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巨頭同台「打假」:李彥宏說現在很多假AI,馬雲說區塊鏈、IoT也有「假貨」
關於人工智慧,BAT三家老大隔空互懟不止一次了。貴陽的數博會,天津的世界智能大會,都留下過他們的論戰。8月23日,在重慶開幕的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李彥宏、馬雲和馬化騰,又都再次就人工智慧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李彥宏在大會上,做了主題為《智慧城市的AI新思維》的演講。李彥宏表示,人工智慧不是仿生學,我們現階段不應該努力去造長得像人,不應該把時間花在如何讓「長著人腦袋」的機器人去學習走路、上下樓梯等動作,而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讓機器人「更懂你的意思」。
李彥宏認為,近年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和演算法的創新,其實和人腦的工作原理關係不大。對於人類而言,人腦是怎麼工作的還沒有弄清楚,用機器來模仿人腦更是無從談起。AI不是模仿人腦,而是用機器的方式,去實現人腦所能實現的價值和作用。
馬化騰在演講中,重點講述了數字化技術在各行業轉型升級和基礎科學研究創新方面的作用。他表示,在很多領域與歐美同行相比,仍然有不少的差距。中美貿易摩擦,不但讓我們更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而且還對全球科技行業的協同創新帶來影響,甚至開始動搖過去二十年全球科技行業繁榮發展的基礎。
馬化騰說,中國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要做好跑「馬拉松」的準備。
機器智能和未來的製造服務業,是馬雲一直強調的問題。而今天,他也再度表示,新零售之後,新製造是關鍵,新製造是經濟轉型的新動力,而智能技術是新製造不可逾越的關鍵技術。
馬雲認為,中國製造轉變的關鍵一步,是要真正實現智能化,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去實現按需定製,跟互聯網結合起來,圍繞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從B2C走向C2B。
以下為他們分別的主要乾貨觀點:
李彥宏:很多人工智慧還是「假的」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已經為大眾所認可。但人工智慧畢竟是一個新的事物,有很多具體的方向,大家的認知還非常不一樣,他提出,大眾對人工智慧的認知,至少有三個誤區。
他表示,首先,今天在很多人想像人工智慧這個概念的時候,還是會想到一個長得像人的機器,這就是第一個誤區。「人工智慧長得不應該像人,我們的經歷不應該花在怎麼去造出一個機器來長得像人,不應該花在解決讓這個機器怎麼學會走路、怎麼學會跑步、怎麼學會上下樓梯,這是一個機械時代的思維。如果要讓這個機器去替代人的體力,我們在工業化時代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第二個誤解就是和「機器怎麼像人一樣思考」有關。李彥宏稱,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麼工作,而在他看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人工智慧不是仿生學,現在的人工智慧的技術,各種各樣的演算法,近些年的創新跟人腦的工作原理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他認為,事實上,人類根本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用機器來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也無從談起。所以,他表示,人工智慧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第三個誤解,就是人工智慧「威脅論」。很多人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有一天我們自己造出來的技術會毀滅掉我們,李彥宏說,這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因為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還離我們非常遠。
李彥宏稱,AI離真的人的思維方式、能力以及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還非常遠。因此,現階段我們更應該擔心的問題,還是技術成熟得不夠快、會出問題,比如自動駕駛其實還有很多技術難題沒有解決,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的這種智能,很多時候還是假的。比如說現在的智能音箱,在對話時,對你話語中的真實意思,也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真正理解的。「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是造出一個長著腦袋有四肢的機器人,而是當你跟機器說話的時候,它能不能聽懂你的意思,然後才能按照你的意思為你提供服務。我們在不停向這個方向努力,但其實我們理想狀態還差得很遠。」
李彥宏還提到,自動駕駛產業本身也有它自己的規律。自動駕駛也能夠改變未來的很多東西。比如針對城市擁堵問題,在完全開放的自動駕駛或者說被人們所接受以前,自動駕駛可以用以解決泊車問題。他也希望能夠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通過用技術的手段,推動技術產業、推動交通、推動各行各業向智能化發展,提升人們的滿足感。
馬化騰:不要放棄在科技賽場踢出「世界波」的夢想這次,為讓更多人了解數字化變革的前景,騰訊在智博會上搭建了佔地超過兩千平米的科技展區,全方位展示騰訊在數字政府、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生活等方面的最新產品,幫助參會嘉賓深入感知人工智慧、雲計算、無人駕駛等前沿科技帶來的智能生活。
馬化騰在演講中,也提到,過去這四個月,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給我們的行業也帶來了一些影響。在新的形勢下,對於如何發展數字技術和智能產業,他的一些看法。
