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頸椎病康復患者對頸椎病知識的整理

一個頸椎病康復患者對頸椎病知識的整理

11 人贊了文章

這篇文字說明我所了解的頸椎基本常識和一些對應的癥狀以及一些我們病友經常提問和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及疑問。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的學習了解,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要不斷的去學習頸椎知識,比如急性期在醫院理療可以多和好的醫生交流,包括去買一些頸椎病基本的書籍(麥肯錫療法等)和體態康復(百分之九十九的腰疼都可以治好日本作者等)的書籍。這樣的話可以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生病的原因和如何去控制我們的頸椎身體狀況。頸椎病其實沒有那麼可怕,雖然非常的痛苦,特別是得了交感型的頸椎病,但是只要你平時合理的注意姿勢,工作,控制好時間,休息和工作的比例。你將可以控制好頸椎病預防發展到脊髓型頸椎病,而且一定要堅持鍛煉,鍛煉的方法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找到合適自己的鍛煉方法。持之以恆,加強頸椎肌肉力量鍛煉,一定可以緩解頸椎病癥狀。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急性期的時候,一定要去到正規的中醫院或正骨醫院或者中西醫結合的醫院看醫生,最好是去裡面的康復科或者理療科,不要直接去大醫院的骨科。對於骨科醫生來說,只要你沒有達到手術的標準,它只會讓你回去多鍛煉,是開一些消炎止痛藥之類的。因為頸椎病的發病機制是從肌肉開始的,所以急性期的理療和康復治療是對於急性期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一定不要去一些小店,推拿店,私人診所等

當然急性期的治療屬於被動治療,而主動治療是需要在被動治療的基礎之上進行主動的康復訓練。也就是平時醫生跟我們回去說多鍛煉,如何鍛煉?要有科學明確的鍛煉方法,後面會有介紹。加QQ群852891941,一起學習頸椎病知識,鍛煉康復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在肌肉、韌帶勞損或退變的基礎上,以椎間盤退變為中間環節,發生頸椎不穩定及其代償性組織改變,累及重要器官(椎動脈、交感神經、神經根、脊髓),產生相應癥狀和體征的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既往對於肌肉的研究較少,大多數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椎間盤上。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頸椎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複發等特點。

註:頸椎病患者的X線表現為頸椎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出現反曲畸形,有的患者出現頸椎間不穩定,有的有項韌帶骨化、骨質增生等表現。

頸椎病的定義:

現在許多病友甚至有對頸椎病這個詞理解不是很正確,很多病友一看到自己的報告:曲度變直反弓、增生、椎間盤膨出、突出、就認為自己是頸椎病了。其實這只是診斷的依據。並不能確定是頸椎病,頸椎病包含三個基本內容:

第一:必須有臨床表現癥狀

第二:必須有影像學表現

第三:影像學的表現必須與臨床表現癥狀相對應。

特別是第三條,也許很多病友不太理解,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與一定的臨床經驗才能掌

握的。

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

傳統的認識:既往對頸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認為其原因如下:

原因1. 椎間盤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0歲以後即開始。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使纖維環及周圍韌帶變鬆弛,頸椎穩定性減弱,更易進一步勞損及退行性變。纖維環變性及椎間隙狹窄使椎間盤易於向後及側方突出。頸4、5,頸5、6椎間活動度最大,應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損傷。

原因2.椎體及其附屬結構 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時,其周圍韌帶常受異常應力的牽扯,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後關節與鉤椎關節應力增加,使其受損傷及增生。易發生增生的節段依次為頸5、頸6、頸4及頸7。

原因3.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型頸椎病。鉤椎關節、後關節增生,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引起相應癥狀。

原因4.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樣,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還有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症引發或加重了神經癥狀。

現在認為:既往對於頸椎病的發病機制研究過於強調了椎間盤的作用,而忽視了頸椎周圍肌肉的因素,認為:頸椎周圍肌肉尤其是項背肌的退變和勞損可能與椎間盤的退變同時發生甚至早於椎間盤的退變。

註:左圖所示為頸椎病患者CT掃描結果表現為顯著的肌肉萎縮、體積縮小甚至裂解。

右圖:正常人的頸椎CT掃描結果顯示肌肉飽滿,體積較大,肌肉間隙小。

總之,頸椎病主要因為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由於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窄,纖維環及周圍韌帶變鬆弛,頸椎穩定性減弱;頸椎周圍肌肉尤其是項背肌的退變和勞損可能與椎間盤的退變同時發生甚至早於椎間盤的退變。項背肌的退變和勞損導致頸椎周圍肌肉力量不平衡,一方面為頸椎間盤分擔的壓力減小了,增加了頸椎間盤的壓力,可以促進頸椎間盤的退變;另一方面,頸椎肌肉力量的減弱會直接縮弱頸椎周圍肌群對於頸椎的動態穩定作用,導致頸椎不穩;在此基礎上,可以發展為椎間關節的鬆動,韌帶及關節囊的纖維化以及牽伸性骨質增生。進一步發展,可以危及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重要組織,其結果便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等疾病的發生。

