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幫寶寶戰勝焦慮,快樂的上幼兒園
分享最實用的兒童成長心理學
上幼兒園,是寶寶第一次遠離家人,到陌生環境里體驗全新的生活。它能給寶寶飛躍式的成長,但也是個巨大的挑戰。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能不能應付這麼大的挑戰。
尤其是幼兒園開學的頭幾天,幼兒園門口總有這樣的場面:寶寶抱著媽媽的大腿,撕心裂肺的大哭:「我要回家」。我們能不能避免這樣的傷心和尷尬?我們該怎麼幫寶寶,去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媽媽的擔心
從出生開始,寶寶從沒離開過親人。可是,幼兒園的環境里,沒有親人,只有老師和同學。缺少親人的照顧,寶寶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受委屈,會不會孤單的想媽媽?那種
平時粘人,和媽媽寸步不離的寶寶,就更讓人擔心。
很多時候,擔心和焦慮會讓我們忽略事情積極的一面。我們會忽略,幼兒園對寶寶成長的重要意義,還有它能帶給寶寶的快樂童年時光。我們的焦慮,可能會變成不好的情緒,最終傳遞給寶寶。
如果你和家人的緊張,不小心被寶寶發現了,你猜她會不會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
所以,想幫助寶寶接受幼兒園的新生活,第一步,要從我們自己做起,多想幼兒園積極的一面,用樂觀的心態,給寶寶介紹幼兒園裡的正能量。
注入正能量
如果幼兒園是充滿新奇的童話世界,寶寶還會抗拒它嗎?如果你告訴寶寶,她已經長大了,能獨自到童話世界裡探險。在那裡,有像媽媽一樣疼愛她的老師和陪她一起玩耍的同學們。你猜,寶寶會不會滿懷期待的盼望入園的那一刻?或許,當你們在校門前分開的那一刻,她會大力地甩動小手,給你一個甜甜的微笑,然後說一聲:「媽媽,再見」。
我女兒還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就已經開始為她構建這個童話。每天早上,女兒剛醒來,媽媽就輕輕拉起她的小手小腳,給她做寶寶操。一邊做早操,媽媽還一邊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我去上學校...」
這早操堅持了好幾年,每天都在女兒咯咯咯的笑聲里結束。在很小的時候,女兒就有了個印象:「上學是快樂的。我要上學校」
每次路過幼兒園,媽媽總會指著裡面,用稍帶神秘的語氣,給女兒介紹幼兒園的各種新奇。「你看,幼兒園的滑梯是不是特別漂亮?」 「這裡啊,是哥哥姐姐做遊戲的地方,等你長大了才能去哦!」
帶寶寶去參觀真實環境,幫助就更大。女兒上幼兒園的前一年,我們帶她去參加了幾個幼兒園的開放日。
在參觀的時候,我們專門挑一些好玩的東西讓寶寶注意。比如:牆上各種美麗的圖畫和手工作品,小朋友們快樂玩耍的照片,教室里新奇的玩具和故事書,我們還會指著漂亮的小床,告訴她:「這裡有一張小床是你的哦!等你長大了,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在這睡午覺。」
寶寶是充滿好奇心的小動物。當她感受到幼兒園的美妙和新奇,寶寶或許會盼著快快長大,好背上小書包,盡情地去裡面探險。
除了兒歌和吸引好奇心的參觀,繪本也能給寶寶注入正能量。傳遞幼兒園正能量的繪本很多,我和女兒最喜歡的是這兩本:
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魔法親親
作者:奧黛莉·潘恩
廣告
購買
《魔法親親》的主角是一個害怕離開媽媽的小浣熊。它最終戰勝了和媽媽分離的恐懼,開心地進入了幼兒園。故事裡,浣熊媽媽用了一個神奇的方法:
媽媽在寶寶的手心裡親一下,然後用手指在上面輕輕畫個心形。媽媽告訴寶寶,「想媽媽的時候,就把手心放在胸口,然後想,『媽媽愛我,媽媽愛我』」
上幼兒園,最大的恐懼就是和媽媽分開。在手心裡親一下,就像帶了魔法,能幫寶寶戰勝這種恐懼。對大多數寶寶來說,這一招特別有效。
小兔湯姆成長的煩惱圖畫書 湯姆上幼兒園
作者:(法) 馬斯尼文 ,(法) 巴文圖 ,梅莉譯
廣告
購買
《湯姆上幼兒園》里說了另一種好用的方法:
讓寶寶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上幼兒園的焦慮。
在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媽媽給小兔湯姆帶了塊手絹,然後告訴他,「在你傷心的時候,就看看手絹,想想媽媽。」 到了幼兒園,湯姆緊緊抓著媽媽的手絹,所以他一點都不害怕。當湯姆看到其他小朋友一直在傷心地哭,他就用媽媽的手絹給小朋友擦眼淚,去安慰他。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寶寶會進入湯姆的角色,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幫助傷心的小朋友。
這會讓寶寶對類似的場景擁有掌控感,能幫助寶寶控制自己的情緒。
雖然
在繪本里,最重要的部分是這些「套路」,但同樣重要的是,它們向寶寶介紹了幼兒園的閃光點。比如,整潔的教室,很多玩具,到處是漂亮的圖畫,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各種有趣的活動.....
