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5歲,如何走出看似毫無發展的職業迷局?
作者 | 孫瑞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 瑞希在線(ID:ruixizaixian01)
作者 | 孫瑞希
01
喪失工作動力,我陷入了職業迷局
35歲的辛欣最近幾年總是抱怨:「越來越覺得這份工作沒有價值,要是當年選擇去外企,興許現在都拿百萬年薪了。」
辛欣是一所大學會計專業的老師,薪水雖然不高,可也不低,每年還有寒、暑兩個長假,在這個城市,她有房有車有人愛,看起來生活得愜意、體面。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近年來對教書的疲憊感。每天,她都硬著頭皮來上課,對學生也越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火。一個人時,她經常想:何處是正途?可安駐我心?
從2009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已經9年了。剛參加工作時辛欣也曾為這樣的職業驕傲自豪過,她很自然地給自己貼上了「高級知識分子」的標籤。那時站在講台上的她從容而自信,出於對工作的激情與熱愛,她用耐心與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
工作了幾年之後,當初的激情已經慢慢褪去,理想與現實之間也總是會存在一些落差,比如:學校低效率的管理方式和氛圍;科研和論文發表的壓力;保守的教學方式;最大的落差源自上課時學生們「一潭死水」般的無效反饋,彷彿這是一堂與己無關的課程。
雖然有時候辛欣也會覺得落寞,但她很清楚作為教師,自己的價值感源自哪裡。她說,教師這個角色的責任感讓她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探索新知、分享新知,當她這樣做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成長得非常迅速,而這種自我成長,激勵她投入新一輪的熱情。
然而,從2015年開始,原本幹勁十足的辛欣開始感覺失落與無望。同樣還是面對原來那些問題,她開始無比焦躁。因為論文的事情,她和系主任吵了一架,因為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她言辭激進而遭到投訴。她感覺大學老師這個職業讓她的價值感變得極為低下,發展空間不大,開始有了想要逃離的念頭。她想要離開這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安全區,但離開這,又能去哪兒呢?在去留之間她搖擺不定,既不能做到安分守己地講課,也無法不顧一切地果斷離去,猶如困獸之鬥。
02
跳槽如果不能解決困境,我該怎麼辦?
迷茫糾結了三年,2018年五一節過後,辛欣決定鼓起勇氣邁出嘗試的一小步。她盤算了一下,2018年暑期開學之後,她將要帶大一新生,大一新生軍訓得一個月,這期間她不用到學校上班,再加上7月份開始的暑假,算起來有三個月假期呢,何不利用這段假期找一份工作來嘗試一下呢?也好為將來的跳槽做個準備。
辛欣結合自己的專業能力,認為在企業從事財務類工作應該可以與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銜接上。她開始偷偷在幾家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上課之餘,她去過幾家單位面試,經過仔細權衡,她終於錨定了一家企業,並談好7月初上班。
辛欣應聘的職位是一家民營製造企業的主管會計,企業成立至今,財務管理混亂,到今天積弊日久才想到要好好梳理財務制度流程。除了日常工作外,辛欣還要負責財務制度流程建設,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這些「陳年舊賬」的處理難度就是一般老會計都吃不消,前任會計就是這樣離職的,可想而知辛欣的工作難度。
同事們多數都不友善,他們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著辛欣,言外之意:你不是大學老師嗎?這點事還干不明白?
工業企業的財務工作本來就相對複雜,再加上辛欣過去的工作成果完全是理論知識輸出,並沒有實戰功底,所以應對這堆爛攤子,搞得她焦頭爛額。那些年齡比她小一大截的「小滑頭們」幸災樂禍地看著她這個「無處安放的老人家」!
入職一個月,辛欣開始懷念學校了,想想這要是在學校的講台上,這些「小毛頭」十個捆一起也未必有她講課那兩下子。辛欣對這份工作的體驗極為不爽,老闆對她的工作也不買帳,雙方一拍兩散。
辛欣來到我的工作室, 希望能理清為什麼自己的工作總是不盡人意?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03
你離滿意的工作還差一個「平衡輪」
和上一輩人換工作的謹慎相比,我們會發現,在當今這樣一個自由選擇的時代,對不那麼滿意的東西,我們習慣了換,而不再修補。
這個邏輯用在職業上,對那些不滿意的工作我們也不再有耐心,而是果斷離開,一言不合就想著要跳槽。就像辛欣一樣,三個月長假,成了她試錯的本錢。我們都期望下一份工作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是:下一份工作就是真的是你的Dream Work嗎?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問自己:什麼對我是重要的?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最想要的是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變?這些基本的問題如果沒有想清楚,人就容易迷失方向。回答這些問題,需要釐清現狀,需要直觀地看到與此相關的各因素是什麼關係。
辛欣判定自己對高校教師工作產生了「職業倦怠」,而選擇盲目逃離,但她沒有看清倦怠背後真正的誘因。為了「逃離」而「逃離」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當你遠離真相的時候,也就是丟掉初心的時候。
我用教練技術的常用工具「平衡輪」幫辛欣做分析,希望能夠幫她清晰現狀,覺察到平時忽略的部分,找出希望有所改變的內容,然後制定計劃,採取行動。
平衡輪操作步驟:
第一步
創建生命平衡輪,然後依次填上生命平衡與幸福最重要的8項內容,標準版本的平衡輪的內容順時針為:
職業發展——你的職業發展方面
財務狀況——你的財務方面
個人健康——身體、心理健康方面
娛樂休閑——有益身心的娛樂休閑活動
家庭——如果已經組建自己的家庭,主要指自己的。未組建家庭的,就指和父母的原生家庭
朋友和重要他人——除親人外,你生命里重要的人
個人成長——知識、能力、眼界、心靈的成長,都是個人成長
自我實現——也許與工作無關,但是能發揮你的天賦,實現你價值的事!
