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優越感的一些探討
4 人贊了文章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說過,人是靠優越感活著的動物。這句話未免太武斷,但確實使用的範圍很廣。我們中國人常說,人活著就為了爭一口氣。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人對優越感有很強的需要。
我們人一生做很多事情,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優越感,為了自我感覺良好。比如考好學校、穿名牌、戴名表,等等。在當今的社會,大部分的消費行為其實具有表演性質,目的是向周遭傳遞「我比你更優越」的信息。
但優越感這種東西,也是很煩人的。為什麼呢?因為優越感和劣等感是同時產生的。人有多大的優越感,他對自身身份的焦慮就會越重。比如一個人月入10萬,在月入1萬的白領面前感到很優越;但他既然把優越感與金錢掛鉤了,就免不了和那些更有錢的人比較——如果他的鄰居月入15萬,他會立刻感到憤懣不平。
優越感是對自我的執著;執著越重,失去的痛苦越大。
而也正是這個原因,消除自我成了宗教長久以來的主題。但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反世俗的宗教界,人們對優越感的執著也無處不在。
從前有A、B、C、D四個念佛的人,某天下午聚在一起喝茶,討論執著的問題,結果變成佛性競賽:A會說,我不執著;B聽了說,我比你更不執著;C接著說,哎,看你們吵的面紅耳赤,可見還是我最不執著;D擺擺手:我懶得和你們爭辯!這種情況甚至會發生在許多法師、和尚身上,可見再怎麼與世無爭,人都很難擺脫對優越感的執念。
既然人對優越感有需求,這種心理現象是怎麼產生的呢?為什麼這麼難避免呢?
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在一般情況下,優越感的產生過程。一天,小王眉飛色舞地在你面前炫耀,自己這個月賺了100萬元,很顯然,他想向你表達一種優越感,即「我轉的錢比你多」。這時候,你會不會被這種優越感所攻擊到呢?
如果會,那是因為你的意識同時具備了兩個條件:一是你認為你賺得比小王少;二是你認可了小王的價值體系,比如,「賺得錢多就是才能的體現」。
如果不會的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覺得你賺得比小王多(我一個月賺1000萬,懶得和你說),所以不為所動。第二種是,你不認可小王的價值體系,覺得賺錢不算是個事兒,所以不為所動。
如果以上的假設是正確的話,我們可以看出優越感產生的兩個特徵。
首先,優越感是人在「社會互動」中產生的。互動對象的數量多寡和層次高低,決定了優越感產生的程度。一般來說,和數量越多的、社會階級越高的人互動,產生的優越感越強。比如,如果你彈琴比小學生好,你是不會有多少優越感的;但如果你彈琴技術超過了李雲迪,那一般來說,你會感覺到很強的優越感。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不和別人交流,不容易獲得優越感,也不容易有劣等感。
其次,優越感產生有一個不易見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交互的雙反或多方都充分認可某一種「價值體系」。拿足球做個例子:在球賽中,之所以能決出強弱和勝負,那是因為參賽的兩支隊伍都共同認可足球的比賽規則,並接受裁判的判罰。而如果一邊是踢足球,一邊是打橄欖球,雖然都叫football,但卻決不出誰勝誰負。
因此,人們在共同認可的價值體系中互動,是優越感這種心理感受產生的基本條件和過程。
當了解了優越感的產生條件和過程後,我們能更有效地操控優越感。
如果你需要獲得優越感的話,方法很簡單:確定自己認可的價值體系,並在這個體系中找實力比你弱的人交流。很快你會獲得比較強的信心。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學生一開始在平行班成績還不錯,一去到重點班成績就不好了——優越感能對人產生激勵作用,而失去了優越感的人,如果心理不夠強大,容易被困難嚇到,失去信心,從此裹足不前。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操縱優越感的形成機制,防禦來自他人的「優越感」攻擊。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否定某種價值體系,達到否定某些人對我們持有的優越感。比如,如果人對自己的身高感到很優越,並在你面前炫耀的話,他一定是認定了,你也認可「高就是好」這種價值體系;這時,你可以通過否定這種價值體系,進而否定對方的優越感:「你的確很高,但我在想,你的智商是不是也達到了同樣的高度?」
但這種抖機靈的回答,是遠遠不夠的。人要超克優越感,而非想怎麼把優越感最大化。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修改源代碼」,即深入地挖掘自己對什麼價值體系有著深刻的認同,並改變之:我認為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嗎?我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我的審美標準是什麼?我的道德標準是什麼?我的自我價值從何而來?
當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後,一個人會發現,這些價值體系都是來自外界,而非自身。超克優越感的最佳手段,是批判性地審視已有的價值體系,對它們有選擇性地揚棄,最終樹立自己的價值體系。正所謂,「沒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敗我」。
而要樹立自己的價值體系,一個人必須回答一個亘古不變的命題:我是誰?
一個知道自己是誰的人,明白自己存在的目的,外界的價值體系對他的負擔會逐漸變輕。他逐漸不理會別人的評價,再也不無意識地認同別人的價值體系。他突然有了心理免疫系統:他無需防禦別人的傲慢,因為那些想要顯擺的人,看到他就會很識趣地走開——他們心裡知道,這個人不認同他們的價值體系,再也不能從他那獲得什麼優越感了。
推薦閱讀:
※台灣學生首登大陸:優越感被擊碎一地
※穿皮鞋的為啥就比穿運動鞋的有優越感?
※別讓「優越感」離間你的愛情
※最low的不是別人,是你的優越感
※「有時候對別人有莫名的排斥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