級的理念。而中國的皇權制度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因為其保持的距離感,使人們並未感受到其剝削,他們甚至可能會有這樣一種意識上的印象,皇權根本就不是剝削階級的一部分,剝削階級是地主和腐敗的官員。甚至是君王的昏庸無能也僅僅只是個人的問題,而非整個制度,君王暴虐就去推翻他,這也使得農民起義的平等理念上,並未衝擊到皇權制度,使得其制度保持了延續性,而這也是階級統治中隔離的真正的作用。

推薦閱讀:

TAG:階級壁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