馬化騰提到,首先,需要沉下心來,學會打「逆風球」。過去二十年,是全球互聯網與科技行業發展的「黃金期」。中國互聯網行業獲得了高速發展。尤其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後,中國的移動網民數量和比例,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創新也吸引了不少國際企業的關注。但馬化騰也表示,我們在很多領域與歐美同行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中美貿易摩擦,不但讓我們更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而且還對全球科技行業的協同創新帶來影響,甚至開始動搖過去二十年全球科技行業繁榮發展的基礎。我們不得不在這股全球化的逆風中前行。而打「逆風球」,既需要我們穩住陣腳、頂住壓力,把手頭的每一個球打好;更需要我們堅定信心,緊緊抓住轉型升級的發展軌道,不鬆手。
馬化騰透露,騰訊與長安汽車深度合作,希望在汽車上實現人與各種車載服務的智能連接。在駕駛過程中,車主用語音代替手工操作,連接即時通信工具、播放音樂、收聽新聞、完成支付等,不僅打通騰訊的海量數字內容資源,還深度運用了騰訊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此外,騰訊正與重慶政府、企業共建智能超算中心,藉助數字技術,把汽車製造各個環節的數據打通,通過高性能的計算和分析,輸出對研發、設計、製造等環節的優化方案。
馬化騰說,其次,我們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要做好跑「馬拉松」的準備。中國數字化進程從經濟領域迅速擴展到民生、政務等領域,數字創新正在與各個垂直領域深度融合,開始下沉到各行各業的五臟六腑。我們需要發揚「數字工匠精神」,打磨每個細節,同時做好數字產品和服務的「向下兼容」,帶動弱勢群體、老少邊窮分享數字紅利。
而他提出的第三點,則是永遠不要放棄踢出「世界波」的夢想。從產業角度來說,過去我們往往看到做基礎研究投入很大,遙遙無期,更多選擇做應用。長期下來,我們的基礎研究仍然薄弱,獨到的創新不多。馬化騰表示,現在是政企學研一起努力來改變現狀的時候了。
馬云: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馬雲的演講主題集中在「智能製造」方面。他在演講中認為,新製造是新經濟轉型的新動力,智能技術是新製造不可逾越的關鍵技術。
他認為,這次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變化,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在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傳統製造業、服務業、教育、醫療等各行業,所有生活都離不開智能製造。「未來不是我們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天下,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用好智能技術公司的天下。」
新零售在重新定義零售,而在馬雲看來,新製造必將重新定義新的製造,它必須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新製造也必須是B2C走向C2B,安心定製個性化,也必須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完美結合。美的、格力、海爾等傳統製造業獲得不錯,只是與互聯網營銷結合的好,銷售好,數字也就看起來好。
「有人說,沒有製造業,哪來的互聯網零售,哪來的電子商務,其實,沒有電子商務,這些人的股票會非常難看,根本沒有銷售額。」
馬雲提到,中國的製造業必須真正走向智能化,必須從B2C走向C2B,必須要利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去實現按需定製。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和市場結合起來,和智能製造結合起來,圍繞著消費走,是中國製造業改變的關鍵一步。今天製造業,不管活得好還是不好的,都要抓住未來的機會。
馬雲認為,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未來沒有純製造業和純服務業,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服務業。未來的額製造業不是標準化和規模化,而是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以前是製造為中心,未來則是要以創造為中心,未來的製造業不再是就業的主要發動機,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將取代大量就業。未來的製造業的引擎,也將是現代服務業。實體經濟和互聯網以後誰也離不開誰,未來90%的零售在互聯網上,90%的製造業在互聯網上。
馬雲表示,智能製造、IoT、區塊鏈將是決定未來的三大核心技術,數據是新製造的關鍵要素。IoT和區塊鏈技術正在推動互聯網本身發生巨大的變化,但今天的IoT還不是IoT的最終形態。「我認為是很多賣硬體或賣軟體的人,找個理由賣得更好而已。」
最後,改變世界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後的理想,引領未來的也不是智能,而是其背後人的智慧。馬雲說他相信機器會變得比人類更聰明,但人比機器更智慧。機器可以比人快,比人強,比人聰明,但機器沒有價值觀,沒有夢想,沒有愛。而之前的人機大戰,在他看來就是個笑話,人跟機器比下棋,和人跟汽車比賽跑一樣,自取其辱。
談到如何面對新事物時,馬雲再次談到著名的英國紅旗法案。186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部《機動車法案》,規定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時速不能超過4英里,還要不斷搖動紅旗為機動車開道,因此被稱為「紅旗法案」。這一荒謬的規定讓英國措施了汽車工業發展良機。
馬雲呼籲,隨著技術變革和新製造的崛起,我們必須要建立新的生產關係,去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
推薦閱讀:
※國產片80年代之10位自然美女,比現在女星怎樣
※讀書丨貓為什麼很少出現在古籍中
※未進NBA苦練健身終成肌霸,現在的他打100個格林不能再多了
※為什麼現在很少再聽到耳熟能詳的兒歌?
※女生現在為什麼那麼多喜歡大叔的?男生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