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勝利,以及最後的病毒
4 人贊了文章
1977年,10月25日,最後一個天花病人在非洲索馬利亞被發現。之後,地球上再也沒有出現天花病人,天花——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從此絕跡。
在中國境內,這美好的一刻來得更早。隨著1961年最後一例天花病人的痊癒,中國再未出現天花病例。1979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確證,中國自1960年代起再無天花病例。
迄今為止,天花仍是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用科學方法根除的唯一疾病。這是疫苗的勝利。
可是,今時今日,在一個大國,我們卻不禁惶惑,疫苗可以戰勝疾病,但它能戰勝邪惡的慾望,以及漏洞百出的監管嗎?
1
來自白山黑水的愛新覺羅家族,對天花有著恐怖的黑色記憶。
皇太極在位時期(1627一1643)是後金對明朝戰爭的關鍵時期,然而,皇太極主動發起戰爭,一般都是九月至次年三月,而四月至八月,往往按兵不動。
這種打仗的節奏,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原來,滿洲人害怕天花。天花是由感染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又叫 「痘瘡」或 「出痘」,長期沒有特效藥物能夠治療。天花病毒繁殖極快,能在空氣中以驚人速度傳播。凡未患過天花疾病或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感染。一旦感染,很容易產生併發症狀,可導致失明,病死率往往高達30%,即使癒合,臉上也會留下麻點,嚴重破相。
滿洲人原居塞外,天氣寒冷,一般不生痘疹,所以身體中沒有免疫力。進人中原之後,他們一旦染上天花,極少能幸免於難。
天花病毒性喜炎熱,通常在夏季流行,冬季很少傳染,故而,滿洲人避開夏季,選在冬季用兵。
如果萬不得已要在夏季出征,皇太極也會硬著頭皮派兵,但這時派出的將領大多是出過痘的人。這些人身體中有了免疫力,不會再感染天花。
明朝在與後金的戰爭中,抓住滿洲人這一身體弱點,製造天花來對抗對方的軍隊。效果,竟然勝過千軍萬馬。
皇太極的重要謀士高鴻中曾提到,他非常擔心恐痘症的存在會成為後金軍事行動的一大阻撓。他說,明朝人「皆知我國(後金)怕豆子,恐他以此用計,多尋出痘孩子置於道路間」。
1640年,五月,皇太極派多爾袞出征,按理,多鐸應出城相送,然而他卻躲在家裡玩樂。皇太極發現後,很生氣地說,我也在「避痘」,但還是到現場相送,而你居然假託「避痘」,攜妓在家開Party,這還是兄弟嗎?
越怕啥,就越來啥。入關後沒多久,多鐸就真的染上天花身亡,年僅36歲。
多鐸不是滿族皇室唯一的中招者。禮親王代善有3個兒子、1個外孫死於天花。英郡王阿濟格的兩個妻妾,均在北京城感染天花而亡。順治帝,24歲時死於天花。
當時在京的史學家談遷說,滿人自入北京「多出疹而殆」。順治的第三子玄燁,命大,出疹而不殆,去鬼門關走了一遭而痊癒,獲得天花免疫力,於是被立為皇位繼承人。
2
天花病毒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傳入我國,漢將馬援兵討交趾國(今越南)時,由戰俘帶進來的。到了十五世紀,由於交通日益發達,世界人員往來密切,天花才開始在中國廣泛流行。
愛新覺羅家族雖然被天花攪得一片驚恐,但他們建立的帝國總算延續了下來。而且在長了一臉麻子的康熙帝的帶領下,走向強大。放眼世界,很多帝國卻未如此幸運。
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相傳正是因為天花的肆虐,無法加以遏制,最終國力衰退。
同樣命運凄慘的,是「被發現」的新大陸——美洲。哥倫布發現美洲時,美洲人口稠密。到1523年,義大利探險家喬萬尼·維拉扎諾抵達卡羅萊納,向北航行尋找從北面繞過新大陸抵達亞洲的方式。一路上他注意到海岸線「人口稠密」,到處都是原住民的篝火。
接下來將近一百年里,不斷有來自歐洲的船隻抵達新英格蘭一帶從事捕魚和貿易,所有的船隻都彙報說新英格蘭原住民人口眾多、防守嚴密。僅有的幾次殖民嘗試也都以失敗告終:原住民願意貿易但並不歡迎長住,很多殖民者被殺死,剩下的都逃回歐洲了。
天花,無意中成了歐洲殖民者的幫凶。西班牙人攻擊阿茲特克人時,天花也伴隨著入侵者傳到了墨西哥,致使當地人感染天花。
起初的入侵者憑藉火槍攻擊阿茲特克人取得勝利,但因為人數較少,阿茲特克不久就佔據了優勢,將西班牙人驅離出城,入侵者落下的各類物件被阿茲特克人當作戰利品。
不巧的是,其中一些物品,比如毛毯等,可能包含一些殘存的天花病毒,引發了阿茲特克人的感染。這場戰役的統帥以及許多士兵遭遇天花而亡。
這一歷史不久也在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國時重演。印加帝國國王忽然死於天花,來不及選定合法繼承人,帝國統治搖搖欲墜。西班牙人皮薩羅順勢率軍攻陷了這個帝國。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說,殖民者將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送給原住民當禮物。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的。天花的死亡率在美洲原住民中高達90%,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散播天花病毒,成為殖民者的戰略。
