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收藏:該懂得藏家的生存法則
來自專欄玉石,書畫文化交流,欣賞,分享
1、玩經營的祖師爺是范蠡,最早提出的糧食布匹十分利、中藥當鋪百分利、古玩字畫千分利。古玩收藏家祖師爺是老子,老子在周朝曾經做過「守藏之史」,《道德經》提示人們,行之有道,處之有德。「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藏古不富,識古不窮多作識古不窮,貪古不富,是說一個人只會收藏好的古董,而不發揮古董應有的作用,那麼他不是真正富有的人。只有那些能夠真正辨別古董的價值的人,他才是富有的。這說明收藏學問很大,不懂學問,最好別干這行,干則「玩物喪志」,追悔莫及。
3、古玩領域有行內、行外、販子和仿造四態。行內是指那些有眼力、明白古玩行規矩的人;行外又稱外行,是指那些沒眼力、沒道行和胡亂收藏的人;販子涵蓋很廣泛,如店家、攤販、行家或經紀人,有正道和邪道之分,主要是指販賣古玩的群體;仿造是古玩業歷來如影隨形的業態,也是古玩業富有挑戰性的攔路虎。主要有極仿、高仿、中仿、低仿、地攤貨和垃圾貨之分。從事這一行當,必然要吃透「四態」,否則真沒法玩。
4、過去古玩行講究師傅「傳幫帶」,也就是跟師傅學三年、幫師傅打雜三年、師傅再帶其三年,真正擁有本事了才出來混江湖。而現在看兩本參考書就出來混江湖,所以傻子太多,導致古玩仿造業如日中天,遍地皆是假古董,浩浩蕩蕩皆是「國寶幫」。有人說古玩業「水清則無魚」,但水太混則魚死。作為從業者,維護古玩業整體環境和生態平衡還是非常有必要。
5、涉入古玩領域,求真是基礎,求精是追求,求珍是智慧,求術是升華。沒有切實下過功夫還得了「珍玩」的心病,這不是在玩古,其實是在玩弄自己的人生。世所共知:梅花香自苦寒來,珍玩自有去歸處。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沒有隨隨便便的撿漏。往往太容易得到的,不是災難便是禍患。
6、低調務實歷來是收藏人的生存法則。何為收藏,就是憑眼力、實力和機遇收購進來,藏起來慢慢的欣賞和琢磨她的學問,享受古物的歷史沉澱和流傳經歷,然後在有生或去生尋找一個合適的歸宿之所。那些謀物貪財和暴殄天物的行為,都是非收藏人所為。可謂: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拓展話題:
古玩行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玩「軟」片兒的,一種是玩「硬」活的,各有分工。所謂玩「軟」片兒的,是指玩名人字畫、古籍善本、碑帖信札之類的收藏品;而「硬」活則是指玩金石一類的收藏品,這裡的金指銅器、銀器、金器等金屬物件,石是指石刻、雕塑、碑、玉器等一類藏品。
在古代,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士,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歡古玩。這原因就在於古玩有價值。有的人用錢來衡量古玩的價值,有的人拿文化來衡量古玩的價值,還有的人用古玩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價值。多種原因註定了社會上各個階層與古玩行的密切關係,也註定了古玩行的基數群體非常龐大。
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考證文獻,而他們所收集的主要是一些古籍善本以及一些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等。而這些東西一般都是由古玩商手中流傳到這些文人墨客手中的。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比較單一,沒有現在的這些博物館、檔案館之類的文獻收藏場館,而古玩商手中又有豐富的資源,所以這些喜愛古代文物的文人與古玩商之間的關係很密切。
推薦閱讀:
※徐堅:收藏的盡頭是離散
※初秋——手鉤馬甲式披肩(收藏)
※精編口袋十大收藏——總有一袋你喜歡吧!
※汪國真:把眼淚像珍珠一樣收藏
※【天狼收藏】工筆人物畫四條屏
TAG: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