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誰為你的老去買單?
來自專欄中外管理
采寫:史亞娟 編輯:李靖
本期觀察家:胡繼曄(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資本金融系教授、博導,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
日復一日忙碌的背後,幾十年後等待你的,可不一定是幸福的晚年。
除非,你對養老金融有充分的了解和利用。
老年人口的攀升、老齡化速度的加快、人均壽命的延長……中國社會一個個未富先老的信號無時無刻不在繃緊國人的神經:你是否想過十幾年或幾十年後自己的老年生活會是什麼樣兒?年老體衰、沒有工作、疾病纏身、兒女不在身邊……關鍵是辛苦了大半輩子、手心攥出汗攢下來的養老錢,還夠花嗎?
要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舒適而有尊嚴,一方面需要國家養老金融政策的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企業關注養老金融的價值,積极參与其中。再有,則是每個人都應切實了解中國養老金融的現狀和趨勢,更好地利用養老金融工具,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
為此,《中外管理》專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資本金融系教授、博導,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胡繼曄。胡繼曄表示,目前我國社會養老體系分為三個支柱:
第一,是以基本養老金為主的第一支柱;
第二,是以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為主的第二支柱;第三,隨著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目標基金的問世,則標誌著醞釀多年的個人養老第三支柱正在形成。
胡繼曄教授認為:養老問題本質上還是個金融問題。從時間維度上,養老實質上是一個人在年輕時通過金融工具儲備自己的勞動價值,再運用金融工具對資產進行「跨時配置」,置換未來生活中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以下是胡繼曄教授接受「中外管理觀察家」獨家專訪時做出的專業解讀。
1
養老第一支柱現狀:收不抵支的省份在全國已佔1/3
《中外管理》:國人養老的第一支柱——全國統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在缺口,一直是社會爭議的熱點。官方說法是「運行緊張但不存在缺口」。但黑龍江2016年基本養老就已「負債」232億,如何看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現象?
胡繼曄:存在缺口是個不證自明的事實。現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缺口的省份,即收不抵支的省份在全國已佔到1/3,大部分省份基本持平或略有結餘,結餘多的省份很少。
典型如黑龍江早就入不敷出了,其中一個地級市每月繳費的年輕職工人數大約只有23萬多人,但領養老金的老人卻有27萬多人。這樣你就可以算出來,那些交養老金的年輕人即使按工資的28%交,平均最多交1000元左右,但領養老金的人最少每月要領兩三千元以上,這個地級市已嚴重收不抵支了。
黑龍江一個地級市的情況只是一個縮影。從社會保障制度運行20多年的情況看,基本養老保險絕對是收不抵支的,只能靠財政補貼。因此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就是:政府當然會確保發放,前提是要財政補貼。
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結餘數額大約4萬億,而制度建立以來,20多年間財政補貼的總額也是4萬億左右。這意味著,若沒有各級政府的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早就虧空了。
2
正在形成的「中央調劑金制度」
《中外管理》:說到補貼基本養老金的問題,中央從今年7月1日開始施行《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中央調劑金制度能否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入不敷出?
胡繼曄:溫家寶總理時代就提出「到2012年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6年過去了依然沒能實現全國統籌。怎麼辦?中央發出《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要求在今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
「中央調劑金制度」意味著,不管是廣東還是黑龍江,雖然一個省有結餘、一個省虧空,但都要向國家上交養老保險總額的3%,中央調劑基金的籌集比例今年從3%起步,以後逐步提高。這3%對廣東來說等於直接交給國家拿不回來了,但黑龍江上交3%後拿回來的數額遠高於交出去的。所以,建立「中央調劑基金制度」就是希望儘快走向全國統籌。
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不用那麼麻煩,最簡單辦法是「費改稅」——把工資總額20%的社會統籌養老金繳費直接由費改成稅。在美國叫「工薪稅」(payroll tax),稅率為僱主和僱員各交工資的6.2%,合計12.4%進入聯邦社保基金。
我對「費改稅」的觀點是一以貫之的,十幾年沒變過,可能和其他社保專家的意見不太一樣,但我一直堅持。我很欣喜的一個重大進展就是,7月1日起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統一由稅務機關徵收,此前是社保經辦機構和地方稅務局徵收各佔半壁江山。這是一個標誌性時間點,因為今年在國家行政管理機構改革上,一個重大事件就是國稅、地稅合併,兩局合併再加上社保費征繳體制的統一,未來的「費改稅」呼之欲出。將來實行「費改稅」後,也就沒必要建立「中央調劑基金」制度了,這樣對各省才是更公平的,因為那些勞動力輸出省份與東南沿海的勞動力輸入省份間會因「費改稅」而不再討價還價,而實現真正的全國統籌。
3
養老第二支柱遭遇尷尬:「企業年金」參與熱情低
《中外管理》:作為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從2017年情況看,覆蓋的企業數量和人數都很有限。全國才8萬多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2300多萬,僅占當年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0199億人)的5.72%。企業年金普及率為何不高?
