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馬思純
來自專欄宋雯婷306 人贊了文章
一早就有人說:現在娛樂圈裡,流量小花這麼多,唯獨沒有一個青衣。
這話馬思純應該第一個不服。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她馬思純自己就既能做得了流量小花,又能扛得起青衣、起得了大范兒,你要非說說輸,那她可能就是輸在了缺少一點點女人的風情——
整個人顯得傻憨傻憨的,但後面我們將說到,正是這種不太囂張的氣質,反而對她很有幫助。
當然,這種「很好欺負」的氣質,首先招來的是欺負她的人,你們都知道——
是關曉彤。
剛與鹿晗爆出戀情那會兒, 很多人黑關曉彤就跟他們倆有次一起上《快樂大本營》有關。
在那期快樂大本營中,關曉彤跟馬思純一起玩遊戲。
首先是關曉彤用皮筋彈馬思純的嘴。其他人都小心翼翼地對其他小夥伴,生怕傷著人家,而關曉彤愣是站得老遠再鬆手,瞬間把馬思純的嘴給彈紅了,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
然後她們玩別的遊戲,關曉彤又是扯馬思純衣領,又是試圖解馬思純的內衣扣子,社會得讓人咋舌。
面對關曉彤這麼自然的太妹套路,馬思純幾乎是無力反抗的。
大家都知道馬思純的小姨是蔣雯麗,小姨夫是顧長衛,媽媽是娛樂圈知名經紀人,自己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無論是家境、學歷、相貌都稱得上是拔尖兒的。
也許也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她身上幾乎不具有多少「社會氣」,反而是整個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好人氣質。
所以她能演《左耳》里的黎吧啦,卻演不到一個自如的狀態。
在原著中,黎吧啦是一個從小很絕望、很厭世的女孩兒,她獨自面對過很多形形色色的男人,很多衝擊她幼小心靈、使她失去對生活信任的這麼一個叛逆的女孩兒。
黎吧啦是個聚集了大量矛盾的「壞」女孩兒。
但馬思純演出來的黎吧啦,是傷心的,叛逆的,卻遠遠到不了厭世、絕望的層面。
她演的黎吧啦跟小說里的黎吧啦一樣吐著煙圈,勾引著男人,但是她沒有那個「不在乎勁兒」,反而每一個動作,全部都是「在乎」的。
這裡面當然也有很多導演的掌控力在作用,但是總體上還是能看到演員的感受夠不到的地方在局限著她們的發揮。
整個《左耳》的表演,蘇有朋跟饒雪漫在選角上,追求的還是演員本身的氣質像角色,而不是演技成熟。
馬思純身上有黎吧啦那個「奮不顧身」的感覺,有那種能敞開了笑的大女生范兒,所以她才會愛歐豪演的小痞子,而不愛楊洋演的好學生,這一點上是沒有錯的,
但是她一方面可能當時受限於角色和劇本,另一方面可能她真的可能很少恨這個世界。
你總覺得她不是一個被生活虐待的人。
她身上的活力跟角色的青春相似、與角色的苦喪相衝,她身上很有層次感,但是又會在即將夠著那個蘋果的時候,她不伸手了。
所以即使憑藉黎吧啦的角色,馬思純拿到了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提名,但是整個表演到後面,你會感覺到一些很不肯定的東西。
她那個人物,又有一些對,又有一些彆扭,給人的感覺是不算太差,也彷彿不太好熱情洋溢地讚美。
所以這個電影之後,其實更多的聲音是聚焦在陳都靈身上的。
然後時間過了兩年,馬思純與周冬雨演了《七月與安生》。
這是馬思純斬獲金馬影后的作品,也是在這個作品裡,馬思純在角色塑造上,終於完成了一種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塑造」。
她演的七月,是一個性格乖巧的女孩。
乖乖聽話、乖乖上學、乖乖戀愛、乖乖長大。
但是在這種乖巧里,你又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她的那股「不安」與「不甘」。
所有的乖孩子,她們的乖巧,都只是一種被馴化的本能。
這種馴化,來自於她們長久以來的自我暗示與自我認同,即——
與「壞」劃清界限。
但這樣做,真的對嗎?那究竟什麼是好,什麼又是壞呢?這是每一個乖孩子心中暗暗對自己的反問,也是七月這個角色的根基。
她的故事是發生於這個根基之上的颶風搖擺,是她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安生在她長大之後,瘋狂地將她連根拔起,讓她走上了也許與原本的她截然相反的人生。
所以,這兩個人物才能格外突兀、也格外成立。
從馬思純的採訪、路透等各方面公眾對她的了解來看,她骨子裡是非常認同這種「好」的作風的,就連面對陌生的虹橋一姐,她都會好言相勸,讓對方尋找更多的人生意義。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乖巧懂事,是一件特別方便的事情,也特別符合我們中國家庭的教育習慣——
你要聽話。
但是不單薄的人生就是,這種服從意識瘋長的時候,你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地躍進。
你服從著規範,但也不得不去尋找自己,因為你開始發現:
乖巧,解決不了問題。
人就是這樣一步步走上不同的人生軌跡的。
七月這個角色之於馬思純最大的幸運就在於,它是一個很簡單的、很小的故事,它並不追求任何宏大敘事,甚至也不追求什麼特別現實主義的邏輯。
它就是封閉著的、一個兩三個人的小糾纏。
這樣的東西,對於演員來說,反而好領悟。
因為說白了,那你就是在一個地方鑽牛角尖嘛,你不要考慮那麼多,什麼與其他人物的分寸感啊等等,你已經有那個底色了,然後你就是在「偏執」這件事上使勁,周冬雨也是——在演員都已經具備了角色的基本特徵之後,都就往這個方向走向極致就好了,怎麼都不會錯的。
相較於黎吧啦,七月這個角色更加貼近馬思純的內心,整個劇本和導演的安排,也共同發力讓她在這個角色上走到了新的高度。
我說黎吧啦是傷心的,卻不絕望;而被安生打破了乖巧的七月,卻不再僅僅是傷心了。
她放鬆了很多。
而這种放松除了極大程度上是源於「理解」的。
對七月這個角色,馬思純的理解是慢慢深入到一種「認命」的程度來的,她開始明白:人生沒有唯一的答案。
這是包括饒雪漫、包括安妮寶貝、甚至包括韓寒、痞子蔡他們的小說里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氣息。(反而是郭敬明的小說里,不是這個方向。)
所以《七月與安生》這個片子的整體格局是很小的,它不足以撐起「最佳影片」的頭銜,因為它的故事價值其實並不高,但是它好就好在了人物刻畫上
——這一樣足以使它閃光。
但摘下金馬影后之後,馬思純如何繼續往前走呢?