第二步
結合目前的現狀,請給你現在的每個領域打分。
(1-10分,1分最差,10分最滿意。)
接下來問自己幾個問題:
1、打完分後,你有什麼發現?
2、哪一個領域的分數提高了,會帶動其他領域的分數提高?
3、你對現在的生活有多滿意?
4、有什麼是你想改變的么?它們的優先順序會是怎樣的?
5、有哪些部分是需要立即注意的?
6、採取什麼行動會改變這個部分的滿意度?
7、你改變後,你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8、你可能邁出的第一步是什麼?
辛欣的平衡輪畫得非常漂亮,我給她準備了12色彩筆,她自由搭配,畫出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效果。在平衡輪中,她終於看出了端倪。(為保護當事人隱私,下圖為PPT整理版)
事實上,對於大學老師這個職業身份,辛欣是極為認同的,所以她給自己「職業發展」這個領域打分很高。她發現,問題的關鍵出在「財務狀況」這個板塊。
辛欣的愛人2015年辭職下海,在北京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軟體公司。辭職意味著沒有了固定收入,而企業初創期處處都要花錢,家裡的經濟狀況陡然緊張起來,這三年也沒有太大的改觀。經濟上的壓力導致辛欣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她把這一切歸因於她的工作沒有為她帶來自己想要的價值。
看著平衡輪,辛欣落淚了,她差點就放棄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好工作!
看似簡單的平衡輪,其實背後有很多心理學原理在起作用,其價值是明顯的。其實,平衡輪的作用就是用來釐清一件事情背後的關鍵要素,很多時候我們的困惑是因為我們並不了解自己,平衡輪能將非常抽象的指標具象化、視覺化。用格式塔心理學的觀點分析,直觀的差距形成了認知缺口,激發了人們急於「補齊缺口」的完形動力。
04
克服「歸因偏差」,避免成為職場「易耗品」
在辛欣的案例中,我們看到,以職業倦怠顯現的困惑,其本質很可能不是「倦怠」,而是「歸因偏差」。
從我經手的生涯諮詢案例來看:80%以上的糾結、倦怠、挫折,可以通過選擇最恰當的歸因消除。認識歸因偏差,才能找到問題的本質。
所謂歸因偏差是大多數人具有的無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我們習慣高估自己,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我能力、個人特質,而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外部環境、工作本身以及他人。
正如本文中的辛欣,長久以來,她把經濟上的壓力歸因為自己的工作賺錢太少,這種歸因偏差導致她對工作產生了低價值感,低價值感引發了一系列抵觸情緒,進而陷入了職業困境,困境進一步引發低價值感,陷入了惡性循環。
在平衡輪的練習中,我問辛欣:「有什麼是你想改變的么?」
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財務。」
我繼續啟發她:「那接下來採取什麼行動會改變這個部分的滿意度呢?」
她說:「平時課程不多,可以在業餘時間去一些會計培訓學校講課,聽同事提起,據說收入不菲呢。」
辛欣說,她很支持愛人創業,雖然創業三年都沒賺到什麼錢,家裡還倒貼了不少,但眼見著項目慢慢有了起色,她不想半途而廢。她說接下來的時間,她可能會很忙碌,一定要多接些兼職的工作,把經濟缺口補齊。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認為:人們對成敗的歸因會對日後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
世間萬物有因終有果,有果終有因,只要你所做的事情存在一個結果,那麼歸因都會是你不可不做的事情,它會左右你內心期待的結果。
如果你的生活也遇到各種困境和迷局,嘗試一下從現在開始學習並練習平衡輪,找到正確的歸因方式,那麼很多事情都會開始變得不一樣,你可能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不再妄自菲薄、自暴自棄,而是改變自己、調整自己,開啟一個努力拚搏、積極美好的未來!
關於本文:
作者孫瑞希,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NBCC美國諮詢師認證管理委員會認證全球職業規劃師/全球生涯教練,註冊人力資源管理師,國際職業培訓師,14年職場歷練,3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約1200例生涯諮詢案例,用真實的案例告訴你不可不知的職場原則。
推薦閱讀:
※三大垃圾公司,第三種公司,最受職場人爭議!
※職場黑話摘錄
※職場四大禁忌:哪些行為在扼殺你的前程?
※職場爆笑,都是泡妞的行家裡手
※忽悠是個技術活——《戰國策》東周策(一)