.經過各種正能量的灌輸,我女兒對幼兒園的感覺一直是:憧憬。直到開學那天,她終於如願以償,背著小書包,快樂地和我們揮手道別,然後開心地和老師問早上好,連蹦帶跳地跑進了教室。
我們家還有一個小習慣。從上幼兒園開始,直到現在,每天我們送女兒到幼兒園或學校,都會在告別前對她說:「玩得開心點!」 我們想用這句話告訴寶寶,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甚至以後到了初中、高中、大學,上學都可以玩得很開心。
寶寶的焦慮
有些寶爸對入園焦慮有點不理解。就算他們感受到寶媽的焦慮,恐怕也只會這麼安慰一句:「不就是上個幼兒園嗎?別人家孩子沒哭沒鬧,都好好的,我們家孩子沒那麼脆弱。不用擔心!」
這樣的自信很容易忽略寶寶的感受。2010年,美國心理學家給3-4歲半的幼兒園小朋友做了壓力測試。他們發現,在幼兒園的時候,將近2/3的小朋友處在壓力狀態。他們體內的壓力激素,明顯高於在家時的水平,並且還表現出了一些抗壓行為。這說明,
寶寶上幼兒園的壓力真實存在,不容忽視。那麼
這些壓力是怎麼來的?
人的變化
試著想像,寶寶剛入園的時候,無論老師還是同學,都是陌生人。平時在家裡,給寶寶安全感的那些親人,一個都不在身邊。在幼兒園,孩子們必須學會信任老師,建立全新的安全感。
並且,老師這個安全感資源,也是稀缺的,必須跟其他小朋友們分享。
一個老師要照看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朋友,對每個寶寶的關注度絕對沒有家人那麼多。平時在家,寶寶有求必應,但在幼兒園裡,很多細小需求會
得不到滿足,寶寶難免會有很多受挫感。
所以,寶寶只能被迫地迅速獨立,學著控制自己的需求和情緒。對於才3歲的寶寶來說,這是極大的挑戰。
在幼兒園裡,寶寶還必須學會跟同學相處。在家裡,玩具都是自己的,遇事其他人都讓著寶寶,但幼兒園可不一樣,玩具是共享的,寶寶必須學會分享和遵守規則。
環境的變化
幼兒園裡沒有軟軟的沙發,好長時間都要坐在小板凳上;床是小小硬硬的,也沒有媽媽哄著睡覺;碗和勺子都跟家裡的不一樣,飯菜雖然香噴噴的,但未必吃得習慣;就連上廁所也和家裡不一樣。雖然處處是新奇,但也處處充滿了陌生。
在家裡,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其它時間想玩什麼都隨意。幼兒園是寶寶的第一種集體生活。一切活動都被安排在固定時間,要跟著集體的節奏走。不但這樣,還多了很多規矩要遵守。
平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帶寶寶去別人家串門,如果時間很長,寶寶吃飯、睡覺、上廁所的習慣都會被打亂,所以她的
表現會和平時很不一樣。比如,鬧覺之類的表現會特別厲害。
幼兒園的環境,比串門時挑戰更大,因為親人不在身邊。
和親人分開
上幼兒園之前,
親人是寶寶安全感的唯一源泉。雖然,
3歲的寶寶已經能理解,爸爸媽媽要去上班,離開之後還會回來,但平時畢竟總有親人陪著她。上幼兒園完全不同。在陌生環境里,安全感能在寶寶受挫時給她安慰,幫她消減壓力。試著想一想,當寶寶走進教室的那一刻,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她是不是很想牽著媽媽的手?
