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究竟在讓孩子們學什麼?
分享最實用的兒童成長心理學
這周我主要分享怎麼教孩子數學。這個分享的過程,跟之前分享教英語時一樣,前幾篇文章不是說方法,是說理念和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原因是,不管是什麼知識,想完滿的教給孩子都有兩個前提,一是充分理解學習的目的和方向,二是了解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習慣。前者需要理念,後者需要心理學知識。
今天我們主要說,學數學,究竟是在學什麼。
在數學上,咱們中國人一直有優越感。過去11年里,中國奧數隊的成績一直很好:
2008-2018,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5大強國的成績單
過去的4屆奧數競賽里,雖然中國沒拿冠軍,但冠軍隊美國隊裡面有一半隊員是華裔,至於韓國,你懂的,咱們基本算一個大家庭吧,基因和文化都接近。
2016年的美國奧數隊,左一是華裔主教練羅博深
2018年的美國奧數隊,大部分隊員是華裔
用數據說話,中國人的數學能力全球第一。
我們對數學的認識,有待提高
可能是因為這種優越感,我們總愛吐槽歪果仁的數學差。大家都知道,英國是出名的數學盲國家,很多超市收銀員連加減法都算不清。前幾年,英國要做教育改革,想根治這個硬傷,希望徹底在小學階段消滅數學盲。教育部長要求,小學生畢業前,必須牢記12以內的乘法口訣。這個要求一宣布,小學生的父母都不幹了,紛紛抗議。(因為對家長來說,12以內的乘法實在是太難了。自己都不會,怎麼教孩子?)
為了這件事,英國媒體先後拿英國首相和教育部長開涮。在公開採訪的時候,記者向首相和教育部長提問,9 × 8 = ?, 11 × 12 = ?結果,首相和教育部長特別默契,當眾拒絕回答。
英國首相卡梅隆被提問
英國教育部長被提問
後來的事兒,你可能有印象,國內各大媒體都轉載了那段採訪視頻,各種吐槽英國人的數學差。那段時間,大街小巷裡流傳一個笑話:「一個中國人到英國
旅遊,在
超市買個5塊4的東西。他給了收銀員10塊4,指望找回來5塊整的。結果,收銀員先看看錢,然後直勾勾地盯了他足足3秒鐘,最後把4毛塞給他,再用10塊錢給他找零4塊6。(10塊4減5塊4,鬼知道是多少!)」除了奧數國際比賽成績好,咱們的數學優越感,其實主要來自算算數。算數確實是咱們的強項。但大家容易忽略一個問題,
算數可不等於數學啊
。去超市買菜,能算清菜錢,最多證明有小學的數學能力。這能力,用個計算器就能代替,沒什麼可炫耀的。(下篇文章,我們說說學齡前寶寶該不該學珠心算)
如果說數學是座山,那菜市裡的加減法,恐怕只是山上長的那些草。用算數找數學優越感,有點像一個人,從遠處看見一個雄偉的綠色大山,然後偏要說,這山的雄偉,是因為草的翠綠。數學的乾貨,其實都在綠草的下面。
為什麼中國人算數強?
一會兒,我們聊聊孩子從數學裡究竟能學到什麼。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說為什麼中國算數強。有2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來自心理學——亞洲人學數學,有語言和思維優勢。科學家發現,在東亞語言里,尤其是漢語和韓語中,數數的方法是
整整齊齊的十進位,和數學的運算方法一致。但英語就不一樣。
我相信,大家一開始學英語數數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怪怪的感覺。
尤其是從11到19這幾個數,數起來總感覺和其它數字沒什麼關係。比如,在漢語里11,12這兩個數,是「十」和「一」,「二」的組合。但在英語里,它們是「eleven,twelve」——跟10沒有組合關係。同樣的,13-19也很奇怪。
英語表達分數的時候,就更複雜。1/3,我們說「三分之一」,文字里的邏輯關係很清楚:三份中的一份。但在英語里,「one-third」是1/3,文字里的邏輯關係不清楚。
總結一下
,只說英語的人,算算術時,大腦要處理的信息比會說漢語的人更複雜,反應速度就必然比我們慢。(每次想到這,我總想感謝老祖宗,漢語,太強大啦!)
第二個原因是我自己的推測——勤奮。還記得陳可辛導演用iPhone拍的微電影《三分鐘》嗎?你看過之後,是什麼感覺?
中國和韓國,是全球最「虐童」的兩個國家
,都以臭名昭著的補習班聞名全世界教育界。和西方的孩子比,中國小朋友從要上雙倍的課,做幾十倍的數學題,如果不培養出一批數學尖子,那才奇怪。(這也是更多中國孩子討厭數學的原因吧?)
