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不焦慮的人?心理學:學好這一點定能成為淡定的人

如何做不焦慮的人?心理學:學好這一點定能成為淡定的人

來自專欄重塑心靈李宏夫5 人贊了文章

我們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

可是現代人對於「中庸」這個詞的理解已經完全曲解了。認為中庸就是「不作為」。

不作為不是中庸,是放任自流,是不負責任!

中庸恰恰不是不作為,反倒是一種非常有智慧的「作為」。

不偏不倚是為「中」

就好像竹子一樣,越是強硬就越脆,自然也就越容易折斷。

相反像柳條,我們什麼時候見過強風吹斷柳條呢?

道德經上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這個柔弱不是軟弱,而是保持有韌性的靈活,這就是中庸,

這就是智慧!

看看我們的歷史。強秦,打得匈奴十年不敢靠近,可是卻二世而亡!

看看三國。司馬懿幾乎總是敗於諸葛亮。甚至被譏笑為婦人,可是最後卻是司馬懿做了最後的贏家。同樣的,劉邦打仗就沒贏過項羽,可是卻是劉邦坐擁天下。

可見老子所說的「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果然是天下最智慧的名言!

那什麼是中庸之道呢?

其實我國近現代的歷程就是中庸之道的展現。

我們國家領導人對於那些外國的干擾,像釣魚島、南海等等問題都是採取折中的方案。甚至於國家的體制,對於香港、澳門這些特殊地域也用了折中的方案,這對於一個主權完整的國家幾乎不可見。為什麼!

大家看看現在的國家整體經濟飛速發展的二十年,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原因。

如果別人動你一下,就挺身而斗,拍板而起,那不過是鍵盤俠,匹夫之勇!

你不需要證明自己有多麼強大,而那些動不動就證明自己的,往往是內心的弱小在作祟!

其實中庸之道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心理領域。

我們很多的患者對於自己的癥狀想法老是去糾纏、去分析,試圖去消滅它。可是卻忘了自己生活中所應該要處理的事情,因小失大。

結果,癥狀沒有消除,生活反而弄的一團糟。

運用中庸之道,管它什麼念頭、想法、情緒、恐懼什麼的,都一概不予糾纏,不去認同,不去排斥,任它自由來去,自己只管埋頭過好自己當下的生活。

當你專註於當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糟糕!

原來安心、自在,並不是你所認為的那樣遙不可及!

一切,只在當下自足!


推薦閱讀:

5大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三>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就好咯 | 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悉尼大學(USYD)心理學專業介紹
十條積極心理學建議
麥考瑞大學的心理學專業這麼厲害?

TAG:焦慮 | 心理 | 心理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