什麼是頸雄曲度

從側方看人體在端坐或站立時的頸部似乎是直的,其實包繞於內的頸椎並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生理弧度。在醫學上把這向前的弧形凸起稱為頸椎的生理曲度。通過X線片上的頸椎顯像:沿此曲度走行,在各個頸椎椎體後綠都有形成的連續、光滑的弧形曲線,醫學上稱之為頸椎曲度。當長時間不正確的坐姿、或是長時間的勞累、頸椎缺少活動、脊柱損傷、脊柱鈣化等就會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衝重力的震蕩,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由於長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時,頸椎的前凸可逐漸消失,甚至可變直或呈反張彎曲,即向後凸,成為頸椎病X線上較為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

頸椎生理曲度靠什麼維持?

很多病友一看自己的片子報告會嚇一跳,我的骨頭變形了,頸椎曲度變直反弓的問題困擾了很多的病友,正常的人體脊柱是有曲度的,頸椎和腰椎曲度向前,胸椎曲度向後,在正常曲度狀態下頸椎和腰椎處於最佳狀態,韌帶和椎間盤的鬆緊度剛好合適,而這種曲度的維持依靠的肌肉力量。正常人在年輕時候,活動相對較多,肌肉力量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獲得了鍛煉,肌肉力量強就足以維持頸椎彎曲度。其實道理很簡單細細聽來就會明白了。「骨骼是被動的,肌肉是主動的」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吧?頸椎曲度的形成和維持需要頸椎周圍的若干組肌肉群保持等長的、平衡的、可調節的、互相制約而又互相配合的作用用來完成的,如果某一部分肌肉勞損或者損傷勢必會導致平衡力丟失,久而久之頸椎的骨骼也就跟著變形了(曲度改變)所以很多病友認為是自己的骨頭變形了,其實關鍵人物不是頸椎變形,而是頸椎周圍的肌肉耐力和力量減弱的原因,更專業點,就是肌肉收縮力和舒張力,通俗來講就是肌肉肉勞損。

頸椎經常咔咔響的原因是什麼?

經常聽到很多病友說自己的頸椎老是咔咔的響,有的能聽見沙沙的響聲,有的一動就咔的一聲,響完後就很舒服,其實這並嚴重,主要是肌肉勞損後的表現,肌肉勞損後,失去了原有的彈性,軟組織形成纖維帶所致。關節經常彈響,是韌帶肌肉鬆弛的表現,這是頸椎病的初期表現,稱為頸型頸椎病,且出現這樣的癥狀,大家也不要急,此時正確的加強功能鍛煉是可以把頸椎的消失在萌芽狀態,但是是自己一定要重視,往往那些後悔的病友都是在這個時期沒有重視過,而發展到最嚴重的地步。

項背肌勞損與頸椎病

項背肌是頸椎後部肌肉的總稱,對於頸椎後伸活動、維持頸椎穩定、維持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有著重要的作用。據研究,組成項背肌的肌肉具有飽滿的外形、肌肉容積大、肌肉間隙小;慢性頸部疼痛的患者項背肌發生了萎縮,肌肉容積減小,肌肉間隙增大,這些變化是慢性頸部疼痛的病理基礎。正常的頸椎因人體生理需要,有7-13度的向前彎曲的弧度,稱為生理曲度。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衝重力的震蕩,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

註:左圖顯示頸椎病患者生理曲度消失,右圖顯示正常頸椎生理曲度。

經常低頭伏案工作,項背肌勞損,會使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變直。頸椎周圍的肌肉就如同斜拉橋的一根根纜繩維繫著橋樑堅固的主體一樣,發揮著重要的穩定作用。斜拉橋的纜繩一旦斷裂或鬆動,橋樑也就會傾斜或倒塌;頸椎周圍的肌肉如果發生了勞損或退變,維繫頸椎生理曲度的作用也就會減弱或消失,頸椎的生理曲度就會變直甚至出現反曲畸形。進一步可以導致很多其他變化,如鬆動、增生、肌肉緊張等,從而刺激周圍神經或血管,導致頸椎病痛。研究顯示,頸椎病患者在發生肌肉萎縮退變的同時發生了肌肉間隙的增大以及在增大了的肌肉間隙內的脂肪組織浸潤。

註:左圖示頸椎病患者的CT掃描,顯示肌肉萎縮、肌肉間隙增大,部分肌肉裂解;

右圖顯示在增大的肌肉間隙內脂肪組織浸潤充填。

因此,頸椎病多來源於項背肌勞損,被動的理療、按摩、牽引等治療方法都不能提高項背肌肌肉力量,正好像只有加固了斜拉橋的一根根纜繩才能夠維持橋樑的堅固性一樣,只有提高了項背肌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才能維持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緩解頸部疼痛,從而治癒頸椎病,防止頸椎病的發生或發展。因此,有關專家認為,預防、康復、治療頸椎病必須加強項背肌的肌肉力量,提出 「預防、康復、治療頸椎病---有力才是硬道理!」的理念。

為什麼有的曲度変直會有頭暈、心慌、耳鳴等複雜受的癥狀?