胡繼曄:2015-2017年3年間,作為養老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不論是繳費的企業,還是繳費的人數,幾乎都未增長。2017年積累的年金數也只有1.3萬億元。
造成企業年金髮展瓶頸期的原因很簡單:企業沒錢,這個成本對於企業來講實在太重了!況且繳納是自願的,既然國家沒強制,那為何還要給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呢?企業每年單是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就已不堪重負,哪裡還有那麼多資金再繳納企業年金?所以,企業年金不能只從國家角度看,更要站在企業角度考慮。
《中外管理》:經濟下行壓力下,像鋼鐵、煤炭等製造業正經歷「去產能化」過程。未來企業年金覆蓋的企業數和參加職工數還會繼續下滑嗎?有改善建議嗎?
胡繼曄:還是要先看現在的情況——剛才你提到5.72%的企業職工有企業年金,實際上還沒有考慮自僱人員,如果考慮自僱人員,這個比例會有增加,但也不超過10%,這個數量已經非常小了。目前有企業年金的大部分都是國企,如中石油、聯想等。我走訪的一些企業中,此前不少是希望建立企業年金的,現在基本上都不再考慮這個問題了,最主要原因還是資金緊張。所以,在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建設上,近期內能否繼續增長,我是悲觀的。
而機關事業單位在作為養老第二支柱的「職業年金」上,由於是強制的,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但機關單位的職業年金,只是記賬而沒有財政資金的實際投入,未來可能是給政府埋下的一個「雷」。
4
養老第三支柱,「儲蓄養老」走向「投資養老」大勢所趨
《中外管理》:一直以來,百姓偏好的還是儲蓄養老,有專家提出把儲蓄養老變為投資養老,這是否為一種長期的價值投資策略?
胡繼曄:從儲蓄養老向投資養老過渡,是我近兩年一個核心觀點。這方面可以借鑒金融市場最發達的美國。在很多人的觀念里,美國是一個儲蓄率很低的國家,事實並非如此,美國人不是不儲蓄,而是以投資形式儲備了大量養老金——美國在養老第二支柱上有401(k)計劃(編者註:美國一種特殊的退休儲蓄計劃),在第三支柱上有IRA(私人退休賬戶)計劃,所積累的私人養老金數額,在2017年底約為2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120%以上。
相比之下,中國居民儲蓄數額大約60多萬億人民幣,與美國26萬億美元私人養老金相比,相距甚遠。而且不要忘了中國人口看是美國的4倍。美國人以投資形式儲備了大量養老金,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人也要從儲蓄養老走向投資養老,只靠政府、靠那點基本養老保險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我們講養老金第一、第二、第三支柱,現在有些過於依賴第一支柱了。所謂「獨木難撐」,捉襟見肘,大家詬病很多。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沒有哪個朝代是能靠政府養老的,不管是養兒防老,還是買房置地、存錢養老,主要都是靠自己。今天我們交了這麼多養老保險,希望安享晚年,但我要說的是——政府的「基本養老保險」如其名字,只能保基本,個人要想獲得更好保障還是需要第二、第三支柱養老金的發展。
千萬不要被中國過高的居民儲蓄率所迷惑,況且年輕人實際儲蓄率是很低的,甚至很多人的儲蓄為負。年輕人一旦買了房就變成房奴,有錢了馬上就還放貸,還能存錢嗎?房貸的利率比存錢的利率高很多,理性的年輕人會更多地把錢用在還房貸而不是儲蓄上。但如果有一天年輕人還完房貸了,則應向投資養老過渡,投資好自己的未來。
5
新鮮出爐的「養老目標基金」意義重大
《中外管理》:證監會在8月6日核發了14隻養老目標基金,您怎樣看待它們的價值?