她最近的一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其實對我來說是非常驚喜的:即使戲份不多,卻全部都扛住了。一個有情有義的水月,「躍然紙上」。
這是一個很好的繼續。馬思純的穩定性和她的英氣,決定了她是商業和文藝可以一起上的。
其實很多時候,你去看馬思純的戲,很多都不算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我曾經看過她演的《盜墓筆記》,事後好久我才反應過來那是馬思純,但是即使當我記起來她演了這個戲,我也實在不記得她演了什麼了。
就是你會發現,她真的是一個很不搶戲的存在,
你感覺這個人做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個特別機靈特別閃耀的勁兒。
老實人嘛。
但敗也蕭何成也蕭何。
時至今日,馬思純身上這種老實的特質,反而使她練就了比較紮實的基本功,打下了比較好的演技和群眾基礎,也就是實力和觀眾緣。
你去看這個女明星,也許也不會特別驚艷,但一定不會特別差。而且看著看著,你還會覺得,甚至還有一點點可愛是怎麼回事?
相反的,像關曉彤那種出道就特別順利,小時候甚至還有些可愛的女孩子,也正是仗著自己的可愛與順利,反而一步步走上了一條「油滑」的路。
現在看關曉彤的作品,一年之內,有三部戲上映,但是三部戲在豆瓣的評分,全部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十分:
極光之戀:2.6
鳳囚凰:3.5
甜蜜暴擊:2.7
2.6+3.5+2.7=8.9
這就是關曉彤這一年的成績。
不知道再次見到馬思純,關曉彤是否還會為自己當初為了「遊戲精神」而傷害對方,感到理直氣壯呢?
在一個所有人都追求「快速、高效」的年代,踏踏實實做事兒,好像反而變成了一種愚蠢,或者一種遲鈍。
好像,誰不去掙那個快錢,誰就成了傻子。
想當年,關曉彤的偶像楊冪,也曾是真正的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清純少女啊。
但楊冪曾經「一年軋十一部戲」,按照平均一部戲三個月算,起碼同時軋三部戲,對此她不僅不遮不擋,還藉以宣稱勞模,受到了許多從業者的鄙夷——
這樣又能演出什麼好作品來呢?
我們也看到了少女「郭襄」的「芳華」不再。
也許像馬思純這樣,一年一兩部戲,慢工出細活兒,真的是很不聰明的吧。
畢竟獲得資源更方便,錢就在那放著,不賺白不賺?
但是演員歸根結底,是一項作用於觀眾精神的工作,這份工作需要一種自覺的責任感。
她可能會給很小的孩子帶去很多的啟蒙,比如曾經萬人空巷的《還珠格格》,但是也可能給心智不夠成熟的觀眾帶來很多荼毒,它會讓孩子們以為,原來像她那樣子,是可以做「偶像」的。
市場的位置總歸有限,當你關曉彤的三部兩三分的戲擠佔了好的位置時,別的更出色的戲,就沒有地方站了,這就是事實。
然後你還不讓老、百、姓質疑?讓觀眾先看看自己?
同樣是影視家庭,同樣背靠京圈,我知道「努力」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但是「用心」似乎也沒有那麼難啊。
事實就是,我們現在銀幕上缺少真正踏實的演員、穩定的演員、功底過硬的演員,或者說,這一部分演員的光芒,被完全不如她們的人給掩蓋了,比如像顏丙燕,演得多好啊,一步一步的。
但是呢?
沒有但是了,接不到戲。這既是現實。 這是一個影視圈的生態問題。
跟大家的感受一樣,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快速地、張狂地、拚命製造著焦慮的時代。
但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如果我們能夠更沉澱,我們未來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雖然做一個像馬思純這樣的「老實人」聽起來怪怪的,很不理智的樣子,但是這就是我們這些「傻子」的選擇吧。
——————————————————————————————————————
公眾號:宋雯婷
後台回復「我不是葯神」、「邪不壓正」、「大佛普拉斯」、「血觀音」、「阿飛正傳」、「無人知曉」、」情人「」你的名字「等獲得相關電影解析文章,
回復「趙麗穎」、「周冬雨」、「馬思純」、「黃軒」、「楊冪」、「裴斗娜」、「王硯輝」、「馬伊琍」、「胡歌」等獲得相關演技評論文章。
回復「周立波」、「性侵」、「計春華「、」許知遠「」柳岩「、」任素汐「、」鞏俐「、」王家衛「等獲得相關時事評論文章。
推薦閱讀:
※如果有一天我買不起救命葯,請賜我安樂死!
※影視系列
※娛樂行業的稅(二)
※影視圈的階級圖譜
※她演禁片出身,國產禁片專業戶,卻也是最被低估的「影后級」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