賈里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和鋼鐵》中提過一個著名的論斷:疾病在美洲殖民史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舊大陸有漫長的家畜飼養史,擁有和多種病原體「鬥爭」的經驗,獲得了一定的免疫力;而新大陸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家畜,因此不但面對舊大陸疾病不堪一擊,甚至拿不出像樣的疾病反攻(唯一可能來自新大陸的重要疾病是梅毒)。
3
中國人應該感謝「疫苗」,才不至於在最早的殖民浪潮中亡國。而愛新覺羅家族,也是憑藉「疫苗」,才在北京站穩了腳跟。
儘管,那時候預防天花的「疫苗」還未出現,只是功能相當。這種方法被稱為人痘接種。
范行准在《中國預防醫學史》中認為,中國的人痘接種肇始於16世紀中葉的明代隆慶年間。
一般有兩種方法,旱苗法和水苗法。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細末,加上樟腦、冰片等吹入種痘者鼻腔中。水苗法則是將患者痘痂加入人奶或水,用棉簽蘸上,塞入種痘者的鼻中。
這兩種方法都是讓種痘者先患上輕度的天花,出過疹子後精心護理,直至病症消失,就相當於得過天花,從而獲得了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直到20世紀初,這些接種法還在江蘇等地被使用。
滿洲人畏痘如虎,一開始對天花的預防並無認識,只是一味消極地躲避。後來才發現,躲,並不能解決問題。
天花流行造成的八旗人丁死亡率高得驚人。康熙帝對此記憶猶深,他的童年一直籠罩在天花的陰影之下。他晚年回憶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
因為童年患天花的經歷,康熙帝對抵禦天花的態度很堅決。皇太子胤礽5歲時染上天花,經過擅長治此病的傅為格診治而愈。後,康熙帝將傅為格調入京,給未出過花的其他皇子種痘。
康熙二十年(1681)年後,清官方全面對天花實行積極性的預防措施。接種人痘,在當時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預防效果。
康熙帝成為種痘法的帝國頭號推廣大使,從宮中一直推廣到民間,推廣到漠南、漠北蒙古各部落,從而大大減少了天花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發病率。他還降旨,讓太醫院專門設立痘疹科,廣徵各地名醫前來供職。北京城內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
在康熙帝的推動下,清代朝野對天花的防治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康熙帝後來說:「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嘗記初種痘時,年老人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
4
英國人對抗天花的歷史卻顯得有些「偶然」。這種偶然性,來自於最早在英國宣傳人痘接種法的,竟然是一名女文青——陪丈夫出使土耳其的瑪麗·蒙塔古夫人。
1717年,她在給閨蜜的一封信中說,無情蹂躪英國的天花疫情,在土耳其因為人痘接種技術而猖蹶不起來。
據統計,整個18世紀,歐洲有上億人口死於天花。當一種傳染病兇猛到這種程度,兩名歐洲女性在信中討論這個病種,也就不奇怪了。
傳統歷史學者認為,土耳其的人痘接種技術,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但事實上,這可能只是一個誤會。因為土耳其的接種法,跟中國完全不同。
蒙塔古夫人看到的人痘接種過程是這樣的:醫師(一般是土耳其當地經驗豐富的老婦人)提取罹患天花病人身上的已然成形的膿包物質,然後將特製的手術用針浸潤其中,使之與天花病毒充分接觸。醫師會在被接種者手臂三角肌或前額實施接種,待接種完成後,通常會將煮熟的米飯磨漿,並覆蓋在接種部位上。
這套技術,更接近現代的接種理念,估計最早是從印度傳過去的。
一年後,1718年,此時是中國的康熙五十七年。如同康熙帝當年決定給皇子們進行人痘接種一樣,蒙塔古夫人決定為年僅5歲的兒子愛德華·蒙塔古進行人痘接種。
在公使使團隨行醫師查理·梅特蘭的配合下,由一名經驗豐富的痘娘主刀對小愛德華進行了人痘接種。雖然因為接種痘娘緊張而造成小愛德華不必要的疼痛,但整個接種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小愛德華在術後出現了短暫的發熱和出痘等接種臨床不適反應,但癥狀很快消失,身體得到恢復。
蒙塔古夫人回英國後,開始宣傳土耳其的人痘接種技術,尤其是在爆發於1721年的天花疫情中,不遺餘力地推廣這項預防技術。
這項推廣,後來得到英國王室的支持,6名死刑犯作為臨床對象,進行了人痘接種試驗。有25名醫學界的專家觀摩了整個手術過程。試驗效果很好,作為回饋,這6名囚犯後來得到了特赦。