但恰恰在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親人卻必須暫時離開她。沒有安全感,寶寶多少會有一點六神無主的恐懼。
總結一下,人的變化,生活環境和節奏的變化,和親人的分離,這三種變化是寶寶產生入園焦慮的主要原因。我們要怎麼幫寶寶應對這三種變化呢?
入園準備
光是給寶寶灌輸正能量,跟她一起發現幼兒園的閃光點,恐怕不能徹底解決寶寶的入園焦慮。我們需要給寶寶做點「入園準備運動」。就像游泳前的熱身運動一樣。
模擬幼兒園環境
早教班,可以模擬一個有老師有同學的環境。
它能讓寶寶知道怎麼和老師、同學相處。
只要上幾節課,讓寶寶熟悉這種環境就夠了。
如果不去早教班,其它方法也能模擬幼兒園環境。比如,和鄰居或者同事組織寶寶們的聚會。聚會上,由幾個媽媽輪流扮演老師的角色,帶著孩子們一起講繪本、唱兒歌、做遊戲。
在上面的兩種環境里,如果有條件,家長可以試著短暫的離開寶寶一小會兒。但前提是,不能悄悄離開,必須徵得寶寶的同意。如果寶寶不同意,也不能強求。離開之前,要先和寶寶說清楚:1.媽媽要去做什麼(寶寶知道很快就能做完的事情);2.媽媽不在時,遇到問題要向誰尋求幫助;3.還要承諾,馬上就回來。
如果寶寶能接受和媽媽的短暫分離,可以繼續找機會多試幾次,慢慢延長分開的時間。比如,第一次5分鐘,第二次10分鐘,第三次15分鐘。每一次回來,無論寶寶有沒有哭鬧,媽媽都別忘了給她一點表揚和獎勵。
但要注意:上面這些模擬幼兒園環境的活動,僅限於2歲以上的寶寶參加。在2歲以下,寶寶的認知能力還不能適應這些挑戰。
要教會寶寶自己上廁所(小便)。在入園前的一兩個月,可以引導寶寶,在幼兒園規定的午休時間睡午覺。還可以換換睡午覺的環境,不一定每次都在卧室的床上睡。試試寶寶能不能在沙發上,或者其它房間睡午覺。
但要格外注意:培養這些能力的時候,如果寶寶不配合,總是達不到你的要求,你和家人會跟寶寶說什麼?
我聽到過很多特別離譜的埋怨:「還不會上廁所,以後到了幼兒園怎麼辦?」 「這麼大了還要喂,到幼兒園老師可不喂你!」
甚至還有人專門嚇唬寶寶:「到幼兒園,可沒有在家自由哦!你現在不聽我的話,看你到幼兒園聽不聽老師的話。」
我相信沒有父母會故意恐嚇寶寶,但有意無意之間,很多人卻在向寶寶傳遞幼兒園的「恐怖」信息。有了這些先入為主的恐懼感,寶寶還會喜歡幼兒園嗎?
戰勝分離焦慮
上面介紹的繪本《魔法親親》裡面,有個在寶寶手心親一下的方法。在入園之前,媽媽可以嘗試製造一些「分離時刻」,故意把寶寶交給信賴的人看護。在離開寶寶的時候,試試《魔法親親》里的方法,並且告訴寶寶,寶寶想媽媽的時候,媽媽也在想寶寶。
如果幼兒園允許寶寶帶玩具,可以給寶寶選一個她最喜歡的毛絨玩具帶去幼兒園。心愛的玩具和媽媽的魔法親親一樣,都能幫寶寶緩解壓力。
另外,對不同的寶寶來說,和親人分開的恐懼,會有很大不同。寶寶的個人氣質,還有寶寶與親人間的依戀類型都會影響寶寶的表現。比如,安全型依戀關係里的寶寶,會更從容地離開親人;不安全依戀關係中的寶寶,可能會在分離時表現得很糾結,特別粘人。同樣,慢熱型氣質的寶寶,可能會特別抗拒獨自面對陌生環境。所以,我們平時對寶寶特質的了解也很重要。
用儀式感緩解壓力
入園前,可以和寶寶一起錄一段小視頻。視頻里,你可以這麼說:「寶寶長大了,就要3歲啦。很快你就要成為幼兒園的小學生啦。」 「幼兒園裡有疼愛你的老師,還有很多可愛的小朋友。」 「幼兒園裡有什麼好玩的事嗎?」 「當然有!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做遊戲,玩滑梯,還能大家一起玩玩具,唱兒歌,做手工...」 「寶寶,幼兒園這麼好,你是要媽媽送你去,還是爸爸送你去?」
錄視頻的時候,可以耐心地等寶寶說話,等他回答你的問題。視頻錄完後,可以經常和寶寶一起看看,回顧這些美好的記憶。(這樣的視頻,只是快樂回憶,萬萬不可以當成威逼利誘寶寶的「證據」)