,現在很多病友曲度變直,就會頭暈,而醫生卻說沒事,這也是我當年所經歷過的,曲度的變直一方面說明頸椎的肌肉有蛻變,二是表現出穩定性降低。頸椎的穩定性差很容易導頭暈的問題,如如果長時間出現不穩,頸椎的蛻變的速度就會加快。比如椎間盤的變性,骨質增生來代償來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在臨床上會看見很多的人雖然是曲度變直卻沒有癥狀。雖然肌肉勞損,肌力和耐力都降低,但是通過內在的代償,還能維持整體的平衡,只有外平衡肌肉和(內平衡}骨骼不協調,オ會出現癥狀。曲度變直只是頸椎病的前期的表現,如如果有頸椎疼痛的癥狀在臨床在可以定義為頸型頸椎病。還有部分人曲度存在,卻會有頭暈,拍攝動態片檢查,發現存在頸椎失穩,這類說明內在的平衡不穩,靠外在肌肉維持來平衡。頸部肌肉持續緊張,使得肌梭的傳導增加,引起頸部周圍神經反應性增高,對顱底的動靜脈收縮的協調功能降低,引起頭暈等癥狀。有曲度的問題,但是不一定都有癥狀,還有很多有曲度的也有癥狀,曲度一旦消失就很難恢復到以前一樣。

頸椎病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第一種:頸型頸椎病又叫做肌型頸椎病,是在長期頸椎不良姿勢的作用下,頸椎發生了椎間盤的退變,同時伴有頸椎前後肌群肌力不平衡,項背肌勞損,以頸椎疼痛為主要癥狀。此型頸椎病病情較輕,如果注意治療或保健,就可以預防頸椎病的發展。

第二種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

是在頸椎間盤退變、頸型頸椎病的基礎上發生的,,以頸椎神經根孔附近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根為主,以上肢麻木為主要癥狀。

第三種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

是在頸椎退行性變的基礎上發生的,頸椎不穩、骨質增生、椎動脈受到異常活動或增生骨刺的壓迫刺激,發生痙攣,從而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產生眩暈等主要癥狀。

第四種頸椎病:交感性頸椎病

此種頸椎病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發生了頸椎椎間不穩定,在異常活動的刺激下,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椎動脈痙攣,產生眩暈、鼻塞、心慌等癥狀。

第五種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

此型頸椎病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韌帶鈣化、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並在慢性壓迫之下,出現脊髓不全損傷的癥狀,如肢體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肢體痙攣。

最後一種頸椎病:混合型頸椎病

是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頸椎疾病的混合類型,其治療更加棘手。

頸椎周圍肌肉尤其頸椎後方的項背肌的力量是康復治療頸椎病的關鍵,只要忽視了這一點,不管是牽引、理療、枕頭還是藥物、手術等等,任何治療方法都不會取得理想的長期療效。因此,我們提出了「預防、康復、治療頸椎病----有力才是硬道理」的理念。

為什麼曲度會慢慢的変直反弓呢?

隨著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增大,現代人越來越遠離活動,更多的時間是在辦公桌、電腦桌、電視前度過,而此時肌肉獲得鍛煉的機會越來越少,逐漸出現廢用性萎縮,肌肉力量越來越弱,直至到最後肌肉難以維持正常的頸椎和腰椎的生理曲度,所以這時到醫院拍片通常會被告知:頸椎或腰椎曲度變直。應該來說,此時已經有頸肩部或腰部不舒服的癥狀了,但很多人並不在意,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生活和工作還得繼續,只能靠休息或藥物來改善了。此時的肌肉已相當疲勞,它會出現慢性勞損的情況,專業的說法是反覆的被動拉伸導致肌肉出現慢性炎性反應。一般來說最先出現疼痛的部位是肌腹痛,往往有明顯的壓痛點,但是按摩時雖然感覺疼痛但往往很舒服。如果此時肌肉力量仍沒有恢復,進一步的疲勞就會發生,此時肌肉的附著點就會反覆被牽拉,長期以往慢性損仿導致骨贅的形成。此時椎間盤和韌帶組織因為生理曲度已改變導致處在一個被動牽拉的狀態,當韌帶被拉得過緊時,韌帶附著點會反覆被牽拉損傷,久而久