不過,英國推廣人痘接種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引發擔憂。1724—1727年間,已知897名天花接種者中,有17人死亡。這引起了英國皇室和政府對人痘接種負面作用的高度重視。1728年,英國議會甚至公開宣布天花接種是一種危險行為。
1796年,英國醫生琴納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驗,用牛痘代替人痘,改造成牛痘法,在人體上試用,獲得巨大成功。但是,牛痘接種早期也受到廣泛的抵制,人們相信,牛痘接種會引發梅毒疫情。
一直到1860年代,「牛痘苗」出現,人類歷史上真正的疫苗來了。因為基本上無危險,「牛痘苗」很快成為世界各國預防天花的有力武器。
5
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的時候,中國所謂的康乾盛世正好落幕。但是,在預防天花方面,這個老大難帝國仍然保持與世界接軌。
1805年,也就是牛痘接種法誕生的第十個年頭,一個葡萄牙醫生將牛痘法傳到澳門,東印度公司的船醫皮爾遜進而將之帶到廣州,於是中國開始種牛痘。
當時,廣州出現了第一批牛痘醫,邱熺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在著名的《引痘略》中闡述了種牛痘的方法與優點。《引痘略》出版後,正值我國天花猖獗之時,各地紛紛翻刻此書,派人來廣州學習此術,引疫苗回鄉,效仿廣州舉辦牛痘局。
牛痘接種逐步取代了中國之前採用的人痘接種。牛痘防疫所到之處,天花無處藏身。這種困擾了明清兩代的烈性傳染病,終於得到了相對有效的控制。
與此同時,英國在干一件更大的事。19世紀中後期,英國實行了強制免疫制度,通過立法手段強制國民接種天花疫苗。
這對於全面、徹底遏制天花傳染,應該是一項利其國利其民的公共衛生政策。不過,英國人想得更遠,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輿論,認為強制免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民的個人自由構成了威脅,從而引起曠日持久的社會辯論,掀起規模宏大的反強制免疫運動,要求政府尊重個人意願。
想想就知道差距,人家19世紀就在反思強制免疫制度的危害,而我們21世紀了,連一針疫苗的有效性都無法得到國家的保障。
到20世紀初,鑒於天花已得到有效控制,英國政府最終廢除了強制免疫制度,允許民眾根據個人意願決定是否接種天花疫苗。當初的質疑者,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6
而中國,在20世紀初,由於內憂外患,防疫體系的建立並不完善。天花始終未能被真正消滅。
新中國成立之初,天花感染形勢依舊不容樂觀。1950—1951年,我國報告天花病例仍有1.1萬多例。1950年10月,國務院簽發關於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衛生部公布種痘暫行辦法,規定中國居民一律免費普遍種痘。
1949年至1952年上半年,全國各地接種牛痘達5億多人次,占當時全國總人口80%以上。
全民種痘政策的順利實行,使得天花病例數急劇下降。1952—1958年間,全國天花病例數從10萬多人銳減為300多例。1959年,只有新疆、四川及雲南3個省內發生病例,且多為輸入性病例。
隨著1961年我國最後一例天花病人的痊癒,中國境內再未見天花病例。
在世界範圍內,1967年,全球進行了最後一次大規模消滅天花的活動。
到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人類成功消滅天花。這樣,天花成為最早被徹底消滅的人類傳染病。
回過頭來看,人類與天花的鬥爭史,除了接種方法的改進、疫苗的發明等技術因素起到制勝的關鍵作用,還有什麼因素是至關重要的?
很明顯,有一點很重要:至少,注入人體的牛痘疫苗是真的!
如果假疫苗在一個大國泛濫,種痘就成了一種無效的集體行為,天花的爆發或許會在某個時刻取代它的滅絕。所以,沒有假疫苗,這一點太重要了。
簡單說一說民國。民國的防疫體系跟現在比,硬體差得很遠,但人家對疫苗的監管和防控卻很有效。整個民國時期,現在能發現的制售假疫苗案件,僅有一例,發生在1933年。漢口市政府僱傭的一名注射防疫針助手,利用職務之便,偽造霍亂疫苗,對外販賣。儘管量不大,但犯罪嫌疑人後來被判了五年徒刑。
利益會讓人失去道德底線,任何時候,對這種人就應該重罰,不應罰點款了事,更不應指望讓他摸著良心反省。這種人,天生沒有良心。
現在,天花病毒只保留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兩個實驗室中,供研究使用。這是世界上最後的天花病毒,真的很像當下的一個隱喻:它就像一個潘多拉盒子,在考驗人性與制度。如果慾望得不到遏制,制度漏洞百出,那麼,它總有一天會被放出來,人類消滅天花就會成為一個笑話。
而眼下,悲憤的事情已在發生。
我們恐怕再也無法像消滅天花一樣,消滅任何一種流行病毒,不是因為社會對強制性免疫制度的抵制,而是因為,在一個大國,無效疫苗一次次被當作真疫苗打入人體,而我們無能為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