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貶低孩子 是一種什麼心理?怎樣才能改變?

父母總是貶低孩子 是一種什麼心理?怎樣才能改變?

6 人贊了文章

她要我優雅端莊,但又要我活潑開朗。

她要我天真無邪,卻還要我認清世間。

她要我風趣精緻,卻還要我粗糙度日。

她要我高傲清高,卻還告訴我錢最重要。

她要我追逐愛情,卻還怪我蹉跎歲月。

她要我積極向上,但又對我惡語相加。

她願我前程似錦,卻又把我綁在身旁。

她要我眼光超前,卻又老提前塵往事。

她要我走遍世界,但又逼我回歸家庭。

她罵我哭笑無主,我笑她痴狂瘋癲。

這一生我們都要相愛相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愛你,但我不是你。

中國父母教育孩子

它強調孩子的「順從性」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管你心裡願意不願意)。不聽話就挨揍(不管你有理無理)。

中國父母把一切與孩子的分歧和矛盾,都上升到『我是你爸媽,這事你得聽我的』。

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干著讓你難受的事。你還得笑臉相迎,表面上虛心接受。

父母大人們難道不愛自己的孩子嗎?父母大人們到底想幹什麼?

中國父母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非常愛,是全世界最愛自己的孩子的一群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節衣縮食希望自己的孩子過的好!

他們的內心深處就是這麼想的。

他們太愛自己的孩子了,愛的用力過猛。

愛得讓自己的孩子連喘氣都困難。

他們太愛自己的孩子了,他們採用的手段就是控制。只要你聽話,我就不用擔驚受怕,我就放心了。

只要你乾的這件事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他們會立即對你進行『打擊』,試圖讓你聽話。讓你在他們的掌控範圍之內。

父母總是怕自己的孩子出事,總是限制你。總是打擊你。總是惡言惡語的揭你的短。

中國的父母雖然愛孩子,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邊界在哪裡?

或者他們根本就沒把孩子當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他們會不斷的挑戰你的底線,直到你被逼急了反抗為止。

在這時,你和你父母的關係就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大多數無能又自卑的父母,

常常喜歡批評貶低孩子,挑剔他的毛病,不斷攻擊他,很少會肯定他,稱讚他,

就喜歡將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而且每一次比較,自家孩子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個,還被貶得一無是處。

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靠罵,很多孩子就是從小就是被罵大的,

因為父母的教育理念是

「誇獎會導致驕傲,驕傲會使人落後」

「批評才能使人進步」。

所以,當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很少會讚美和肯定,而是不斷貶低、打擊、批評。

這樣成長下的孩子,總覺得很自卑,喜歡刻意討好迎合別人,沒有自我,總覺得自己不配。

靠貶低孩子,來抬高自己,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做父母的其實不知道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

當孩子長大後,只會逃離得父母越來越遠,終有一天再也抓不住。

父母都喜歡孩子在他們的掌控下

當他們發現你逐漸脫離他們的掌控時

就會不斷的強調你的缺點,強調你的錯誤。

然後讓你覺得你自己還小,自己還不成熟,還需要父母的幫助。

他們也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你重新回到他們的掌控下。

同樣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永遠也長不大。

一丁點的錯誤就會被他們無限放大,然後引起他們無限的擔心。

當然,這也是他們對你的愛。

你需要你的獨立空間和獨立思考,父母需要掌控你。

當然,你可以讓他們掌控你一些小事,比如今晚吃什麼,最近去哪兒玩等等。

題主和父母都需要控制好情緒,好好談談。

家裡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是講感情的地方。

慢慢來,總會好。

對自己不完美的不接納投射到孩子身上

對自己不完美的恐慌,缺少自我肯定

但把這種恐慌投射到孩子身上

於是愛變成了焦慮,害怕,覺得你的不完美(他們認為的缺點)就會活的不好,雖然說不清具體會怎樣就不好。

因為其實是先有焦慮擔憂的感覺,再有判斷,所以你不好的理由永遠層出不窮。

換句話說,這種焦慮不安的感覺是個架子,必須放東西上去。放什麼不重要,但一定要放東西。

父母這種焦慮是來自他們成長時期被否定,被批評的經歷。無法消化的「我有問題」的感覺,在無意識的通過批評指責的方式得以表達,傳給下一代。

你無法改變父母,也沒有權利改變他們。

他們是統一模式家庭教育方式的受害者。他們得靠自我覺醒才可能改變。

而這個模式如此根深蒂固的在潛意識深處,由孩子發起的教導和批評,往往只會令他們加深這份「我不完美,我有問題」的感覺。

一個人懷疑自己的存在是最深的痛苦,沒有置於死地的決心是很難覺察和動搖的。

作為孩子能做的,是療愈自己,看到自己被批評後的反應,是不是也無意識的認同了「我不被父母接納」,「我不完美」不的自我形象。為了逃避這份痛苦,才會和父母起爭端。

不被自我認同的批評是不會激起爭吵的。就像姚明不會因為有人批評他「矮小」而生氣。

不再認同父母批評你的話,或者只視作是一個建議,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

非暴力溝通是推動雙方改變的最好溝通技巧。

我們在關係中感到痛苦時,最容易的是指責對方,要求對方改變,而不是承擔自己那部分責任,先改變自己。

但是,正是因為你如此渴望父母改變,修正他們的缺點,你們之間才會充滿了爭執。

你渴望父母接納真實的你,父母也在渴望被接納。

是繼續拚命通過爭吵證明自己是對的,試圖改變對方,還是結束這個模式,你可以做個決定。

和平從來不是靠他人恩賜,和平自我而始。


推薦閱讀:

你究竟是什麼人格?:性格心理學:你並不了解自己真實的性格
性格剖析:如何用心理學認識自己?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30~39)
6個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你是怎麼樣的人

TAG:孩子 | 心理學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