之就會出現骨贅。這時再到醫院做檢查會被告知: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有骨質增生的形成。如如果此時患者能夠及時改善肌肉力量,或許這種慢性退變就可以終止,但是如果仍然沒有有效改善肌肉力量,椎間盤突出加重,增生,韌帶肥厚,壓迫神經或脊髓時就會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無力的癥狀,直到骨科或脊柱科的醫生們就會對你說,你這個情況該手術了。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頸椎椎曲度變直多為頸椎病的影像學表現。臨床上可能會伴隨一些頸源性的癥狀比如頸肩部酸痛不適,頭暈、頭痛等。一旦有頸椎曲度變直的影像學表現,不能太過掉以輕心,雖然不一定都是頸椎病,但這樣樣的變化至少表明頸部軟組織有病變,及時有效治療可以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頸椎生理曲度能不能恢復?

很多病友聽到自己曲度變直,就認為恢復曲度癥狀就會消失,這種認為沒有根據,現在很多辦公族都有曲度的問題,但是不一定都有癥狀,還有很多有曲度的也有癥狀,曲度一旦消失就很難恢復到以前一樣,臨床上的康復也不是用曲度來衡量,有曲度的人一樣會有癥狀,很多曲度消失的人,也不一定有癥狀,雖然可以通過一些治療鍛煉和墊圓枕,可以糾正,但是要想這輩子都回到以前一樣是不太可能,因為人會衰老,頸椎會蛻變,誘發的的因素隨時都存在,所以臨床上是不太可能恢復到以前那樣的程度。正確的使用圓枕有助於減輕癥狀和改善頸椎的曲度,圓枕有一定程度慢牽引的作用,能夠綬解癥狀和延緩頸椎蛻變的速度,也能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但在和不少病友交流中往往有這樣的感受,墊枕後頸部癥狀更明顯,甚者墊枕後出現落枕。其實,墊枕是有一定技巧的,過伸位片失穩的和過屈位失穩墊枕是有學問的,首先是要順應其病理角度,在發病期間一定要遵循舒適原則,有的病友過於追求力學角度的墊枕可能會適得其反。其次要把握墊枕時間,並不是墊枕的時間越多越好,如果墊枕時間過長,尤其是睡著墊枕往往會加重病情。

正確認識頸椎骨質增生?

在和很多病友交流中,他們都會說頸椎片子報告說有骨質增生,非常害怕,首先骨質增生不是病,是一種退變表現,骨質增生是人都有,如同人老了頭髮變白、皮膚鬆弛、出現老年斑一樣,都是正常自然規律的表現。骨質增生一般不會引起癥狀。由於骨骼在退變過程中為了代償異常應力而產生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有反映了存在異常應力。重要的是它一般不會引起疼痛或功能問題,往往是在體檢拍片過程中發現了骨質增生。臨床上許多人骨質増生很嚴重但沒有癥狀,即使疼痛消失了,但骨質增生依舊。也有病人疼痛很重,但並沒有骨質增生或骨質增生很輕微,所以骨質增生與癥狀不一致,不是正比關係,更不是一種病。不要將疼痛等問題歸於骨質增生,這樣既耽誤了病情,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如今在20幾歲的片子中就會發現很多像中年人的增生現象,這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加快了頸椎的蛻變速度,頸椎為了維持力學平衡。就會用増生的形式來代償。雖然骨質增生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身上,骨質增生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不會無限制的發展下去。我們

知道,骨質增生是機體恢復新的平衡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關節重新恢復到穩定狀態時,骨質增生自然會停止。如果增生都建立不了新的平衡,就會引起頸椎失穩,那很容易出現頸椎病的癥狀,出現增生不一定會出現癥狀,有癥狀不一定是增生引起的,需要拍片檢查看看是不是增生產生對應的臨床癥狀。現在社會上有許多「江湖醫生」,標榜自己有「祖傳秘方」,可以去除骨刺,有些藥物廣告宣稱可以「化」骨刺純屬無稽之談,殊不知骨刺的成分與骨的成分是一樣的,化掉了骨刺也就化掉了骨,人無骨豈能站立與行走乎?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騙錢。現代醫學的研究證明,目前尚無有效地去除骨刺的方法醫生和患者能夠作到的是緩解癥狀,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治療篇

頸椎病的治療手段比較多,但是沒有快速有效的辦法,?臨床上一般治療方式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加QQ群852891941,一起學習頸椎病知識,鍛煉康復