數學究竟學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數學是研究
數量,結構,空間,變化
的學科。它是在計算和測量的基礎上,運用抽象和邏輯思維,解決各種問題的工具。學數學,能鍛煉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個人素養。
這些都是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雖它們很正確,但我並不認為鍛煉思維能力是學數學的本質。我覺得這樣的理解是被動的,缺乏學習的動力,它抹殺了很多人對數學的興趣。
很幸運,前些時候,我從一位數學教授那裡得到了另一種答案。這位數據教授,就是美國奧林匹克數學夢之隊的主教練,羅博深。不久之前,他在網路上給中國學生講了一套數學課。在課程的宣傳視頻里,他這麼說(我的轉述):
「很多數學知識都源自生活,並且它們特別有趣,也特別實用。數學的實用性,能給我們一種
洞察力
。這種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理解周圍世界變化的能力。人特別需要這種洞察力,因為人類的直覺並不完美,它常常會犯錯,而數學和推理,恰恰能在關鍵時刻,幫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他對數學的這種解釋,特別實在。如果你不這麼認為,我舉兩個例子,跟你一起比較一下,懂數學的人和不懂數學的人怎麼看待世界。
例子一
:兩個人,同樣是球迷,一個是月收入一萬的計程車司機,另一個是年薪近百萬的大學教授。如果他們賭球,都會怎麼下注呢?
的哥,會把各種比賽數據提前分析一遍,做足功課,然後確定一支球隊,按照自己的判斷,把半個月的工資都壓上。教授呢?很可能只是看看賠率,然後買了那支賠率大的,或者自己喜歡的球隊,並且投注極少,可能也就賣幾百塊吧。結果,一場世界盃下來,的哥賠了幾個月的工資,還跟朋友家人借了一屁股債。大學教授呢?沒賺沒賠,但總有驚喜,場場開心。為什麼?
教授懂得,博彩其實就是數學概率的遊戲,並且贏家永遠是博彩公司。在博彩公司里,有一群數學專家在制定遊戲規則(賠率和投注方法)。這些規則可以確保博彩公司,跑贏大多數人的同時只輸給少數人,所以博彩公司一定盈利。並且教授明白,即使自己算的再仔細,如果每場都投注,那麼幾場球下來,整體上他輸的概率非常大。所以,他乾脆不勞神費力地分析,只是順著情感下注。
你看,博彩公司一定會贏,大多數彩民會輸,就是一個
洞見
。如果長期下注,即使你算的再仔細,輸的概率也超過贏的概率(玩的越久輸的越多),就是另一個洞見
。有了這兩個洞見,大學教授就只把投注當娛樂。但的哥呢?他的直覺總是騙他,「你是少數人,奇蹟會發生,你能贏」。用數學思維考慮問題,會讓我們正確看待自己和環境,少讓我們做傻事。
例子二
:現在很多人抱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我們看看怎麼從數學角度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大家都知道,溪水流入小河,小河再匯入大江大河。同樣一個長度,小溪里的水流量,註定比大江大河裡的少。如果河流的位置代表我們的崗位責任,而水流量代表我們的收入,那麼請你思考,在
工作時長、精力消耗相同的情況下(河流的長度相同)
,是負責大事做決策的人收入高,還是負責小事雜事的人收入高?答案特別明顯,負責做決策的老闆,一定比員工收入高;負責重要業務的人,一定比負責雜務的人收入高。有了這個洞見,你立刻就能理解,為什麼職位不同、行業不同,人們的待遇自然也就不一樣。因為決定回報的不僅僅是我們的付出,還有我們所在的位置。
同理,兩個快遞業的同行,一個負責城市間的物流,另一個負責某個城市特定區域的配送服務。通常負責城際間物流的更賺錢,因為他負責的是「大河」,而城市裡那位同行負責的是「小溪」。「小溪」再忙,也沒有「大河」賺錢多。不同的位置決定了他們的收入差
使用數學思維方式,一個人就能深刻理解這些現實,更理性地應對生活,他會付出更多努力去爭取做「大河」,而不是停留在「小溪」的位置上抱怨。
數學思維能幫我們理性面對生活,教我們怎麼用更少的代價換來更大的人生收益。
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這種數學思維能力?今天就到這,這幾天我們慢慢分享怎麼教孩子數學。
推薦閱讀:
※第一章 事件的概率
※The Hero in My Heart | 學數學的少年 Ⅲ
※從全加器的加法到全加器的減法
※局部域(二)完備化
※數與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