還可以這麼做,每天到幼兒園的時候,讓寶寶在門口擺個酷酷的姿勢,然後給她拍張美美的照片。這些照片不僅是珍貴的回憶,拍照的儀式感也能幫寶寶緩解入園時的壓力。
這些增加儀式感的小方法都是基本版,有創意的爸媽可以發揮想像,創造屬於寶寶自己的入園儀式。
老師就是媽媽
一些心理學研究發現,老師和寶寶之間的依戀關係,會影響寶寶在幼兒園,甚至小學裡的表現和學習成績。所以,我們應該幫寶寶和老師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可以提前和寶寶介紹老師的角色。告訴寶寶,在幼兒園裡,老師就是媽媽、爸爸。如果遇到問題,就走到老師身邊向老師求助。
入園前或者入園當天,我們可以在寶寶面前跟老師親切的聊上幾句。聊天的內容寒暄也好,介紹寶寶也好,只要充滿正能量就行。寶寶在旁邊,看到你和老師相處融洽,她會更容易親近老師。
找個機會,和老師交換微信號。有了微信,可不是為了打擾老師,詢問寶寶的情況。為的只是能定期給老師的朋友圈點個贊,在教師節給老師送個問候,打個進步。這可不是為了讓老師給你的寶寶特殊待遇。要知道,老師每天面對很多孩子,也是高壓力的職業,如果你能給她多一點認可,她會更自信的帶好班上的寶寶們。
跟寶寶做個約定
面對陌生環境的不確定性,寶寶需要一個給她安全感的心理預期。向寶寶承諾一個接她放學的時間很重要。
既然是承諾,就必須遵守。說好了誰接,什麼時間接,都要算數,到了時間,那個人必須出現在寶寶面前。如果你沒做到,恐怕第二天寶寶就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寶寶的時間觀念很弱,你可以用她熟悉的方法和她約定時間。比如,你可以告訴她,「等吃完下午茶,你們就要放學了。放學的時候,媽媽會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一起來接你放學。」 如果你因為工作,需要晚一點接寶寶,可以告訴她,「放學後你和老師玩一會兒,媽媽會在吃晚飯的時候來接你。」
完美道別
很多時候,寶寶對幼兒園的恐懼恰恰來自親人。比如,送寶寶上幼兒園的路上,親人很緊張,一路都在叮囑寶寶,你不要緊張,不要想家。這種焦慮的表現,恰恰會傳染給寶寶。在上學的路上,哪怕你再擔心寶寶,也要表現得開心點,讓寶寶體會到,上幼兒園是件很快樂的事。我家的做法是,路上和寶寶一起唱兒歌或者講故事。
走到幼兒園門口,別忘了提醒寶寶,「玩得開心點」。如果寶寶不願你走,可以蹲下去,和她平視,然後溫柔的告訴她,「媽媽知道寶寶會想媽媽,因為媽媽也會想你。上幼兒園是寶寶該做的事,就像爸爸媽媽要上班一樣。幼兒園會幫助你長大,裡面還有很多小朋友在等你去和他們一起玩哦。媽媽保證晚上準時來接你回家,好嗎?」
你還可以提醒她,那個留在她手心的「魔法親親」。想媽媽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放在胸口,寶寶想媽媽的時候,媽媽也在想寶寶。
最重要的是,
在你們分開前,一定要互相說再見
。因為,再見是寶寶允許你離開的通行證。當寶寶主動說出再見,說明她允許你離開。你在得到許可後才離開,會給寶寶增加一些掌控感,會讓她更有勇氣去面對陌生環境。所以,千萬不要「玩消失」。上幼兒園之前的準備工作,就聊這麼多。希望每個寶寶都能開心地上幼兒園。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聊聊怎麼幫寶寶提升在幼兒園的表現。
推薦閱讀:
※如何選擇幼兒園
※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幼兒園工作?
※全民社群實體幫扶讓幼兒園10天招生260人回款目標800萬
※2015年固新幼兒園安全月教育活動總結
※孩子在幼兒園過早學知識的四大危害!(轉給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