保守治療採用藥物、理療、推拿按摩、針灸、小針刀、牽引、頸圍領制動等等方法,我想想很多病友都嘗試過很多方法,我不否認中醫對部分的病人會有立桿見影的效果,也有的沒有一點效果,在治療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病友康復意識不強,康復治療不連續,兩次治療之間的間隔時間很長,短的一周,長的一個月甚至更久。經常碰見很多病友會問:「怎麼這麼久了還不好啊?」言語間帶著些許抱怨與不解。其實,康復治療的效果遵循累積效應,單次的治療或許不會覺得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持續一段時間的積累一定會讓您得到滿意的效果。

很多病友在久治癥狀卻得不到緩解,於是都問我,能不能做手術,其實頸椎病的手術要求非常嚴格,並不是所有的類型頸椎病都可以手術,要考慮到你年齡,病情,和手術的療效,才能去手術,只有脊型的一般醫生建議儘快手術,因為脊髓的損傷是不可逆的,以兔脊髓長期受壓後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但是很多病友不知道,保守治療和手術不可能解決疾病的基本因素--「衰老+勞累」。也就是說,治療無法根治,退變手術是是「沒有辦法的好辦法」,也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打個比方,手術類似救火,不可能根治火災隱患,但是再次出現火災,還能再救?

鍛煉篇

頸椎功能鍛煉是康復中最重要的一項,然而很多醫生和病友卻非常不重視康復鍛煉,頸椎病反反覆復一年比一年加重,到了嚴重的時候卻後悔,頸椎病的康復三分靠治療七分要預防鍛煉。由於以前自己不懂頸椎病的知識,醫生也沒有正確引導鍛煉,自己發明很多的鍛煉方法,錯誤的鍛煉卻讓我的癥狀更嚴重。想想我真的後悔。積極鍛煉頸部肌肉可以有效增強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能有效預防並減輕頸椎病。據調查:頸部肌肉發達的人群中,頸椎病發作的幾率下降80%。但是,並非所有的鍛煉都是有益的,盲目、錯誤的鍛煉甚至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致命的後果,特別是已經出現頸椎生物力學結構失穩的患者,不應進行激烈的如搖頭、頸前伸、左右晃動、低頭等鍛煉。

肌肉運動的基本型有哪些?

頸項功能鍛煉,可增強頸項部肌力,滑利頸椎關節,調節頸項活動,避免頸部勞損,緩解頸椎病的癥狀延緩頸椎的蛻變。頸椎活動度是建立在頸椎椎體之間基礎上的的,頸椎的穩定性是為離開獲得更好的活動度。所以頸椎的康復鍛煉上,應該根據頸椎病患者的癥狀和各項檢查去選擇提高頸椎的活動度還是頸椎的穩定性。干萬不能亂做康復鍛煉。不然會加重癥狀,給自己帶來壓力。

按肌肉收縮形式分類:

等張收縮 是指肌肉收縮時,肌肉肉的張力基本不變,但肌肉長度發生變化,產生關節運動;也稱主動非抗阻運動

等長收縮 ,是指肌肉收縮時肌肉長度不變,但肌肉肉的張力發生變化,無關節運動。{也稱作主動抗阻運動

頸椎常用的運動康復方法:

一、改善頸椎活動度的常用方法(主動非抗阻)

我想改善頸椎活動功能的方法,很多病友都知道,比如各類的保健操,都是改善頸椎活動功能的鍛煉但是能這些都是在頸椎穩定性好的情況下?在去做否則容易誘發頭暈等現象,主動非抗阻鍛煉就是平時我們說的保健操,米字操等這類能保持正常的關節活動度有較好的作用。緩解疲勞,而對於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作用遠遠不如主動抗阻運動療法為好。特別是已經出現頸椎生物力學結構失穩的患者,不應進行激烈的如搖頭、頸前伸、左右晃動、低頭等鍛煉。這樣很容易加重頭暈等癥狀。在曾經我換頸椎病的時候,因為不太懂,導致自己的癥狀越來越難受。就因為錯誤的鍛煉,我吃了不少苦頭。在和病友的交流中也發現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頭暈,在上班或者空閉時候可以做這樣的保健操,有預防保健作用。

二、提高頸椎穩定性的方法主動抗阻鍛煉

頸椎病的發展是一個逐漸丟失穩定性的一個過程,我們人類的頸椎正如同高樓大廈需要堅固的鋼筋支柱一樣也需要堅強的支撐,其中頸椎椎骨起著靜力性支撐作用,頸椎後部肌肉發揮著動力性的主導性的支撐作用。沒有堅強的椎骨支撐,頸椎會變形導致頸椎病的發生,這是已經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所以加強功能鍛煉,増強項背肌肌力,恢復並維持頸椎周圍肌群的肌力平衡,促進頸椎穩定,從而緩解頸部疼痛、恢復頸椎生理曲度,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通過上述機制還可以減少頸椎間盤的壓力,防止頸椎病的發生及發展。