胡繼曄:證監會核發的養老目標基金,就是個人養老儲備的投資工具,是百姓從儲蓄養老到投資養老觀念轉變的一個具體途徑。
目標日期基金是和居民退休日期密切相關的一種基金。假設我2030年退休,那我就買「2030」目標日期基金,它類似於一種傻瓜版的操作。相信明年會推出每個月稅優1000元的第三支柱養老金政策。「稅優1000元」意味著什麼呢?就是你每個月拿出1000元購買目標日期基金,個人稅基就相應減少1000元,不管抵扣的基數是3500還是5000,就等於購買者每個月會減少1000元稅基的個稅。
《中外管理》:投資總有風險,您是怎麼看養老目標基金的風險性的?能否安全與收益共贏?
胡繼曄:風險是永遠存在的。目標日期基金是一個天然的、能按定期定投方式運行的基金。「定期定投」,意味著可在每個月投入固定的金額,股市低時購買基金的份額反而更多,股市漲時購買基金的份額則會減少。所以,「定期定投」能夠擺脫投資者個人情緒的波動,實現長期收益。
2003年5月9日,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第一天。到現在過去15年了,它的投資年化收益率高達8.6%,單純權益類投資的收益率更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為何能在如此差的股市環境下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呢?主要是因為它堅持了長期投資的理念。
目前看證監會此次核發的這14隻養老目標基金,運營方很多是為社保基金理事會打理業務的基金公司,實踐證明它們的業績不錯。作為社保基金理事會受託方這麼長時間,它們完全可以實現一個長期收益。
至於目標日期基金的短期風險,如一個1980年出生的人到2045年達到65歲退休年齡,那他在2045年之前根本不用考慮基金的短期風險。全國社保基金複合收益率過去已經有8%,但若能從現在開始每個月投1000元,按複合收益率年化8%計算,到2045年,總額將達到114萬元,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字。所以對目標日期基金一定從長期考慮,短期內應該只看耕耘不看收穫。
《中外管理》:從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三支柱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頂層設計基本完成並步入落地期。請總結一下接下來三個支柱分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養老體系更加完善?
胡繼曄:目前三支柱都在改革進程中。但我個人理想中的三支柱應該是: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費改稅」,直接實現全國統籌,承擔讓人們「有飯吃」功能。
第二支柱要擴面,也就是從現在的6000多萬人(企業年金覆蓋2300萬人+職業年金覆蓋3600萬人),擴到國內所有城鎮職工。怎麼擴?把第一支柱中8%的個人賬戶部分剝離到第二支柱中來,建立一個統一的第二支柱。因為變成企業自動加入後,企業就不得不交了。也就是建立「准強制性」第二支柱,讓它實現普遍化,確保員工退休後「有菜吃、有肉吃」。
第三支柱由於是純自願的、個人投資的,它的功能是讓有能力的人吃得更好。在「區塊鏈時代」,很多都是個人創業,比如,自媒體人、個人創業者,包括演員的個人工作室,這部分人都沒有繳納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也就是沒有加入國家社保體系,更沒有單位為他們繳納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那怎麼辦呢?直接通過第三支柱給這部分人建立保障,而且第三支柱還可以多交的,再由政府提供投資養老的稅收優惠。
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要適合社會的變化,而第三支柱是一個非常彈性的制度,比如那些「區塊鏈大佬」賺了那麼多錢,將來是有可能賠掉的;若能在賠掉前把錢變成目標日期基金,不是為自己的未來多一份保障嗎?未雨綢繆才能老來無憂。
推薦閱讀:
※面試官稱求職男不買單系不懂人情世故引爭議
※爆笑瞬間 保准你笑噴血!你不噴 姐買單!
※好女人不會讓男人全部買單
※男女一起由誰買單
※鄧聿文:國家必須為失獨家庭「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