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富人的關鍵不在於收入多少,而是在於你能否做到這一點
來自專欄真情部落格
今天,咱們正兒八經聊聊關於賺錢的事。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窮爸爸與富爸爸》,通俗點說,這是一本教你怎麼成為富人的書,已經出版二十多年了,一直暢銷不衰。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它解答了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一個問題,在賺錢這件事情上,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窮人怎樣才能致富。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觀念:
一、以為只要有了高收入,就能成為富人。
其實收入高最多讓你當下處於一種衣食無憂、吃穿不愁的狀態,卻未必能讓你跟富人扯上什麼關係。
相信你一定見過不少這樣的人,他們收入很好,但總是缺錢;每月薪水已到賬,除去必要開支,基本就剩不下什麼了;
很多國際知名運動員,年輕時每年能掙幾百萬美元,到三四十歲的時候卻只能露宿橋下,或者干一些報酬很低的工作以勉強維持生計。
據說有一個前NBA籃球運動員,因為在洗車房擦車時拒絕摘下總冠軍的戒指而被解僱了。
高收入不等於富人,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高收入會帶來高稅收,這個就不多說了,相信你(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所體會;
另一個是高收入會帶來高消費,收入高了,圈子、眼界、身份都會和以前不同,消費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很多時候,人們就在高工資的誘惑下,就像一頭拉車的驢子,前面掛了個胡蘿蔔,主人很清楚自己去哪裡,而驢子一天到晚都在為一個虛幻的目標而奮鬥,不斷重複著上班,付賬,再上班,在付賬的循環中停不下來,長期活在恐懼和焦慮當中。
二、有更多的存款,就等於成為富人。
有的人認為,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大多是因為他們運氣好找到了第一桶金,用錢生錢,才會越來越富;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曾有個科學家用計算機做過一個模擬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在經濟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環境下, 如果把全社會的財富重新平均分配,一段時間之後,貧富差距依然會逐漸拉開。
那些通過偶然的機會(比如繼承遺產、購買彩票等)獲得一大筆財富,後來又陷入貧困的人也並不罕見。
那麼貧富差距的拐點到底在哪裡呢?——在於對待現金流的模式不同。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富人花錢購買資產,窮人和中產階級購買負債,只不過很多時候他們以為那是資產。」
聽起來給人的感覺有些簡單的不可思議對吧,可如果你能長期嚴格地按照這條法則去操作,你的財富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規模效應。
這裡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你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所謂資產,就是不需要你到場,就能源源不斷地把錢裝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所謂負債,就是不需要你掏錢,就能把錢從你口袋中拿出去的東西。
從這種意義上說,除非特殊需要,你家裡的高檔車、名牌手錶、阿瑪尼西裝、LV包包等,都不是資產,而是負債,因為當你把一輛新車從4S店開出來那一刻,就已經貶值25%了;一根價值400美元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杆,被開過球之後,就只值150美元了。
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財商高的富人,會發現他們花錢的時候有一種傾向,除了必要的生活消費,總是儘可能購入資產而非負債;
而窮人和中產階級一有錢就開始追求高品質生活,首先購買高端消費品,使得他們看起來像是個有錢人,不信你看很多大街上手拿iPhone的小女生,其實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過幾千塊。
富人不是不購買奢侈品,他們會先構建資產項,然後才用資產利得來購買奢侈品。
我有個前同事,每次蘋果發布新產品,他都會第一時間購買,偶爾有人說他燒包,他經常回應說,這是蘋果公司白送給他的,因為幾年前他重倉購入了蘋果公司的股票,每年都能漲不少,他用這些賺了的錢買蘋果點子產品富富有餘。
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回報和資本積累的獎勵。
富人會把關心的焦點放在資產上,資產項產生的收入不僅可以彌補支出,剩下的還可以再次購入資產,帶來更多的現金收入,導致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則更看重當下的工資收入,想方設法地去找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甚至同時做好幾份工作。
所以,要想致富,只要不斷地買入資產就行了。
抽時間我會再跟你聊聊,所謂的資產,通常都包括哪些具體項目。
《聖經》箴言15:33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推薦閱讀:
※窮人和富有的人,區別不僅在於思維,這3點才是關鍵
※這3大生肖女,天生聚寶盆,窮人娶了都能富裕!
※富人互幫,窮人互踩,告訴你為什麼是窮人?
※窮人特徵有很多,這兩個最典型
※1萬小時貧窮定律:知道你為什麼越忙越窮嗎?答案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