頸部肌力訓練方法。上身直立,頭略後仰,立位或坐位均可,雙手交又放在枕後(即後腦勺)部位

用力向後仰頭,同時雙手用力抵住枕部使頭不能後仰,即頭和雙手對抗此時您會感覺到頸部後方的大塊肌肉在持續收縮用力,但是頸部卻因為雙手的對抗動作沒有活動,這種狀態醫學上稱為肌肉的「抗阻等長收縮」。這種方式是迅速增強肌肉力量的最好方式。一般一次鍛煉4組,每組對抗50次每次持續對抗10秒鐘。前後左右都需要做,不一定要去規定多少個,標準就是是做到頸椎肌肉勞累發熱酸為止,對頸椎不穩引起的頭量、噁心、心慌等交感神經癥狀。一般情況下,堅持一段時間頭暈癥狀就會減輕。對那些長期伏案工作者,也有預防作用。只有堅持才會出效果

頸椎病能不能跑步、打球之類的劇烈運動?

在與病友交流中,很多病友說我也有鍛煉呀,怎麼就沒效果,很多人還加重癥狀,於是我就問是怎麼鍛煉的,基本上很多病友就是跑步跳繩打球之類的鍛煉,這幾種都是有氧運動多數是等張收縮的形式,有氧運動時一種耐力訓練,是在功恢復到一定的強度時,來増強心肺和代謝功能,但卻對脊柱、關節有疾病的人有害(尤其是體重偏胖的人)。因為這類鍛煉動均屬於需要承擔體重的活動,活動過程中,脊柱、關節都需要承擔體重。也不能鍛煉到頸椎,如果有頭暈癥狀,應該是盡量休息,加強靜態的一個功能鍛煉,而不是想早點好,醫生說要多鍛煉,自己就隨便去鍛煉,這樣適得其反。碰到過很多這樣的病友,一說起自己也堅持鍛煉,但是頭暈癥狀還越嚴重,就是因為失穩後,做這些產生關節活動的鍛煉,而不是提高頸椎穩定性的鍛煉,所以有頭暈的病友,最好不要急著,去做鍛煉。頸椎病的發展就是一個逐漸丟失穩定性的一個過程,所以提高頸椎穩定性的鍛煉是必須加強的。不是任何一種鍛煉對頸椎病都有益,也不是每種鍛煉都能對人體全身產生必要的幫助,比如跑步、走路、跳舞等對人的肺功能的改善有益,而對頸椎

病的康復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頸椎病重在預防,我們的理想是不患任何頸椎病;即使患了頸型頸椎病,最好能夠把它消滅在這一狀態,使之不向椎動脈型、交感型或神經根型頸椎病發展;已經罹患椎動脈型型、交感型頸椎病或神經根型頸椎病者,一定要積極科學地治療,防止向脊髓型頸椎病發展。我也後悔過,後悔開始的時候沒有堅持正確的方式去鍛煉,醫生說了,我卻沒有實施,到後面實在是沒有辦法的時候,才去實施施。人就是這樣,沒有痛苦過,就不明白。別人在怎麼說,都是沒用的,我也

曾經遇到過很多這樣的病友,輕的時候告訴他堅持鍛煉會好的,卻不相信,有的嚴重重的就後悔當自己沒有去堅持鍛煉。健康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只有處於疾病折磨後才體會到這就話的含義,希望大家珍惜健康。

頸椎經常「咔咔」響酸累,骨質增生和推間盤出需要鍛煉嗎?

經常發現很多病友在工作一會後脖子酸痛累;活動頸椎經常有「咔咔」的響聲,長期脖子疼痛不愈;反反覆復,拍片顯示生理曲度變直;此時你是頸型頸椎病,是頸椎肌肉勞損的表現,頸椎肌肉耐力和力量的下降,肌肉就會慢性勞損,導致其它類型頸椎病就是從這一型頸椎病發展而來。只要注意保護,堅持鍛煉,就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病或阻止頸椎病的發展。因為項背肌勞損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通過鍛煉提高項背肌肌力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很多病友問我,我都已經有增生了,鍛煉肌肉就能讓增生消失嗎?首先他沒有正確的認識骨質增生我們加強頸椎肌肉耐力和力量,緩解頸椎疼痛,促進頸椎的穩定性,減少對周圍血管和神經組織的刺激。從而消除癥狀,堅持的同時也在阻止頸椎病的繼續發展,而不像被動的治療,雖然有幫助緩解癥狀,但是卻不能延緩和阻止頸椎病的發展。對於椎間盤突出的同樣是要加強功能鍛煉的,我們並不是通過鍛煉讓突出的椎間盤迴去,增強頸椎肌肉耐力和力量,促進頸椎穩定性,分擔各種狀態椎間盤承受的壓力。促進椎間盤的營養,從而延緩椎間盤的繼續的突出,避免發展到脊髓型頸椎病。

對於發展到脊髓型的頸椎病,到這步了鍛煉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都已經發展到最嚴重的一步,已經造成脊髓所以儘早做手術,手術後慢慢的也需要加強功能鍛煉,防止複發,二次手術的風險性高,效果差遺憾的是,許多醫生和病友都不用發展的觀點看待頸椎病,而是孤立地看待上述症型,僅僅應用對症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而並不採取任何防止頸椎病進一步發展的措施。其實,一個癥狀的消失並不代表疾病的治癒;相反,在一種癥狀消失之後,下一種癥狀到來之前,恰恰是疾病的發展階段。肌肉無力和耐力下降是促進頸椎病發展的主要因素之ー,只要這一因素持續存在,頸椎病就會複發或加重。

頸椎病是一個慢性的疾病,康復的過程是漫長的。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問題很常見。包括我自己在康復的過程中也出現過這樣的心理情緒的問題,兩年癥狀得不到緩解,頭腦始終回不到以前清晰的狀態,給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導致的心理情緒化。惡性的循環,癥狀也會相應的加重,給康復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盡量的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情緒,不管是疾病帶來的,還是本身的情緒加重了疾病的表現癥狀,都需要我們盡樣對康復沒有一點幫助,在康復鍛煉的途中是更加的艱難,很多病友認為花一點時間隨便的鍛煉下,就完事了。實際。康復鍛煉最需要的是一個過程,誰都想期望一下就能好,但是不要把期望總是放在明天,調節好自身的

心態,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誘發的因素,堅持系統的康復鍛煉。持之以恆會給你帶來很大意外的收穫

預防

頸椎病患者平時生活習慣該注意哪些?

單純地藥物及保守治療,其實是治不好頸椎病的,頸椎病患者必須得先遏制住頸椎傷害,並積極鍛煉恢復頸椎的活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頸椎病發病的因數之一,在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減少誘發因數,也是非常重要,許多的病友,一邊治療鍛煉,卻不避免一些對頸椎病有傷害的行為習慣,這樣是非常不利於頸椎病的康復和預防。所以在康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及時糾正這些誘發因數。

1、選性傷和正不良的姿勢和習慣

生活工作中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癥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使用電腦者可以將電腦屏幕抬至於眼睛平視的位置,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不要偏頭聳肩,用脖子夾著電話別看一些不起眼的生活習慣盡量克服學習工作

時的不良姿勢及習慣,保持強頸勁項,輕鬆面對每一天。

2、嚴懸性頭、頸、肩外傷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後仰,可造成頸椎揮鞭性損傷;有人生氣時隨意擰孩子耳朵,孩子為了防禦而急性扭頸,或用巴掌打擊孩子頭部等,均可引

起頸肌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嬰幼兒頸部肌肉尚不發達,頸軟,如過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勢不合適,甚易造成過伸性頸椎損傷;有些青少年體育運動不得要領或不重視運動前的預備活動,如頂牛、頭頂立、前滾翻及騎頸娛樂等,均可造成運動損傷。注意安全意識,採取防護措施,避免各種工傷、生活中意外傷、交通事故和運動傷,一旦發生頭頸部外傷,要採取頸部制動,將頸椎局部的創傷程度降到最低,並迅速送醫院治療

3、風、湖濕、酒、咽部感感染

1、夏天注意避兔風扇、空調直接吹向頸部,出汗後不要直接吹冷風,或用冷水沖洗頭頸部,或在涼枕上睡覺。冬天應注意保暖,頸椎病在冬天發病率高。感冒能誘發或加重頸椎病病情,受寒將導致肌肉張力增強強、失去彈性,從而易於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癥狀受寒還可能導致神經根周圍的炎症加重。

2、不是不能喝酒,是要防止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使人們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軟化症,加速頸椎退行性變

3、積極治療咽喉部疾患,咽喉部炎症不僅易引起上頸椎自發性脫位,而且也是誘發頸椎病的因素之該處的炎症可直接刺激臨近的肌肉、韌帶,或者通過豐富的淋巴系統使炎症在局部擴散,以致造成該處的肌張力降低,韌帶鬆弛和椎節內外平衡失調,從而破壞了局部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或加重。因此,及時防治如如咽炎、扁桃體炎、淋巴腺炎及其他骨與軟組織感染對防治頸椎病有重要意義。

心理

頸康復過程中的理行為間題

對於很多脊柱類病患者來講,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卻得不到非常好的療效,癥狀得不到減輕或者緩解,加上頸椎疾病知識的不了解,會有過度的擔心或者恐懼,造成心理上的問題和不良的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部分是頸椎病導致的神經功能紊亂,部分是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心裡問題。產生的惡性循環,對頸椎病的康復是非常有影響的。

1、焦慮恐懼:對於頸椎病可以肯定的來講久病不愈都會有焦慮的現象,對於交感神經頸椎病來講,由於頸椎不穩刺激交感神經興奮,產生很難受的癥狀,如果由於自己心裡問題產生焦慮的話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的話癥狀會更難受,但是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我們對頸椎病的預防的警覺水平,如果焦慮過度或者不適當就是有害的心裡反應,對頸椎病的康復是非常有影響的。我深有體會,有想到的,期間間四處求醫,卻不見任何的緩解,還加重,這樣使得我對未來的緊張、恐懼、害怕,想想想這一輩就是都是這樣痛苦的生活。慢慢的心理上產生了焦慮,如若長時間的這樣下去,沒有心理疾病,也會整出心理疾病來。到頭來就更加分不清,我是頸椎導致的,還是真的有「神神經病」?

2、抑鬱:表現為悲哀寂寞孤獨喪失感和厭世感等消極情緒狀態,伴有失眠食慾減退等多數軀體患者都存在抑鬱有的會有悲觀自殺的想法,對於頸椎病來講不完全是有疾病所造成的抑鬱。很多患者在求醫的過程中常被醫生推來推去最後找不到原因就推個給心裡科,心裡醫生當然會說有抑鬱症,所以以自己一直在糾結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3、憤怒:是與挫折和威脅有關係的情緒狀態,由於目標受到阻礙,自尊心手打打擊,為排除阻礙或恢復自尊常常激情憤怒。我曾經也憤怒過,有時候難受的時候,想起醫生對我的態度,就氣憤。可能很多病友在求醫的過程中都會碰到好不容易掛到一個所調的專家號,沒想到幾分鐘就出來,最後一句話就是沒什麼大問題然後什麼也不和我們講解,甚至來一句頸椎沒什麼問題,你去神經科看下吧。被科室當皮球踢來踢去。沒有一個有實質性的建議或者鼓勵安慰之類的言語

4、過分的依賴:得了頸椎病的人表面上看上去能吃能睡但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們所承受的痛苦包括很多自己的親人朋友,得不到別人的關心照顧,而不是自己去完成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由於康復的目標直接與這些依賴反應相矛盾因此處理不當回影響康復的成效,情緒的依賴表現為患者對許多事情都需要詢問醫生或周圍的人,要求給予關心,反覆不斷的陳述自己的癥狀,對醫生的關心程度感到不滿意,有的醫生也會失去耐心,使得患者對醫生的態度厭倦。如果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更容易導致神經素亂的癥狀,偏頭痛、視力模糊、睜眼無力、半身酸麻感、肢體發涼或灼熱感、肢端痛、出汗異常及心律紊亂等。此外,有的患者還表現為心動過緩、血壓偏低、噯氣頻頻及胃腸蠕動增強。包括焦慮失眠心煩憤怒抑鬱郁心慌。等類似植物神經紊亂的癥狀。在醫院又得不到的確定,很多醫生也只是在懷疑,本人總結幾條經驗,減少對交感神經的刺激癥狀會有所減輕,第一是卧床會減輕,第是帶頸拖會減輕,第三是低頭仰頭或者搖晃頸椎後會加重。加上頸椎動態片有慢性不穩的表現。還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就可以認為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頸椎病是一個慢性的疾病,康復的過程是漫長的。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問題很常見。包括我自己在康復的過程中也出現過這樣的心理情緒的問題,兩年癥狀得不到緩解,頭腦始終回不到以前清晰的狀態,給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導致的心理情緒化。惡性的循環,癥狀也會相應的加重,給康復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盡量的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情緒,不管是疾病帶來的,還是本身的情緒加重了疾病的表現癥狀,都需要我們盡量的去克制和忍受。我們可以找一些其他的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思想不要老是想著自己的疾病,這樣對康復沒有一點幫助,在康復鍛煉的途中是更加的艱難,很多病友認為花一點時間隨便的做下,就完事了以為就能有立桿見影的效果,沒那麼簡單,這麼多年的壞習慣積累的疾病,想不付出什麼就想好,這有點不切實際。康復鍛煉最需要的是一個過程,誰都想期望一下就能好,但是不要把期望總是放在明天,調節好自身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誘發的因素,堅持系統的康復鍛煉。持之以恆,會給你帶來很大意外的收穫。


推薦閱讀:

胳膊畫個圈,告別拜拜肉,預防肩周炎!
肩膀又疼又冷 與肩周炎有關嗎
肩周炎的預防與運動康復
肩周炎的「死敵」?一根絲瓜擺脫多年胳膊疼!簡單實用 不花冤枉錢

TAG:頸椎 | 肩周炎 | 腰椎間盤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